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爆”财务造假22亿,瑞幸将面临什么?


“自爆”财务造假22亿,瑞幸将面临什么?


撰文丨谭丽平


“董事会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发现公司于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间虚增了22亿元人民币交易额”,北京时间4月2日晚间,瑞幸咖啡对外公告了上述“家丑”。


消息一经发出,行业哗然,瑞幸咖啡的股价也迅速“跟进”,盘前股价一度跌超80%,开盘后股价暴跌78.55%,盘中5次触及熔断,当日收报6.4美元,较前一日下跌75.57%。逾300亿市值蒸发,瑞幸迎来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自爆”财务造假22亿,瑞幸将面临什么?

事实上,风波早有端倪。两个月前,著名的做空机构浑水披露了一份针对瑞幸的89页匿名报告,这份报告通过详细的数据,不仅指控瑞幸涉嫌财务造假,还细数了瑞幸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模式弊端。不过,瑞幸在随后的回应中态度坚决地否认了报告所有指控,股价也伴随着回应慢慢回升。


时隔两个月,瑞幸却突然“自爆”作假22亿。这让不少投资者感到震惊,同时也有所疑问,坚决否认后缘何主动自爆?真如公告所言是公司首席运营官刘剑以及几名员工所为?未来公司会何去何从?对中概股整体影响几何?


这个刷新了中概股最快上市纪录的公司,正在制造中概股发展史上罕见的丑闻。


“自爆”财务造假22亿,瑞幸将面临什么?


01

涉嫌22亿财务造假


1月31日,一份长达89页的做空报告横空出世,这也为瑞幸的不幸埋下了一颗地雷。


在这份做空报告里,瑞幸被质疑捏造公司财务数据,还通过“铁证”指出了其多项经营风险。


报告称,瑞幸夸大了每日销售量,将2019年第三、第四季度的门店每日商品销量至少夸大69%和88%;将2019年第三季度的广告支出夸大超过150%;咖啡商品售价仅为标价的46%,而非官方所说的55%;2019年第三季度“其他产品”的收入贡献也仅为6%左右;而瑞幸管理层已经通过股票质押兑现了49%的股票持有量等。


据了解,这份报告非常“厚实”,报告方雇佣了92个全职和1400多名兼职调查员,收集了25000张瑞幸小票,录制了11260个小时的视频,还有大量内部聊天记录,981个店铺的日客流量,覆盖620家门店的全部营业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做空在美股中并不少见。而此次事件中的主角之一浑水,曾通过做空网秦、东方纸业、绿诺科技、多元环球水务、中国高速传媒、辉山乳业等令上市公司“闻风丧胆”。当然,也有失误的时候。


彼时做空报告公布后,瑞幸咖啡短线下跌超过20%。不过,瑞幸咖啡随机发布公告回应,坚决否认浑水此前公布的沽空报告中的所有指控。瑞幸咖啡指出,该报告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具有缺陷,且证据未经证实,所有的指控都是没有根据的推测及对事件的恶意解释。


“这份报告对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环境有着本质上的误解,公司打算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免受这些恶意指控,并保护股东的利益”,瑞幸称。


两个月后,这一回应遭到“打脸”。北京时间4月2日晚,瑞幸发布一则公告,称在审计截止2019年12月31日的年报中发现问题,董事会因此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委员会近日向董事会说明了调查结果:公司2019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虚增了22亿人民币交易额,相关费用和支出也一应虚增。


此前态度坚决,如今为何主动“自爆”?


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刘安认为,存在几种可能:一,公司团队内部发生分裂,之前的操盘团队已套现或掏空公司而“跑路”,后面接盘的人员不愿背锅而自曝造假;二、公司董事会或高管中存在“吹哨人”;三,浑水做空报告提醒了外部审计师,在2019年年报中发现了公司业绩造假的确凿证据从而无法发表审计意见,导致公司不得不承认造假。


“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法律要求,当做空报告出了相关证据的时候,要进行内部调查,如果自身不进行调查的话就会有外部的强制力介入调查。此外,美国对于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追究措施也是比较严厉的,所以一些内部的,包括董事,特别是外部董事,可能也担忧于自己未来在事件中承担责任。”香颂资本沈萌说。


“自爆”财务造假22亿,瑞幸将面临什么?

主动自爆,能避免最坏的结果。


02

故事讲不下去了?


瑞幸咖啡将这次责任推给了一位高管。


“特别委员会今日向董事会提供信息表明,自2019年二季度起,公司的COO、董事刘剑,以及下属几名向其汇报的员工,参与进行了某些违规行为,包括伪造某些虚假交易。”


瑞幸官网显示,刘剑在2008年至2015年期间,先后担任神州租车车辆管理中心副主任和收益管理负责人;2015年至2018年担任神州优车收益管理负责人。随后,在2018年5月起,担任瑞幸咖啡COO,2019年2月起任董事。


除了个人履历之外,公开资料中很少出现关于刘剑于瑞幸咖啡工作的信息。这一次,也是极为少数的“站在公众面前”。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瑞幸涉嫌财务造假不太可能是高管一人所为。“根据瑞幸昨天董事会特别调查委员会所发布的声明,以及之前美国浑水公司所发表的做空报告,综合来看,这种系统性、全流程的造假,不太可能是个别高管一人所为。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造假事实属实,那么瑞幸管理层在实际控制人授意下全面参与造假的可能性较大。”刘安说。


站在瑞幸咖啡背后的男人名为陆正耀,现任瑞幸咖啡董事长,同时也是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 、神州租车董事局主席 、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9年10月10日,胡润百富榜发布,陆正耀家族排名第195位,财富值180亿元人民币。


“黑天鹅”事件发出后,瑞幸咖啡与“神州系”的关系再次被注意。值得一提的是,瑞幸咖啡目前的多位高管与神州系关系密切。除了刘剑和陆正耀外,瑞幸创始人兼CEO钱治亚、CMO杨飞等都来自神州系。


受瑞幸造假事件影响,4月3日上午早盘,在港股上市的神州租车股价重挫超过70%,市值跌去64.7%,将前十大机构股东拉入深渊;在新三板上市的神州优车,同一时间跌幅超过20%,市值损失超过69.3亿元。


陆正耀和他的团队熟谙资本运作。根据浑水的报告显示,2016年,陆正耀及其合股方持有神州优车近50%的股份,至今仍占40%。陆正耀以每股2港元的价格套现34亿港元,此外,神州租车上市前的其他投资者,如赫兹、联想和华平,也在同一时期出售了大量股份。从2015年6月到2016年3月,陆正耀和其他准备上市的投资者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抛售了神州租车42%的股票,套现16亿美元。


至于瑞幸咖啡,也创造了一个“神话”——从成立到上市,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而在上市之前,瑞幸完成了四轮融资,估值也不断水涨船高。2018年4月,瑞幸咖啡完成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2018年7月11日,瑞幸宣布完成2亿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2018年12月12日,瑞幸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22亿美元;2019年4月18日,瑞幸宣布完成了1.5亿美元B+轮融资,由贝莱德所管理的私募基金领投,投后估值29亿美元。这一融资速度被业内人士称堪比“火箭”。


而上市之后,凭借中国人均咖啡年消费量远低于美国等市场的“东方咖啡故事”,华尔街投资者对瑞幸咖啡青睐有加。数据显示,瑞幸的前十大机构股东中不乏美国银行、瑞银、Melvin资本管理公司等有名的投资机构。


瑞幸咖啡在国内的线下门店数量也确实急剧增长。至2019年一季度末,瑞幸咖啡在全国28个城市开设了2370家直营门店。今年1月8日,瑞幸咖啡对外宣布其直营门店数已达4507家,成为我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累计交易客户数已超过4000万。


对比之下,星巴克进入中国20年,才开了4200多家门店。


这样的扩张速度,伴随围绕公司的商业模式,也一度引发广泛争论。


据了解,瑞幸咖啡一直处于烧钱扩张状态。2018年全年该公司净亏损16.19亿元,其中销售及市场费用达到7.45亿元,占到了总支出的30%以上。其中,广告费用占3.6亿元,为消费者提供的赠品价值达1.3亿,配送费用2.4亿元。


“我个人觉得瑞幸本身并不是一个做咖啡的公司,咖啡只是他的获客工具,他是做会员的公司,最终盈利还是靠零售毛利或者异业营销。所有的故事和投入,剥离到最后,都是财务指标,折算成获客成本、复购比率、客单价、年消费频次、消费金额、单客户利润值,很遗憾,他的财务数据是假的。”看懂研究院研究员宋旸指出。


沈萌认为,其实瑞幸的商业模式在逻辑上其实是能够讲得通的,建立后圈粉,圈粉之后再经营粉丝经济,卖给他们更多的东西。像百度、谷歌的搜索是免费的,但它可以拿到你的数据卖给广告商;像迪士尼,影片在美国上映时间短,更多是通过IP卖周边产品。如果说瑞幸能够吸引到这些核心用户的话,未来再去卖更多东西,理论上绝对是可行的。“但目前似乎很难执行,因为瑞幸的门店都非常小,也不会像星巴克那样停留并卖周边产品,这样的话也限制了整个瑞幸的业务模式在更长的周期去发展。”


更多的人认为,“在房租、人工成本都很贵的情况下,瑞幸咖啡就是赔本赚吆喝。”


03

黑天鹅冲击波


“自爆”财务造假22亿,瑞幸将面临什么?

那么涉嫌财务造假过后,瑞幸咖啡会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


“如果造假情节属实,首先公司要遭到美国证监会行政执法的天价监管罚单,退市等也将难以避免,十有八九将导致公司破产;其次公司董事会成员和高管将面临美国司法部的证券欺诈刑事调查和起诉,或有牢狱之灾(如果不能达成和解的话);再次,符合条件的公司股东将很有可能向公司董事、高管、造假期间的投行、律师、会计师等专业服务机构提起证券民事集体诉讼,要求巨额赔偿。”刘安说。


据悉,目前加州的GPM律所、 Schall律所,纽约州的Gross律所、Faruqi律所、Rosen律所和Pomerantz律所等均表示,在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31日间购买过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资者如果试图追回损失,可以与律所联系,2020年4月13日是首席原告截止日期。


回顾美股历史,因业绩造假而导致被摘牌退市的上市公司并不少见,业内人士指出,可以参考此前的安然公司事件。


安然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在2001年,安然公司爆出财务问题被立案调查。经过调查显示,在1997年-2000年,安然财务虚增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41.3亿。安然公司财务问题曝光,给市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其公司股价大跌,在一系列财务造假丑闻被不断曝光后,安然公司最终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此前,美国曾专门针对安然事件出台了《萨班斯法案》,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难以容忍。


而这次瑞幸财务造假事件,或许还有更大的影响。


新零售专家陈沛指出,“除了瑞幸、神州本身跌了不少以外,后续中概股企业应该会被误伤。受伤最重的可能是同行业、待上市的中概股,后续来自美国的集体诉讼和国内的调查肯定会跟上。”


沈萌认为,“目前的处理方法一定不能护短,要打破中概股一视同仁或者都是一丘之貉的负面成见。毕竟很多愿意来美国上市,也是符合美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急功近利。我觉得国际投资者并不傻,特别是美国市场更多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他不太会听风就是雨的盲动。所以如果你是真金,也不会受瑞幸这件事情的波及,美国的国际投资者也更愿意分享你的成长红利。”


根据我国3月1日实施的新《证券法》精神,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扰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市场秩序,损害境内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


针对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中国证监会下午2时许发声,称对瑞幸咖啡财务造假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称不管在何地上市,上市公司都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市场的法律和规则,真实准确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中国证监会将按照国际证券监管合作的有关安排,依法对相关情况进行核查,坚决打击证券欺诈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

“自爆”财务造假22亿,瑞幸将面临什么?

主编丨张喜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