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的寧晉百尺口渡口

南北朝時期百尺口渡口和碼頭,史書有載,於史有據。清《寧晉縣誌》載:“水經雲:太白渠東入洨河,分為二水枝,津右出東南流,謂之百尺溝,俗稱百尺口,聲傳訛也。在楊氏東”。漳河,是海河水系的南運河支流。南北朝時期,魏鑿漳河以通漕運,開隋代大運河之先聲。明《隆慶趙州志》寧晉縣分志:“漳水故渠。在寧晉縣東。水經雲:漳水通南宮至於百尺溝,又至於楊氏東,又北至宋子。魏鑿漳水以通漕運,命大將劉庫仁領其事。”“田良水少,不足以盡地利,宜開河渠.可以引水澆溉,大秘軍糧,又通運漕之道。”可見,百尺溝即今天的寧晉縣百尺口是當時的重要渡口之一。北魏時期南曹村的宣穆皇后劉氏就是是劉庫仁的後代。

南北朝時期的寧晉百尺口渡口

百尺口渡口何時消失的呢?

據史料記載,清道光三年(1823年),滹沱河決口,淤平壕溝,改為今名。由此看來,早在清代,百尺口渡口就已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