“內憂外患”之下,如何解決民營油站「心裡發慌」

2020年,大部分民營加油站的生存環境,比大眾想象的似乎還要更艱難些。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本該伴隨著巨大出行需求而提升的油品銷量,跌入冰點。據隆眾資訊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各地民營加油站的汽油日銷量,僅有2019年同期銷量的20%-30%。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銷量跌入冰點的同時,國內成品油價格也在不斷走低。2020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不斷下調,降至近7年最低水平,更是創下近12年最大下調幅度。還沒來得及從疫情中恢復元氣的民營加油站,又將面對新一輪壓力。

內憂:盈利空間收緊,行業競爭加劇

自今年2月以來,國內成品油需求不斷降低,煉化廠、油站庫存增加,使得國內成品油市場供過於求的狀況進一步加劇。進入三月之後,國際油價的暴跌至每桶40美元以下,國內市場“地板價”機制被觸發,油價重回5元時代。目前的市場環境之下,民營加油站的利潤空間被再次收窄。

除了要面對庫存增加、銷量減少、油價下降等因素對民營加油站造成的影響外,來自行業內的競爭壓力,也無時無刻不觸動著民營加油站脆弱的神經。


“內憂外患”之下,如何解決民營油站「心裡發慌」

“內憂外患”之下,如何解決民營油站“心裡發慌”

目前,我國加油站數量大約為12萬座,除大家熟知的“兩桶油”之外,還有外資、地方、民營等類型加油站,約佔加油站總量的53%。但由於外資油站加速搶佔市場份額,以及民營油站在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方面的劣勢,使得民營油站在銷量佔比上僅為20%。

再加上規模小、效率低、區域獲客能力弱等一直存在的問題,民營加油站只能通過“打價格戰”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但這樣的做法卻收效甚微,只能陷入到“越降價利潤越低,利潤越低越降價”的怪圈之中。

外患:新能源持續加碼,壓縮生存空間

最近,來自新能源領域的“外患”,也將讓民營油站壓力倍增。

2020年,“新基建”成為了全民關注的熱點,充電樁佔據了七個重點投資項目計劃清單中的一席。在新風口的刺激之下,新能源汽車也成為了大熱的方向。就目前來看,充電不便是制約新能源汽車普及的重要因素,而在“新基建”的刺激之下,新能源汽車也將在政策紅利之下,迎來新一輪的增長。

近日,工信部組織召開會議,深入研究分領域、分區域、分車型電動化的目標、方式及政策措施。下一步,工信部擬會同相關部門,組織行業力量開展推動公共領域用車電動化行動計劃編制工作,積極推動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等車輛電動化水平提高。

新能源汽車“大刀闊斧”的發展,對原本就處於水深火熱中的民營加油站來說,並不是什麼好消息。新能源行業的加碼,使整個加油站行業面臨的業務衝擊更加顯而易見。新風口下,燃油車市場必將迎來收縮,而加油站行業也將會成為存量市場的競爭,殘酷可想而知。

到時候,本身競爭能力就相對偏弱的民營加油站,將會更加被動,處於劣勢中,一旦跟不上時代和行業的發展趨勢,就會淪落到淘汰的地步。

解決:數字化轉型或成捷徑

在“內憂外患”夾擊之下,民營油站已經到了不得不思考轉型的時候了,但究竟要如何轉變,卻讓他們犯了難。

其實,我們看一下其他行業走過的“老路”,從中就能夠找到一些答案。

零售行業中的淘寶、旅遊行業中的攜程、餐飲行業中的美團、出行行業中的滴滴等等,都是通過平臺的能力,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併為商家和參與者們,帶來了巨大價值。當供給過剩時,平臺模式就成為了行業內玩家們的突破口。

加油站行業亦是如此,作為傳統行業中的底層設施,在人們已經習慣了互聯網帶來的消費便利和體驗升級之後,如何滿足人們的消費和體驗需求,也將會是加油站尋求變革的新方向。所以,藉助新興的數字化能源平臺實現快速轉型,將成為民營加油站提升競爭力,實現破局的捷徑。


“內憂外患”之下,如何解決民營油站「心裡發慌」

“內憂外患”之下,如何解決民營油站“心裡發慌”

以團油為例,作為目前國內較具規模的數字能源基礎設施提供商,其通過AI、大數據、AIoT和大中臺等先進技術,其搭建出了完善的數字化能源平臺,接入了國內20000餘座加油站,覆蓋了全國400餘城市。

通過與團油平臺的合作,民營加油站不僅能夠提升運營能力和效率,創造出效益的提升,同時還能夠藉助平臺的流量,降低獲客成本。再加上用戶體驗的提升,以幫助加油站快速提升在顧客群體中的品牌認知,打造品牌影響力。通過這一系列的提升和突破,能夠讓勢單力薄的民營加油站搶佔先機,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之中,將“危機”轉化為“機遇”。

其實,民營油站的數字化轉型早已迫在眉睫,只不過,在當下的困境之中,行業的不安和慌亂正在被放大。抓準時機、把握機遇,才不會讓自己成為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被淘汰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