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核桃:緩解腰痛;山楂+菊花:降血壓

山楂+核桃:緩解腰痛;山楂+菊花:降血壓

山楂+核桃:緩解腰痛;山楂+菊花:降血壓

山楂+核桃:緩解腰痛;山楂+菊花:降血壓

山楂+核桃:緩解腰痛

工作繁忙的上班族運動少,一坐就是一天,長期如此容易腎虛,導致腰痠背痛,常服核桃山楂飲有一定緩解作用。具體為:取核桃仁150克、山楂50克、白糖200克。核桃仁加水少許,用食物加工機打成漿,再加適量涼開水調成稀漿汁;山楂去核、切片,加水500毫升煎煮半小時,濾出頭汁後煮取二汁,兩汁合併,再放置在火上,加入白糖攪拌,溶化後緩緩倒入核桃仁汁,邊倒邊攪勻,燒至微沸即可。早晚各服一次,溫服為宜。

方中,核桃仁甘溫質潤,是傳統的補腎佳品,也是治療腎虛藥膳中常用的主料,無論是配藥用,還是生吃、水煮、燒菜,都有補血養氣、補腎填精、止咳平喘、潤燥通便等功效,尤其善治腎虛引起的腰痛。唐代孟詵所著的《食療本草》也有記載,吃核桃仁可以開胃、通潤血脈。山楂酸甘微溫,健胃,可促進胃消化酶的分泌,既消食化滯,又活血化瘀。兩藥同用,能使腎氣恢復、血脈通暢,使疼痛自然消散。

山楂+菊花:降血壓

高血壓患者需長期服用降壓藥,服用藥物的同時配以山楂菊花茶,能收穫意想不到的降壓效果。

取幹山楂10克、幹菊花2.5克,用清水洗淨,鍋中水沸後放入山楂,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約10分鐘,最後加入菊花煮沸,即可關火。也可取山楂片10克、白菊花5克,用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兩次,連用一個月,也可長期飲用。

方中,山楂有較強的消導作用,能消食積、散瘀血。現代研究表明,山楂中的三萜類及黃酮類等藥物成分,有顯著的擴張血管及降壓作用,能調節血脂及膽固醇含量。菊花具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它能降血壓、預防血脂異常,進而清神醒腦,緩解頭暈目眩等症狀。兩者合用,有強健脾胃、降壓的作用,還可平肝疏肝,減輕長期服用降壓藥物對肝臟的損傷。

山楂+丹參:調血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攝入過多、飲酒過量等會引起肝臟脂肪代謝紊亂,增加血脂異常發病率。改善生活、飲食習慣,服用藥物或藥膳可幫助調血脂。在此推薦一款山楂丹參茶,患者不妨嘗試一下。

具體為:取生山楂15~30克、丹參30克、絞股藍15克、甘草6克,水煎,代茶飲。每日一劑,可多次服用,兩個月為一個療程。《本草綱目》中記載山楂能“化飲食,消肉積”。研究表明,山楂是天然的調脂藥,其所含的熊果酸和金絲桃苷可有效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顯著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還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壓等作用。丹參味苦,微寒,為常用的養血活血藥,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心腦供血以及降壓、調脂、降尿酸的作用。絞股藍味甘苦,性微寒,具有健腸胃、增進消化吸收、調脂減肥等作用,其有效成分絞股藍總苷能緩解動脈斑塊的形成和脂質過氧化。這幾味藥價格低廉,無明顯副作用,服用方便,調脂減肥療效明顯。

山楂+陳皮:化積食

“積滯”指飲食不節、停滯脾胃、積而不化所導致的病,多發於小兒。《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記載:“小兒食不可過飽,飽則傷脾,脾傷不能磨消於食,令小兒四肢沉重,身體苦熱,面黃腹大是也。”“積滯”有虛有實,實者多為飽食多食後,脾胃運化不了,飲食滯留在胃中,使脾胃運行不暢,產生飽脹感;虛者多為病後體虛或先天脾胃虛弱,不能運化食物導致的。

在此,推薦一款山楂陳皮飲,可化滯除脹:取山楂15~30克、陳皮和法半夏各12克、茯苓15克、白芍10克、木香和甘草各6克,一起加水煎煮,早晚兩次溫服。《日用本草》中記載山楂能消食化積、行氣散瘀;陳皮辛行溫通,具有健脾和胃、行氣寬中的功效;茯苓利水滲溼,可化因積滯而停於胃中的水溼,也能增強體質;配伍木香,可理氣、健脾、祛溼;配伍半夏,在消食導滯的同時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幾味藥合用,能健脾和胃,消積導滯,且有類似“保和丸”的作用,該方消一切食積,治一切水谷不腐之症。

巧用中藥,助長老人“精氣神兒”

老年人群中,高血壓已成為一種“常態”。從衰老的角度來說,高血壓的發生是血管老化(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很多人因精神負擔大、工作節奏快、飲食不規律、熬夜等多種因素,使得這些不得已的“衰老”提前出現。

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常常伴有精神心理因素。從中年步入老年的不適應感,子女不在身邊的孤獨感,老伴提前過世的憂鬱感,或是陪兒孫做作業等,都成了老年人“緊張失眠”的原因。

早在明清時期《景嶽全書》中就有記載,中老年人的眩暈常因年老精衰、勞倦日積使得五臟虧虛,進而突發失眠、眩暈等症狀。此時可服用如山藥、肉桂、生地、熟地、太子參等有滋補作用的藥物,合併一些疏肝理氣、平肝降逆的藥物,如天麻、鉤藤、柴胡等,能改善患者頭暈、目眩的症狀;加用重鎮安神類的藥物,如磁石、龍齒、牡蠣、龍骨,可改善睡眠。服1~2個療程,運用得當,可收到不錯的療效。

在此推薦一些常用的中藥給老年朋友們。

天麻 可研末沖服,也可泡茶用,《神農本草經》雲“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長期服用天麻茶飲有一定的降低血壓作用,減輕頭暈、眩暈症狀,也是一味延年保健藥。

茯苓 為多孔菌科茯苓的乾燥菌核,常入湯劑,有利尿、消水腫、養心安神的作用,對高血壓失眠患者臨床效果顯著,也是一味健脾安神的良藥。

決明子 曬乾生用,水煎代茶,《本草正義》雲:“決明子明目,乃滋益肝腎,以鎮潛補陰為義,是培本之正治……最為有利無弊。”常飲決明子水可清肝明目,緩解眼睛乾澀、紅腫,也可潤腸通便,改善眩暈、頭暈。

冬瓜皮 為冬瓜的乾燥果皮,曬乾,生用,與西瓜皮煎湯代水飲,可利尿消腫、解熱除煩,有一定的利尿、降壓作用。

玉米鬚 新鮮玉米的須採摘後鮮用煮水,或曬乾後泡茶飲用,常飲玉米鬚水可以消水腫、利尿、排除泌尿系的砂石,也可清退體內溼熱之邪,有一定的利尿、降壓作用。

藥物治療是一部分,健康的生活習慣也可以防病治病。早睡早起,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如飯後散步、太極拳、廣場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