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這些地名的由來,都有一段歷史悠久的故事。【1】

【天津黑牛城道】

天津這些地名的由來,都有一段歷史悠久的故事。【1】

民間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的第三年,即1371年,封了他的四子朱棣為燕王,鎮守北京,朱元璋死後,立他的孫子為建文帝,為此,燕王不服氣,與建文帝爭位,興兵南下當兵馬來到直沽西南十幾裡的李七莊一帶,在此安營紮寨。夜裡巡視時,忽然看見東南方向不遠的地方,在月色朦朧中,有一頭奇大無比的黑牛,燕王認為:“今天深夜這裡突然出現黑牛,一為示誡於我,二為保護此地百姓。隨即下令,改變行軍路線,從村邊繞道而行,大小三軍切忌禍害百姓,並對村民表示:”此村黑牛有靈,應改為黑牛城!從此“黑牛城”的百姓每當提起黑牛來,總是懷有感激之情!

【天津吳家窯】


天津這些地名的由來,都有一段歷史悠久的故事。【1】

80年代衛津南路與吳家窯大街

吳家窯在馬場街的管轄範圍內,如果按道光年間的《津門保甲圖說》來看,當時馬場街境內由東向西有佟樓、吳家窯、八里臺三個村子,吳家窯村當時的位置,大致就在今天吳家窯大街的中部,春光樓對過河邊的位置,所以吳家窯村也算是一座老村了,吳家窯地名的由來,要上溯到明成祖朱棣時期。當時有吳、邢、李、韓、趙五家結拜兄弟,在此處落戶,開設了五座私窯燒製盆碗、磚瓦等商品,初稱"五家窯,後訛傳為“吳家窯”!【建國之前的吳家窯村,算是比較偏僻的村。東段為大華牧場的牛奶房,村西有興家衚衕、魁發裡、雙順裡等,住著幾十戶人家,主要以種稻為生,周圍是曠野、公園和墓地】

【天津王串場】

天津這些地名的由來,都有一段歷史悠久的故事。【1】

拆遷前的王串場

當時這片地在清雍正八年(1730年)以前歸武清管,最早是農田和荒野,地廣人稀的開闊地,所以那時被稱為東開。到了乾隆末年,人口開始逐漸向這裡遷徙,最早集中在此地的東北部,後來住戶越來越多,形成了村落。當時在村子裡,有一戶從南方來的姓王的人家,這家的戶主叫"王串子",此人厚道,在當地人緣很好。王串子一家在東開買了田地,又找了一塊地勢非常好的地方,平整之後做了打穀場。很多小戶人家知道王串子厚道,一到秋收時就借王家的打穀場幹活。久而久之,到"王串子家的打穀場"變成了"王串子場",因為天津人說話愛吃字,最終簡化成了"王串場"。一直沿用至今。

【天津北倉】


天津這些地名的由來,都有一段歷史悠久的故事。【1】

原意為“北運河邊的靠北的糧倉”。北運河作為漕運的重要河道,有很多糧船通行,於是在北運河邊天津以北的地區修建了百萬糧倉,這片地區後來就成為“北倉”。現在是北辰區的核心地區。同樣也有“南倉”,不過不是南運河畔的糧倉,而是指北運河畔在北倉以南的糧倉。

【天津鈴鐺閣】

天津這些地名的由來,都有一段歷史悠久的故事。【1】

鈴鐺閣位於天津市紅橋區,初名稽古寺,建自唐代,寺內存有《大藏經》全卷。明萬曆七年,(公元一五七九年)建藏經閣,閣角裝有風鈴,鈴聲可遠聞數里,鄉人因呼為鈴鐺閣。光緒十八年,鈴鐺閣失火,藏經閣及所儲存的大藏經都化為灰燼。公元1901年,鈴鐺閣舊址改辦成新式中學——鈴鐺閣中學。雖然,鈴鐺閣早已焚燬了100多年,但這個名字卻長久流傳下去,由它派生出諸如鈴鐺閣大街、鈴鐺閣中學等一系列地名

謝謝關注!如有問題,請留言!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