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中兩大疑問,能懂一個是高手,其中一個困擾專家多年

又是一年清明節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咱們中國人不容忽視的節日。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唐宋時期,過清明就已經十分盛行,那麼在這一天古代的詩人們都曾做了些什麼呢?

杜牧《清明》中兩大疑問,能懂一個是高手,其中一個困擾專家多年

田園詩人孟浩然寫了首《清明即事》,“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隱居的孟夫子看來有些無聊;詩魔白居易寫了首名叫《清明夜》的七言詩,他在清明之夜“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雖然孤獨倒也樂得自在。而詩聖杜甫在這一天,還是不改沉鬱本色,他在《清明二首》中表示:“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著實是令人心疼。

杜牧《清明》中兩大疑問,能懂一個是高手,其中一個困擾專家多年

與孟夫子、白居易、杜甫相比,個人覺得最有趣的是樊川居士杜牧,因為在這一天小杜出了趟門,逛了下,還寫下了千古名作《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中兩大疑問,能懂一個是高手,其中一個困擾專家多年

杜牧現存世的詩作共有524首,這首是名氣最大、流傳最廣的一首。此詩年年入選小學課本,成為了一首家喻戶曉的作品。對於此詩,多年來很多人會有兩個最大的疑問,能弄懂一個就是高手,其中一個困擾了專家多年。

杜牧《清明》中兩大疑問,能懂一個是高手,其中一個困擾專家多年

我們先來說困擾了專家多年這一個:杏花村到底在哪裡?千年來,杜牧筆下的杏花村究竟是怎麼樣一處美境和李白筆下的汪倫到底是怎麼樣的人,都已經成為了很多唐詩愛好者的執念了。有人考究古籍說杏花村在山西,但不少南方人不同意了,他們搬出《江南通志》中的記載,稱杏花村在金陵。對於這個無法確定的問題,筆者先不討論了。

杜牧《清明》中兩大疑問,能懂一個是高手,其中一個困擾專家多年

我們重點來說第二個問題:“路上行人慾斷魂”中行人到底在傷心什麼,能讀懂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就是品詩的高手了?因為理解了這個問題,我們其實就讀懂了唐人心中的清明節該是什麼樣。很多人都認為,清明節斷魂肯定是因為思念故去的親人,畢竟清明節是一個祭祖的大日子,如果這樣理解,那麼杜牧這首詩整體的基調就應該是陰鬱傷感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千家詩》對此的理解是這樣的:

此清明遇雨而作也。遊人遇雨,巾履沾溼,行倦而興敗矣。神魂散亂,思入酒家暫息而未能也。故見牧童而同酒家,遙望杏花深處而指示之也。

杜牧《清明》中兩大疑問,能懂一個是高手,其中一個困擾專家多年

這段話的意思說得很明確,遊人傷心是因為清明出遊遇雨了。至此,大家就明白了,此詩中的行人沒有想著先祖而傷感,僅僅是因為沒辦法好好玩耍了而傷心。《千家詩》這種理解,是否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樣?但這確實是事實。

古代的清明節,又叫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在這一天大家要與家人團聚,要賞春花,要喝美酒,品絲竹之樂,總之這是一個充滿著歡聲笑語的大日子。但這並不能說明,古人就不孝順,在生與死這件事上,古人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杜牧《清明》中兩大疑問,能懂一個是高手,其中一個困擾專家多年

弄懂了這些,我們再來讀杜牧這首詩,才能真正理解全詩的高妙之處。一場紛紛春雨,不大不小卻綿綿不絕,掃了大家的興致。正在大家“欲斷魂”之際,一位牧童出現了,行人中很機智的那位便問牧童:“哪裡有酒家”。

有牧童之處想來也是個山野之地,必然不是在城中,所以這一問正常來說是不會有什麼令人期待的答案的,但牧童的舉動卻令人開懷不已:他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一個“遙”字證明這杏花村不算近,但這對行人來說已經是柳暗花明了。杜牧就此擱筆,行人接下來該怎麼做,他偏就不寫了,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其實不用說大家也明白了,這群愛玩的行人肯定是要奔著杏花村去的。

杜牧《清明》中兩大疑問,能懂一個是高手,其中一個困擾專家多年

一首28個字的小詩,就像一個電影的長鏡頭一樣,有美景、有動作、有問有答、有留白,這樣的詩怎能不成為千古名作?上學時,讀這首清明節,總覺得這樣的詩與杜甫、李白的大作相比,算不得什麼。如今再細細品來,才明白杜牧能成為晚唐詩壇的扛把子,確實是有道理的。這首清明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