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五十年,被康熙視為知己和最眷戀的大臣,稱讚他“幾近完人”

康熙五十四年八月燥熱的一天,已經74四歲的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步履蹣跚大汗淋漓地來到乾清宮向康熙告別,一生強勢的康熙,晚年感情尤其脆弱,在兒子們的互相折磨下,動不動就落淚,對於這位被他成為“義雖君臣,情同朋友”的李光地依依不捨。

為官五十年,被康熙視為知己和最眷戀的大臣,稱讚他“幾近完人”

康熙晚年畫像

拋卻李光地職務來講,康熙在飽受巨大孤獨時,放眼滿朝,沒有誰能讓他在情感上如此依賴。看著李光地氣息喘喘的樣子,這次康熙不再忍心挽留,終於批准他退休回家,目送著相處時間最長的臣下,老皇帝再次流下了眼淚。

其實,早在四年前,70歲的李光地由於健康原因,多次給康熙上書,表示要退隱林泉回家養老。康熙如同挽留老友一般不無動情地說:“看了你的奏摺,我心裡非常難受,這麼多年,我身邊像你這樣的老臣就剩下一兩個人,現在你又要離開我,我也老了,有些話實在不忍心說出來。”

當康熙得知李光地的病是毒瘡後,專門給他安排醫治,又不斷送給他昂貴補品,甚至派人多次叮囑如何注意忌口,如何休息等等細微末節,這在康熙一朝算是非常罕見的禮遇,在康熙的百般照顧下,李光地勉強留了下來。

因為巨大的孤獨對老臣格外眷戀,然而這個晚年的階段,卻往往上演生離死別。康熙甚至可憐巴巴的哀求一些老臣取消退休請求:“你們做大臣的老了可以退休養老,回家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我這個當皇帝的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

此前的幾年,在廢立太子時間中,康熙明顯受到了精神上的強烈刺激,廢黜胤礽對於老皇帝的精神打擊太大了,讓他覺得沒有哪個兒子值得信賴,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以康熙的一世武功也未能逃脫這個人性宿命。

康熙對他這種工作能力非常激賞,賜給他“永定河詩”字,並寫下“夙志澄清”的匾額以示獎勵。不久提升為吏部尚書,仍掌管直隸巡撫,可見對其重用程度。在康熙四十四年,李光地六十四歲時,康熙以“居官甚好,才品俱優”提升為文淵閣大學士,至此,李光地達到了政治巔峰。

在五十多年的為官生涯中,一邊做官,一邊做學問,在清朝入主中原急需理論支撐的關鍵時刻,李光地的思想維護了康熙的統治需要。不僅如此,康熙對其非常信任,凡是他舉薦的官員,未嘗不得到重用。被他推舉的人才有著名的朱軾、楊明時等等五十多名,先後成為康熙朝名臣。

李光地故居

康熙在得知李光地病逝後,曾這樣評價他的一生:“李光地京筵最精妙,謹慎清勤,始終如一,且學問淵博,研究經典,凡是學問研究的最為通透,最瞭解他的人,沒有人能超過我,而最瞭解我的人,沒有人能超過他者。”這種讓康熙引為唯一知己的人,除李光地外再無第二人,可見康熙對其寄予了深厚真實的感情。李光地去世的四年後,雍正即位,追贈他為太傅,數年後又將其入祀賢良祠,雍正在中給了李光地高度評價,至此,作為康熙最親密的大臣,帶著榮耀走進了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