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找不到?知识积累少不了纵向阅读

#教育头条#

作文素材找不到?知识积累少不了纵向阅读

这一编里选入的六篇纪念性文章,风格各异,每一篇的文字风格、叙事风格都极其鲜明,真可谓文如其人,你根本不可能把林徽因和萧红的文风混淆,也不可能把徐志摩的文风和夏丏尊的混淆。只有陆小曼的文字,略微缺乏独特的个性,但她写到泰戈尔第二次访华的故事,是一篇极其重要的文学记录,尤其是文章涉及了印度文学泰斗泰戈尔和中国大诗人徐志摩。

要说明的是,这里选入的六篇中,有两篇是纪念徐志摩的,另有一篇是徐志摩写托马斯·哈代的,这样一来,就有三篇跟徐志摩有关。我们的想法是让读者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学会分类式阅读,把涉及同类内容的文章找来,纵向展开,然后慢慢扩展。纵向阅读是一种新的概念,即我们面临一个信息爆炸、印刷品和书本过分丰富的时代,不可能再如欧洲文艺复兴时代那样来个“百科全书式”阅读,现在的知识含量,远超过五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上千倍。根据科学家的分析,人类知识处在一个加速积累的过程中,是指数级上升,不是几何式上升。因此,我们学会分类阅读,做一个某类知识小专家就特别重要。

就徐志摩而言,我们读完这三篇之后,应该对徐志摩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印象了。如果还不满足,我们可以阅读其他人纪念徐志摩的文章,对徐志摩就有更多的了解。如果你找来徐志摩的诗歌和散文来阅读,就是这个纵向阅读的第二层。到了第三层,可以阅读专业人士写的徐志摩传记。纵向的第四层基本是疯魔大神级别,一般读者无需达到这个层面,例如你接着找与徐志摩相关的朋友的作品来读,甚至沿着徐志摩走过的路线,去美国克莱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寻访他的行踪,去英国剑桥大学,重走徐志摩走过的草坪、小道、河岸,按照他在散文中提到过的名字,一一寻找国王学院、三一学院、克莱尔学院等建筑的影子,并且如很多人那样去寻找奈何桥。自然,背诵《再别康桥》是一名资深徐志摩粉丝(“摩丝”)的必备神器了……

又如,你特别喜欢萧红,不用说,你需要把萧红的所有作品,如《生死场》《呼兰河传》《商市街》等全都看了,你还要知道她的籍贯是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知道她曾用笔名悄吟,她和萧军认识的那个旅馆在哪里……这样,你基本就是发烧级“红粉”啦。如果你积累到一定程度,决定提笔来写一篇关于萧红的论文,或者甚至就写一本关于萧红的书,你就是专家了。

阅读,就是让我们聚集相关的书本、材料,纵向积累,形成有效知识层积的过程。

在这里,我们不妨再强调一下,碎片化的阅读不能有效累积知识,更难以提升你的内在修养。那些转瞬即逝的信息,可以消遣,却不可以成为有效的知识——专门研究信息传播的传播学者或许可以除外。

我们回过头来看纪念文章,每一篇都有简明的“理解”,帮助大家去学习这些不同作者的不同表现风格和语言特征。

纸本阅读目前还是最有效的深阅读方式,其他如看电影、看连续剧、看演讲视频或慕课,都只是一种情感和知识的碰撞、激发,是情致和视野的开拓,甚至是某种心灵的碰撞,但是还不能形成有效的知识积累。因此,即使是观看电影,资深的影迷还是需要借助一些专业书籍来真正深入到某一门类电影的底层,才能真正了解这些电影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和精华所在。也唯有这样,你才能成为真正的专家。这些专业的知识,对青少年的写作和表达,有很大的帮助。

以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时期,为中国从古老集权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社会的节点,来观察我国百年历史的风云变幻和艰辛发展,会发现近现代中国与传统中国被完整地切断了,成为两个彼此难以相融的世界。

在十九世纪末中国人被外来者的脚步声和枪炮声惊醒时,欧洲先进工业国家已发展了近两百年,蒸汽机车推动着巨龙般的铁路穿行在世界各个大陆——150年前,美国在南北战争结束不久,就修建了贯通东西海岸线的大铁路,相对比较落后的沙俄也在1916年完成了长达近万公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而中国境内第一条营运铁路还是英商1876年“偷偷修建”的淞沪铁路。然而,当时清政府极其排斥这种怪异事物,竟于1877年以28.5万两银子赎回,然后拆毁。这时,距1814年英国发明蒸汽机车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而内燃机的发明已经近在门楣,世界即将告别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

欧洲文明的发展,以文艺复兴之后兴起的科学主义精神为推动力,以现代基督教文明为底层伦理,建构出一种复杂的现代人本文明,并以复杂的道德伦理和法律制度加以支持。然而,即使在人本主义成为文明核心精神的欧洲,欧洲各国为争夺各种利益仍然纷争不息,并最终激发了两次破坏性巨大的世界大战——一战与二战相隔不到二十年,而死伤之惨烈程度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大幅加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