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坦病毒不是新病毒

受訪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張 群

近日,雲南一名外出務工人員,在返回山東務工的途中出現身體不適,送醫後搶救無效死亡。經檢測,死者田某某漢坦病毒(出血熱)核酸檢測為陽性,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陰性。消息一出,人們在防疫中本就緊張的神經再次繃緊:這個病毒會不會人傳人,會不會帶來危險?

漢坦病毒不是新病毒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張群介紹,流行性出血熱是自然疫源性傳染病,我國是主要流行區之一,近年來疫情顯著下降,只要防範得當,就不會感染,大眾無需過度擔心。漢坦病毒主要由齧齒動物傳播。攜帶病毒的鼠類所產生的排洩物,如尿、糞、唾液等汙染環境後形成塵埃或氣溶膠,通過呼吸道感染人體。進食了鼠類攜帶病毒的排洩物所汙染的食物,以及被鼠咬傷或破損傷口接觸了帶病毒的鼠類排洩物、血液後也可能被感染。孕婦感染後經胎盤感染胎兒。

人感染漢坦病毒後潛伏期通常為7~14天,短至4天或長到2個月。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發熱、出血和腎損害三大症狀。患者早期有畏寒、高熱等症狀,可伴頭痛、眼眶痛、腰痛(三痛)和麵部、頸部、胸部潮紅(三紅);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結膜、上顎、腋下有出血點;如腎功能受損,患者會表現為少尿,24小時尿量少於500毫升;更有患者因連續高熱而休克。

流行性出血熱在一年四季均可發病,與鼠和人群接觸程度有關。家鼠春夏(3~6月)向居民區遷移,致使室內鼠密度增高,做好預防尤為重要。1.防鼠、滅鼠;2.疫苗接種,高發病區的16~60歲人群應進行疫苗接種,到流行區進行野外探險、旅遊、耕種等活動,或在長期野外工作前也可接種;3.漢坦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對酒精等敏感,耐低溫不耐熱,經高溫、日曬、紫外線作用很快滅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