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被黨爭耽誤的軍事天才,被風月掩蓋的詩家翹楚,他終成絕唱

唐宣宗大中六年冬,帝都長安近郊的樊川別墅裡,病入膏肓的杜牧掙扎著從榻上坐起,他將累日撰寫及整理的文集一一過目,

曾經的豪氣干雲,狂狷不拘,都隨著肉體步入腐朽而成為此生的意難平。行將朽木之際,杜牧將一生所著諸多文章拋入火中,只餘下其中一二流傳後世。

杜牧:被黨爭耽誤的軍事天才,被風月掩蓋的詩家翹楚,他終成絕唱

紙灰隨著火焰騰空而起,這位被稱為“小李杜”的晚唐大詩人在祖宅中一詠三嘆,然後焚去著作十之八九,最後在萬物凋零的冬夜裡溘然長逝,而此時大唐的喪鐘也已經敲響了。

有人說杜牧和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而晚唐的詩壇也正是在此二人的支撐下才保留了最後的顏面。但其實和李商隱相比,杜牧更多出了敢為天下先的風采。如果縱觀杜牧一生,你會發現,他是個被黨爭耽誤的軍事天才,是位被風月掩蓋的詩家翹楚,更是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文士絕唱。

杜牧:被黨爭耽誤的軍事天才,被風月掩蓋的詩家翹楚,他終成絕唱

清代學者趙翼在《題遺山詩》中曾言: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這樣的話,放在大唐似乎有些偏頗,如今被世人頻繁提起的詩文往往都誕生於盛唐前後,而如果提及晚唐詩作,絕大多數人會和對晚唐歷史一樣陌生。

而作為晚唐詩壇的一時雙璧:杜牧和李商隱無疑是那個時代最後的詩壇輝煌。和李商隱一生難有作為相比,杜牧的仕途似乎看上去光明多了。

杜牧:被黨爭耽誤的軍事天才,被風月掩蓋的詩家翹楚,他終成絕唱

望族之後的杜牧雖然家道中落,但仍然沉澱了簪纓世家才有的文道傳承。出生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的杜牧正迎來唐帝國江河日下的頹敗,藩鎮割據帶來的兵連禍結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耗帝國最後的生機。

祖上曾為宰相的杜牧天生帶著心繫家國的胸懷,汗牛充棟的家學典藏為他奠定了紮實的文學基礎;而年少杜牧所處的時代,又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的關鍵時刻,在中興跡象逐漸顯露的大環境下,杜牧一邊博覽群書,一邊鑽研治軍打仗。

杜牧:被黨爭耽誤的軍事天才,被風月掩蓋的詩家翹楚,他終成絕唱

書生也有軍伍夢想,這是唐代詩人們繞不過去的情結。但和絕大多數唐朝詩人只有書生意氣不一樣的是,天縱奇才的杜牧雖然未曾親臨戰場,卻也做到了“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歷史並沒有給杜牧留下太多的軍事發揮空間,但驚鴻一現的是,杜牧曾親自設計了平虜戰略,並被朝廷所用,果然大獲全勝。

李唐一朝,天縱奇才不勝枚舉,但如杜牧這般出場就自帶10萬加爆文流量的人物鳳毛麟角。軍事上的驚人天賦並不影響杜牧成為一個標準的愛國文人。

杜牧:被黨爭耽誤的軍事天才,被風月掩蓋的詩家翹楚,他終成絕唱

從唐穆宗長慶二年起,博覽群書的杜牧便開始活躍於帝都長安的文人圈中,不過二十來歲的他總能用一雙慧眼,看到尋常人看不到的問題根源,跟一般詩人寫文發牢騷不一樣的是,杜牧筆下的每一個字都帶著對家國的深深憂思。

也正是在這樣“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懷薰陶下,杜牧從23歲開始,開啟了大唐文壇長期霸屏的高光時刻。

杜牧:被黨爭耽誤的軍事天才,被風月掩蓋的詩家翹楚,他終成絕唱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唐敬宗寶曆元年,一篇洋洋灑灑六百餘字的長賦流傳於長安的大街小巷,轉瞬之間上至達官顯貴,下到黎民百姓,對這篇文章無一不敬佩萬分,乃至到了洛陽紙貴的地步。

以昔日阿房宮的富麗堂皇,來印證暴君暴行難得天下的道理,尤其是最後那句“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寥寥幾句,就揭露了王朝更迭必先內部腐朽的道理。

阿房宮的輝煌早已湮沒在歷史的煙塵中,但烈火烹油的開元盛世對於唐人來說不過是數十年前的記憶而已。曾經的歌舞昇平,夜不閉戶,到現在的烽煙四起,赤地千里,多少人讀起《阿房宮賦》都悲從中來,情難自已。

杜牧:被黨爭耽誤的軍事天才,被風月掩蓋的詩家翹楚,他終成絕唱

如果說《阿房宮賦》代表了杜牧治世水平的話,那麼《感懷詩一首》則是杜牧對於亂世癥結的剖析。僅僅是寫完《阿房宮賦》的兩年後,杜牧遊歷滿目瘡痍的國土,難抒心中憤懣,提筆寫下了被稱為“詩史”的《感懷詩一首》。

從追思盛世,到鞭撻藩鎮,最後到渴望平亂,重回輝煌。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一首《感懷詩》奠定了杜牧一生的底色,成為力挽狂瀾的國士,救萬民於水火,戡亂平反,最後青史留名。

大唐的科舉取士門閥出身最為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杜甫、孟浩然這樣的大才子終此一生也沒博得半點功名。大士族壟斷科舉名額的現象,到了中晚唐愈演愈烈。如果沒有名士引薦,出頭之日遙遙無期。

但杜牧不一樣,因為他的名聲實在是太大了,大到自己就這麼安靜坐在那裡寫詩,自然有人為他牽橋搭線。

杜牧:被黨爭耽誤的軍事天才,被風月掩蓋的詩家翹楚,他終成絕唱

《新唐詩·杜牧轉》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在杜牧尚未參加科舉時,曾遊歷東都洛陽,驚世才華引得無數達官顯貴為之折腰。時任太學博士的吳武陵特意趕到主持科舉的禮部侍郎崔郾面前,高聲朗誦杜牧那篇《阿房宮賦》,並盛讚道:“如此人物,足堪狀元。”崔郾雖然敬佩不已,卻因狀元內定,而不得不將杜牧選為第五名進士。

初未第,來東都,時主司侍郎為崔郾,太學博士吳武陵策蹇進謁曰:“侍郎以峻德偉望,為明君選才,僕敢不薄施塵露。向偶見文士十數輩,揚眉抵掌,共讀一卷文書,覽之,乃進士杜牧《阿房宮賦》。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笏朗誦之。郾大加賞。曰:“請公與狀頭!”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請第五人。更否,則請以賦見還!”辭容激厲。郾曰:“諸生多言牧疏曠,不拘細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雖是這樣的暗箱操作,但杜牧的才華對得起這“第五名進士”的頭銜,於是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的杜牧進士及第,同年又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並開啟了自己的宦海浮沉。

杜牧:被黨爭耽誤的軍事天才,被風月掩蓋的詩家翹楚,他終成絕唱

青年才俊,文壇新秀,新科及第。26歲的杜牧終於感受到了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的含義,帶著滿腹經世治國的韜略,杜牧從弘文館校書郎做起,到了唐文宗大和九年,杜牧成了分司洛陽的監察御史。

監察御史的工作讓杜牧看盡了廟堂中骯髒齷齪的勾當,此時的晚唐再也沒有了曾經從諫如流的清明,牛李黨爭和宦官謀權此起彼伏,看不到刀光劍影的政治迫害,充滿了血腥屠殺的宮廷政變,繼而連三的政治清算讓杜牧曾經的熱血漸漸薄涼。

杜牧:被黨爭耽誤的軍事天才,被風月掩蓋的詩家翹楚,他終成絕唱

就是在杜牧調任洛陽的大和九年,史上慘絕人寰的“甘露之變”爆發,大批官員被牽連慘死,本就千瘡百孔的大唐朝局再度風雨飄搖,幾近絕地。

政治的失意,換來的是杜牧情場的得意,也正是從杜牧對政治死心的那一刻起,那個風流瀟灑,滿腹經綸,流連煙柳,吟風弄月的杜牧回來了。

風流被才華加持的後果就是,在那濃情愜意的風月時刻,吟出震鑠千古的名篇佳句。

辭別爾虞我詐的廟堂,杜牧終於有閒情感受濃情愜意的七夕佳節了,他提筆寫下了“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與故友辭別,夢中故地重遊,物是人非,他揮毫寫就了“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日月山河仍在,昔年輝煌早亡,眼前是曾經珍饈美眷無數的華清池,卻再也不復當年,他感慨吟出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被黨爭耽誤的軍事天才,被風月掩蓋的詩家翹楚,他終成絕唱

果然,無論到了什麼地方,杜牧還是沒能忘記他的熱血與抱負。

唐武宗會昌元年,意難平的杜牧因為得罪權貴,被逐出帝都,改任地方官。誰也不知道杜牧外放的原因,但從杜牧的思量來看,隱隱然是因為“牛李黨爭”的關係。雖然杜牧與宰相李德裕是世交,但因和牛僧孺私交甚好的緣故,心胸狹窄的李德裕容不下風流倜儻的杜牧。

一紙調令,杜牧開始了自己七年的地方官任期。從黃州到池州再到睦州,杜牧所到一處,無一不是為民稱讚,造福一方。

但如果論及杜牧此生最愛之處,我想他一定毫不猶豫地說出:揚州。揚州最美的不是煙花三月,而是它活在杜牧筆下的時刻。唐文宗大和九年,杜牧從揚州調任長安,他以詩文與廝守數年的歌妓告別。

杜牧:被黨爭耽誤的軍事天才,被風月掩蓋的詩家翹楚,他終成絕唱

杜牧說:“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而到了暮年,兩鬢斑白的杜牧再回憶起年少時的瘋狂時,他也緩緩吟出了:“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遣懷》)有人說,《遣懷》是杜牧對年少過往的悔悟和警醒,可我卻在這首詩中讀出了杜牧背後的淺淺柔情。

世人都說長安好,但在杜牧眼中,京官不如地方官來得自在。即便是唐宣宗大中二年杜牧調回長安,從大中三年起,杜牧便屢屢上書要求調任地方,雖然最終如願,卻又於大中五年再次被升為中書舍人,歸任長安。至此,杜牧再也不折騰了,他回到了自己出生的祖宅——地處長安近郊的樊川別墅。

杜牧:被黨爭耽誤的軍事天才,被風月掩蓋的詩家翹楚,他終成絕唱

在樊川別墅,杜牧宴飲會客,以文會友,靜靜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年。唐宣宗大中六年冬,杜牧於深夜帶著滿腹繾綣和驚世才華靜靜離去。

在杜牧走後的324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丙申月冬至,22歲的才子姜夔行至揚州,望著滿目瘡痍,風流不在的揚州,心中大慟,寫下了那首《揚州慢》。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我想,姜夔也不懂杜牧,其實不必賦深情,因為杜牧的筆下,有的是金戈鐵馬。

杜牧:被黨爭耽誤的軍事天才,被風月掩蓋的詩家翹楚,他終成絕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