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這是一個偽命題,相聲一直都在

各種關於相聲的文章,不管是不是關於德雲社的和郭德綱的主題,經常有人在評論區帶節奏,其中有一句話經常見到,那就是“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

這句話很有意思,也頗能得到一部分網友認同,但這話靠譜嗎?客觀嗎?

事實上,在筆者看來,“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是一個偽命題。

什麼是偽命題?一般有兩種解釋,一是不符合一般事理和科學道理的論點,另一種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論點。“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的論點顯然屬於後者。

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這是一個偽命題,相聲一直都在

一、有意思的現象

“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實際上屬於一種狂熱粉絲過度追捧的現象,這種現象並不光是在郭德綱身上才有,在其他領域也出現過,比如足球。

廣州恆大在中國足壇異軍突起之後,由於其天價外援和全國腳陣容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再加上不錯的亞冠戰績,迅速在國內吸粉無數。

這時候就有一部分狂熱的恆大球迷在網上拋出一種論點,如“沒有恆大,誰看足球”“沒有恆大,中國足球早就完了”等等,其論點和“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出奇相似。

所以,研究“郭完論” 並不能僅限於相聲領域,而是要涉及一些群體心理研究。

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這是一個偽命題,相聲一直都在

二、為何說“郭完論”是偽命題

“郭完論”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偽命題,相信絕大多數人簡單想想就能認識到。

原因很簡單,沒有郭德綱,相聲行業第一不可能完,第二事實上也沒完過。

在郭德綱出現之前,不可否認相聲行業陷入低潮,這其實也是八九十年代相聲高潮期之後的正常現象,畢竟花無千日好啊,當年風靡一時壓制相聲的小品近些年不一樣陷入困境了嗎。

低潮期不代表就沒有相聲的存在,中央廣播說唱團、北京曲藝團、鐵路文工團,煤礦文工團、天津曲藝團包括瀋陽曲藝團,相聲演出從來沒有停過,只是由於宣傳和傳播渠道的限制,很多觀眾都想當然以為他們除了上春晚之外一年都閒著了。事實上你看侯耀文石富寬當年一年的行程,每年的相聲演出都不少。

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這是一個偽命題,相聲一直都在

更關鍵的是,民間相聲團隊那時候也存在,這其中有天津的眾友,他們早在1998年就率先讓相聲迴歸小劇場。(郭德綱說德雲社1996就幹了這事明顯屬於混淆概念,他的相聲大會也是跟著眾友學的)

更何況那時候在各大高校裡都存在業餘相聲社團,而且水平不算低(筆者大學裡說過《夜半鈴聲》,相信二十多年前的大學生一定對這個諷刺騷擾電話的主題不陌生)

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這是一個偽命題,相聲一直都在

此外,一些文化宮還有少兒相聲培訓班,比如馬貴榮趙小林的“胖哈哈少兒幽默藝術團”,這個團隊裡走出了王玥波、徐德亮、孫越、張伯鑫、劉喆等人。

你看,從兒童相聲到大學相聲,再到小劇場相聲,最後到曲藝團,相聲從小到大,從基層到職業,從來沒有完過啊。

因此,郭德綱走紅之前的相聲市場確實處於低潮,但絕不是要完了。郭德綱可以說是相聲的中興功臣,但要說沒他相聲就完了,那就不客觀了。

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這是一個偽命題,相聲一直都在

三、偽命題的產生原因

第一個是客觀原因,之所以在郭德綱成名前,很多人感覺不到相聲的存在,很關鍵一個原因就是傳播渠道的匱乏。

二十多年前,普通人能看到相聲節目的地方除了電視就是廣播,而相聲高潮期已過,能聽到相聲看到相聲的地區主要還是相聲的大本營北京和天津,比如北京的《開心茶館》就是,其他地區很少有專業相聲節目。

而郭德綱的走紅的其中一個重要外部原因就是傳播渠道的開拓,尤其是互聯網。

舉兩個例子,第一個就是我國的網民數量,2000年時這個數字是2250萬,2005年時則達到了1.2億,翻了五倍。同時網絡帶寬環境大大增加,撥號上網逐漸被寬帶取代。換句話說音頻視頻都可以流暢地在網絡上傳和觀看了。

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這是一個偽命題,相聲一直都在

第二個就是2005年娛樂行業的爆發。除了郭德綱在那年底走紅之外,那一年中旬,超級女聲也成為娛樂爆款,其影響力遠超2004年的第一屆。

2005年年底到2006年初,《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火爆網絡,這直接帶動了網絡視頻產業的發展,我們現在熟知的國內外多數網絡視頻公司都是在那兩年成立的。

因此,當郭德綱的相聲在網絡上爆炸式分發時,很多新來的網民自然第一次聽到了超過十五分鐘的一段相聲和貼近小市民的相聲。

隨著網絡的發展,網民數量越來越多,自然很多網民心中就建立了一個初級印象:2005年以前沒有相聲,2005年以後才注意到相聲。

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這是一個偽命題,相聲一直都在

第二個是主觀原因,那就是新晉粉絲的一種尋求感情寄託和自我存在的需要。

足球界有一種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隨著一些“暴發戶”球隊的輝煌戰績,總會誕生一批新鮮的球迷,這些球迷沒有感情積澱也沒有群體屬性基礎,因此為了凸顯存在感和尋找感情寄託,就會變得戰鬥力十足,在網絡上經常會出現“炫耀”戰績和攻擊其他球迷尤其是老牌球隊球迷的行為。

像恆大剛成立那幾年,一些恆大球迷就有在網絡上到處貶低老牌球隊的行為,這個就可以理解為急需建立存在感的需要。

而郭德綱一些激進粉絲很衝動提出“郭完論”的根源也在於此,他們急需在相聲愛好者氛圍裡建立自己的存在感,這種心理越急迫,其語言就越激進。

有意思的是,就像很多切爾西球迷逐漸冷靜下來成為“老球迷”的一員一樣,很多郭德綱的老綱絲早就冷靜了,也不會再提“郭完論”,但是一些近幾年新晉的粉絲還會繼續用激進的語言刷存在感,“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依然不會過時。

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這是一個偽命題,相聲一直都在

四、激進觀點的危害

首先,激進的極端的觀點容易引起反感,尤其是對於一些老相聲愛好者來說。

對於老相聲愛好者來說,他們是真愛相聲,不管相聲是高潮期還是低谷期,他們都在。就像AC米蘭現在還有很多老球迷一樣,這些人的感情是年輕的“暴發戶”球迷理解不了的,因此那些激進的觀點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其次,孤立自己。其實不光是“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也不光是相聲界和足球界,任何捧一方貶低另一方的激進觀點都是一種孤立行為。這種行為不光是孤立了其他人,也將自己孤立起來。

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這是一個偽命題,相聲一直都在

歸根到底,“沒有郭德綱,相聲就完了”是一個典型的不尊重客觀事實的偽命題,之所以有人去傳播,還是由於這些人對相聲認識的淺薄和對自身的不自信所致。

事實上,郭德綱是相聲的中興功臣,這是相聲界普遍認可的,這個功勞已經不小,沒必要繼續往上捧了。

古人云,抬得高跌得重。郭德綱的保師石富寬說,相聲講究過猶不及。如果哪個人在郭德綱面前也說這麼激進的觀點的話,相信郭德綱也不會同意,因為那麼說無疑也是在否定侯耀文、張文順等前輩的貢獻,同時也否定了郭德綱自己在成名前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