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食同源:山楂

中醫藥食同源:山楂

中藥山楂:性味歸經: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本品酸甘開胃,微溫能通,消化行散,藥力頗強。入脾、胃經,善消食化積,治油膩肉積。入肝經,善活血散瘀,治血瘀痛經、經閉等。

中醫藥食同源:山楂

功效:消食化積,活血散瘀。

中醫藥食同源:山楂

主治病證:

(1)食滯不化,肉積不消,瀉痢腹痛。

(2) 淤血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腹痛,胸痺心痛。

(3) 疝氣偏墜脹痛。

中醫藥食同源:山楂

配伍:

山楂配神曲、麥芽:山楂性微溫,善消油膩肉積;神曲性溫,既消米麵食積,又和胃;麥芽性平,既消米麵食積,又健胃。三藥相合,既消各種食積,又健胃和中,但見食積不化或消化不良即可酌投。三藥常炒焦用,習稱焦三仙。

中醫藥食同源:山楂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 大劑量 30g; 或入丸散。消食導滯宜用焦山楂。

使用注意:本品味酸,故胃酸過多者忌服,脾胃虛弱者慎服。

中醫藥食同源:山楂

藥理:本品有助消化、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心絞痛、強心、降血壓、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脈血流量、擴張血管、收縮子宮、抗菌、調節體液與細胞免疫功能、抗癌等作用。


中醫藥食同源:山楂

產地: 主產于山東、河北、河南、遼寧等省。

採收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切片,乾燥。

中醫藥食同源:山楂

性狀鑑別:

本品為圓形片,皺縮不平,直徑1~2.5cm,厚0.2~0.4cm。外皮紅色,具皺紋,有灰白色小斑點。果肉深黃色至淺棕色。中部橫切片具5粒淺黃色果核,但核多脫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見短而細的果梗或花萼殘跡。氣味清香,味酸、微甜。

中醫藥食同源:山楂

飲片 炒山楂:形如山楂片,果肉黃褐色,偶見焦斑。氣清香,味酸、微甜。

焦山楂:形如山楂片, 表面焦褐色, 內部黃褐色。有焦香氣。

中醫藥食同源:山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