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化重構中國財富管理市場

“整個財富管理市場資產管理規模實現25%~50%的增長

,讓各類機構實現15%~30%的收入提升及25%~50%的利潤提升。”

近日,波士頓諮詢(BCG)聯合陸金所發佈的《全球數字財富管理報告2019-2020》揭示了智能化技術在財富管理行業發展中的“魔力”:技術演進帶來的組織形式、行業格局、市場趨勢的進化,正深刻影響著財富管理行業全部鏈條。

以智能化重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

智能化將成為下一個十年全球財富管理行業最為重要的發展方向,併成為全球趨勢。而受到此次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無接觸服務需求劇增,包括財富管理行業在內的整個金融行業線上化與智能化進程都將加速。

陸金所控股首席執行官計葵生表示,“金融科技目前的市場規模僅開發了5%~6%,市場潛力巨大,不同類型的機構之間未來在智能化領域儘快打破競爭壁壘、開放合作、優勢互補才是打破零和博弈的共贏之道。

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夥人譚彥強調,通過合作,不同機構將能獲得更多的客戶(普惠下沉)、滿足更多的需求(深度挖潛),從而實現共贏。

以智能化重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

隨著AI的加入,財富管理行業競爭將會發生重大變化,傳統看似飽和的市場,從零和博弈變成了“增量”遊戲。BCG預計,以AI為代表的智能化技術未來可以幫助整個財富管理市場的資產管理規模實現25%~50%的增長,並助力各類機構實現15%~30%的收入提升及25%~50%的利潤改善。

大眾富裕客戶群體(可投資金融資產在100萬美元以下的客戶)的價值將被激發,不容小覷。BCG數據顯示,該客群過半資產仍為現金或儲蓄形式,尚未被財富管理機構挖掘,潛在財富體量可觀。以大眾富裕客群為代表的普惠市場,將是各類財富管理機構下一個十年的新機會。

智能化手段將使普惠財富管理成為可能,並帶來巨大市場機會。BCG在報告中指出,對機構和市場而言:一方面,智慧化個性顧問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服務成本和門檻,助力機構實現客群下沉,使得過去只有高淨值客群能享受到的金融服務可以惠及普通客群。另一方面,智能化可助力機構精細化客戶經營,使客戶體驗到更便捷、更專業、更智能、更安全、更有溫度的金融服務,有利於培養客戶對機構的信賴感,進而將更多資產交由機構打理。

以智能化重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

龐大的財富管理市場使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都難以做到一家通吃,更加開放共贏的市場共識已經逐漸建立,這也將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最大共識。

報告指出,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國內數字財富管理領域陸續湧現出了流量型、垂直型、傳統型及綜合型四類機構各種類型的財富管理機構,都需要尋找互補的合作方。通過合作,不同機構將能獲得更多的客戶(普惠下沉)、滿足更多的需求(深度挖潛),從而實現共贏。

不僅是金融機構與科技機構之間,未來平臺與平臺之間也將成為重要的合作模式。計葵生認為,機構“強化相互間的壁壘與競爭,力爭端到端地控制業務全部流程”的現象將會逐漸減少,無論是金融科技公司之間,還是金融科技公司與傳統金融機構間,都急需發展並加深夥伴關係,建立中國特色的“開放銀行模式”

以智能化重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

智能化將成為監管機構聰明高效的助手。

如今,監管科技以及AI技術的監管應用,正從政策追蹤、內部監控、風險分析及監管報送等領域助力行業打造更加高效、精準、專業和開放的監管環境。

在管理創新風險的同時,更要為創新提供沃土。BCG報告建議,在監管數據隱私、資質准入等方面AI讓監管更加主動敏捷,有效降低創新風險。

資管新規下,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正開啟全面轉型。中國財富管理機構面對市場轉型所需的專業化能力不足,同時大眾客戶投資理念不甚成熟、但愈發需要專業的財富管理服務,全球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加劇,這讓以AI為代表的智能化技術與工具在中國財富管理市場上獨具價值。

以智能化重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

BCG報告指出,AI等智能化技術能夠在加速投資者教育、個性化服務普惠大眾和實現更加穩健的風險管理這三個領域推動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實現從缺乏人工投顧到智能投顧普惠大眾的跨越式發展。

譚彥強調,“最近以新冠疫情為代表的黑天鵝事件頻出,所導致的劇烈金融市場波動,給專業投資者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此時,作為非專業投資者的普通大眾,更加需要專業、可得的投資顧問服務。”

以智能化重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

未來財富管理知識

更新財富觀念

找準理財姿勢

金李老師讓你不再為錢所困

一鍵直達財富管理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