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為什麼很少用毒箭?古人的智慧!

古代在還未發明火藥前,冷兵器時代以“馬槊、陌刀及狼牙棒“為殺傷力最大的武器,而在中國的歷史上可發現,古代打仗時經常使用弓箭,也讓不少網友提出,假若在武器上塗抹毒,不就能增加殺傷力,但古代打仗時為何卻鮮少使用呢?

古代打仗為什麼很少用毒箭?古人的智慧!

​一名網友在網上揭密,表示古代箭以金屬製成,若要將敵人殺死,主要就是刺穿重要臟器,導致內出血而死亡,假若運氣好沒喪命,又未實時處理傷口,金屬箭頭帶有大量細菌,使得身體出現免疫反應,傷口迅速惡化化膿,最終因細菌感染而死亡。

而且要拔出箭頭,其實也非常不容易,不僅會造成傷口擴大,且短時間內未緊急處理,內外出血狀況嚴重,以古代技術來說,根本難以存活,就算成功取出箭頭,也已對傷口造成二度傷害,當時並未有無菌的觀念,只對傷口外部以灼燒方式消毒,傷者的恢復狀況,只能靠個人的免疫力。

而人的頭部與軀幹最為重要,假若不小心被射中,其實箭上是否有毒,根本不是很重要,再者毒藥的起效時間也較慢,除非攜帶劇毒的藥物,但古時根本沒有容器,如果帶礦物毒藥,不論採集或攜帶都不便又費時,一不小心灑到空中,都可能造成我方軍隊受到影響,若摻水塗在箭上,有毒氣體也會對軍隊造成影響。

二來如果使用動物性毒藥,不論毒蛇、毒蠍還是蜈蚣,也都具有攻擊性,根本難以取得,因此數量也不多。有趣的是,古代打仗時則會在箭上塗“金汁”,其為“排洩物”,由於箭頭上沾有穢物,會使傷口細菌感染加劇,古時也無法消毒,再加上古時的箭大多使用多次,基本上都有生鏽狀況,因此比用毒藥還更有殺傷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