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克城——伯揆的寫意花鳥畫應是我們研究當下花鳥畫的案例

2019年11月16日, “大美抱華——伯揆中國寫意花鳥畫大展”在故宮太廟隆重開幕。展覽展出當代大寫意花鳥畫家伯揆先生近期作品70幅,集中展現他的藝術成就,全面反映他近年來的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對中國畫寫意精神的堅守、追求和探索,向祖國七十華誕獻禮。

開幕式結束後舉辦了“伯揆大寫意花鳥畫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本次展覽學術主持、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原副主任、《美術》原主編王仲先生主持,薛永年、劉曦林、鄧福星、王宏健、孫克、呂品田、張曉凌、牛克誠、尚輝、王平、何水法、王孟奇等諸先生髮言,由學術主持王魯湘作了精彩總結,共同交流、探討、研究中國民族大寫意精神和文化傳承等重要時代性課題。掀起了一場精彩的關於新時期中國繪畫尤其中國大寫意花鳥畫如何繼續發展的高端學術研討,並對伯揆先生的藝術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


牛克城——伯揆的寫意花鳥畫應是我們研究當下花鳥畫的案例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研所所長 牛克誠


牛克城:《伯揆的寫意花鳥畫應是我們研究當下花鳥畫的案例》


在我看來我覺得中國寫意花鳥畫如果要有一些提升的話有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我們還要回到生活的自身。很多問題其實都要到生活本身來找答案,我們應該回歸土地,我們才可以在那裡發現新的可能性。伯揆他的作品是回到了生活現場,把我們帶到山野鄉村的花、草、動植生命力展現出來的創作方向。他的這種深入生活真的是深入生活了,因為他從小是在鄉村長大的。這和我們現在用幾天到鄉村寫生的接觸不一樣,所以我們在他的作品當中可以看到他自己,也可以看到真實的對象。


牛克城——伯揆的寫意花鳥畫應是我們研究當下花鳥畫的案例

一池秋水靜 248×129cm 2019年


這樣他對對象的關照和自己的藝術探索又結合起來了,或者是在自然物象和藝術形象之間建立關聯,從而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藝術面貌。在他花鳥整個構成上發現是全景式的構圖,滿構圖,少空白,是一個環境當中的花鳥體現。這樣的花鳥體現,剛剛幾位也都梳理了歷史做了解答。我們講折枝還真的不如從伯揆開始,包括魯湘也梳理了在這樣的場面,畫面中的花鳥體現,古人也有大花鳥的概念。但是伯揆在這樣的環境當中體現花鳥,這樣的花鳥畫曉凌剛才定義是很恰切的,是情境當中的花鳥。

這樣的解決方案也是與我們今天展覽視覺的要求也有關係的,因為我們現在展廳從視覺提供的要求來講,就需要提供一些豐富性,或者是我們考慮到花鳥畫在一個冊頁或者是一個大空間中合理的半徑的線條可以氣脈相貫的話,在那樣一個大尺幅的花鳥畫營造當中,這種線條的一貫性是很難以做到的。在這個方面,伯揆又很智慧地借用了何水法先生的處理方式,他的線條不是一個揮灑性的一筆下去很完整的,他分解了,是一段一段、一筆一筆,甚至好像是不會用筆的樣子,不衫不履很笨的樣子,這是線條新的解讀。在小尺幅中的一覽無餘可以這樣完成,大尺幅完成不了的話我們解讀乾乾淨淨線條就會覺得它氣不貫通,反而是失敗的。伯揆借用何先生行筆的姿態,就是一個很好解決方案。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加了很多對於線條有所幹擾的因素,比如用剁筆的形態加了宿墨的痕跡,他的思想是有意識的消解這樣的筆跡形態。比如說畫的鷹,像苦禪畫的鷹每一筆之間都有一個水印,每一筆很清晰,而他反而把那個毛筆的筆跡、形態弄得很不清晰,是有意識削減筆的最直接性以適應大的構成需要。同時在花鳥的構成中我甚至看到了對於山水畫布局的借用,有一種高遠的結構,或者有一種深遠的空間展現。


牛克城——伯揆的寫意花鳥畫應是我們研究當下花鳥畫的案例

月清林影 248×129cm 2019年


在這種結構的構成當中他還是把他所觀察的對象,首先作為一個一個局部形態,就是曉凌講的對象就不是描真的對象,把這個對象作為一個一個構成元素解構到空間中,而不是寫生中直接的挪用。一個一個形態編織成畫面很契合中國書法的空間佈局。我們講書畫同源的時候往往注重筆的關係,但是空間構成上是一個鋪層式的展開,和西畫的空間是不一樣的。而且空間是用疊合式的,一個一個元素之間通過疊合排列嵌入式的景色過程,比如說有一個柏樹,空間就是一個一個疊合進去的,形成了有縱深感的空間。在這種疊合的過程中是把型整合,有時候是被打破的,比如說貓進入的過程是一個片斷的形象,這樣和它片斷的筆墨又構成了一個內在的結合。

我們說寫意的花鳥是今天探討的方面,一個是迴歸社會中,一個是情境新凝造。筆墨形態上我說了一些,不耍帥,有一種笨勁兒,這和他的書法介入也是有關的,和當代新的習慣有所關聯。我們現在對於線的輪廓性的表現可能讀解能力越來越弱,我們對於塊、面的東西有理解,這都是與視覺相適應的。其次伯揆的花鳥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色彩體系,大家都知道明清以來形成了筆墨和色彩關係認識上的一個思維定式,以墨為主,以色為輔,以色補筆墨之不足。伯揆這樣的作品把色彩充分了體現了,甚至是一種墨讀的方式進行描繪。把色的用法和墨的用法運用了一樣,墨的濃淡、乾溼豐富的元素在這裡可以得到鮮明的體現。


牛克城——伯揆的寫意花鳥畫應是我們研究當下花鳥畫的案例

一枝獨秀 129×248cm 2019年


他的寫意花鳥通過在生活當中汲取特別有鮮活的形象,適合我們今天審美習慣的語言的探討,包括筆墨和色彩充分的張揚,等等。這形成一個新的審美,和今天這個時代昂揚向上的審美是特別契合呼應的。其次他的花鳥畫走出了文人花鳥憤懣,這種情緒在今天看來可能都不對,的確今天和正面情趣的相呼應。包括王宏建老師也說了,我們對於美的崇高好像特別矯情,感覺特別不時髦似的。在當代中國文化振興大的環境下,就是應該用藝術表現這樣美的東西,一個正能量的東西,一個力量感的東西,這是我在伯揆作品中看到的,謝謝各位。


牛克城——伯揆的寫意花鳥畫應是我們研究當下花鳥畫的案例

仙風弄影 248×129cm 2019年




牛克城——伯揆的寫意花鳥畫應是我們研究當下花鳥畫的案例

開幕式嘉賓剪綵


牛克城——伯揆的寫意花鳥畫應是我們研究當下花鳥畫的案例

學術研討會現場


牛克城——伯揆的寫意花鳥畫應是我們研究當下花鳥畫的案例

學術研討會現場


牛克城——伯揆的寫意花鳥畫應是我們研究當下花鳥畫的案例

學術研討會嘉賓留影




伯揆 藝術簡介


牛克城——伯揆的寫意花鳥畫應是我們研究當下花鳥畫的案例

王英鋼,字伯揆,齋號有鳴堂,河北石家莊人,現居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畫院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伯揆美術館館長。

國內首位被國家金融機構審核通過其作品可質押貸款的藝術家。

繪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美術大展。在國內外舉辦個人展覽達五十多次,出版多部個人作品集。

伯揆美術館位於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北京藝術東區。集展覽、教學、研討等為一體的公益性美術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