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会戴一顶绿帽子?

一无所有似梦


这是我们现代人的恶趣味造成的,更准确点,是到了80、90年代才让关羽戴上了“绿帽子”,影响最大的应该是94版的《三国演义》。

我国至少从唐朝开始,“绿帽子”就已经有了羞辱的含义。《唐史》中提到延陵县令李封强迫犯了事的小吏戴绿头巾作为一种惩罚手段,既然这个县令能想到以“绿帽子”作为一种惩罚手段,那肯定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戴绿帽子”是一种羞辱的习俗。明朝人的笔记中记载,“绿帽子”已经成了妻子出墙的丈夫专属称号,并且“绿帽子”还成为了低贱的乐人的专有服制——由此可见,“绿帽子”与淫贱相关已经成了社会共识。

吴人称人妻有淫者为绿头巾,今乐人朝制以碧绿之巾裹头,意人言拟之此也。原唐史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绿巾以辱之,随所犯之重轻以定日数,吴人遂以着此服为耻意。

所以作为元末明初人的罗贯中是不可能给关公戴个绿帽子的。

现代人想当然的以为“青巾”就是绿色头巾,实际上并不是,古代的青色是蓝色。

所谓青出于蓝。比如这张宋代的关公图,关羽戴的就是蓝色的青巾。

(宋代画像上的关羽)

关公的青巾一直到建国后的80年代以前还都是蓝色的,直到80、90年代,也许是改革开放造成了人才的断层?反正传播最广的电视剧上的关羽形象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戴绿帽的形象。鬼知道是为什么……我只能猜测大概是这个时候的电视剧的服化道已经没有再找专业人士作顾问,而是一群没什么文化的在那里瞎搞,之后被误导的电视儿童们长大了。

(上美50年代版和80年代版《三国演义》中不同的关羽形象,帽子由蓝变绿)


实际上,关公戴的应该是古代常见的“青巾”,穿的可能是绿袍。

《三国演义》有这么一出情节,关羽投降曹操,曹操如获至宝,一门心思的想着如何拉拢关羽让他真心归顺到自己帐下,所以对关羽关怀备至,一天看到关羽身上穿的绿锦战袍旧了,立刻给他置办了新战袍。古代人穿绿袍很常见。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

那么,不看《三国演义》而是从真实历史出发,作为三国人的关羽有没有可能戴个绿头巾呢?我认为是可能的……

因为绿帽子至少在唐朝的时候还是官方服制的一种,作为一种羞辱符号的“绿帽子”还没有普遍化,也没有在民众中形成共识进而变成了一种习俗。这从唐代大画家阎立本作的《秦府十八学士图》可以看出来,虽然原本已经失传了,只有后世的摹本,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清晰看出唐代官员的服制。八品九品官员穿的绿袍,帽子也是绿色的。

(阎立本《十八学士图》局部)

所以从《三国演义》的角度,关羽是不可能戴着绿头巾的,因为“尊刘抑曹”的罗贯中不能让关羽穿着带羞辱性的服饰,而作为《三国志》中的关羽,戴个绿头巾我认为是可能的,但我们看的是根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改编的电视剧,所以搞个绿头巾实在没必要……


闲话说历史


关羽穿绿战袍,戴绿帽子,这种形象千百年来已是深入人心,可是,一经人提出来,便会让人心中有其他方面的猜疑,是不是关羽后院曾经失火,后人为了讽刺或警示才给了他一顶绿帽子戴呢?



对于这个绿色的帽子,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不过现在流传着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关羽当初卖枣谋生,因生意不好,经常偷别人的枣园的枣,为了方便,就穿上绿色的袍子,戴上绿色的帽子。还有一种说法是关羽的妻子与刘备有染,事发后,关羽虽然原谅了刘备,却戴了一顶绿色的帽子来警示自己。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靠谱,真正靠谱的是下面一种说法。那就是关羽戴绿色的帽子是为了忠义。据说刘备赠送过关羽一件绿色的袍子,关羽因为尊重大哥,就经常穿着,大概为了与袍子颜色相配,就又配了绿色帽子。



在我看来,真正的关羽未必是绿袍子绿帽子,但是后人为了渲染关羽的忠心赤胆,就为他设计了这一种行头。关羽做为军人,以绿色为底色的战袍应该很称头的。要知道军人服饰以绿色为底色,就很方便与自然融为一起,起到遮蔽作用。



我们的八路军的服装鞋帽,现代特种军队的迷彩服饰皆是如此。另外,绿色更有着生机与希望的内涵。因而,关羽戴一顶绿帽,穿一袭绿袍并没有什么出格之处。


萍风竹雨123


在桃园三结义之前,关羽是混的最差的一个。

张飞混的最好。他是河北涿县远近闻名的企业家。他不仅有猪肉连锁店,还有个酒庄,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豪华别墅,光家里的仆人就有几十个。

可是,张飞虽然有钱,但政治地位不高,在社会上也得不到认同。现在,许多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企业家,都喜欢弄个名誉主席的头衔贴贴金,张飞的心态和他们差不多,也想当个侯封个爵什么的。



刘备混的一般。刘备虽然自称汉室宗亲,但却一直未获得官方承认。直到后来汉献帝查询家谱确认了刘皇叔身份,刘备这张汉室宗亲证书才真正获得专家印证。刘备父亲死的早,到他这辈也没官位可以世袭了,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平常织个草席,编个草鞋补贴家用,生活过得非常清苦。

刘备编草席的手艺非常不错,而且这门手艺一直没忘,没事就喜欢拿出来练练。刘备屯兵新野时,曹操大军压境了,刘备还坦然自若。这天,有人送氂牛尾过来,刘备一时技痒,就将氂牛尾编成了帽子。当时诸葛亮刚刚出山,看到后非常不解,为此还说教了刘备一通,搞得刘备很没面子,自此戒掉了编手工制品的瘾。



关羽混的最差。关羽绝对是穷苦出身,历史上关于他父母姓甚名谁都没有介绍。而且关羽还是通缉犯,杀了一个恃强凌弱的土豪后,四处逃难,自己又没有什么手艺,只有靠着一身蛮力,四处贩枣卖枣为生,不仅要和城管斗智斗勇,还时刻提防着便衣警察,这日子过得着实狼狈心酸。

在三国时代,只有皇亲贵族的人才能穿红色衣服,普通老百姓只能穿灰绿色或者灰色的麻布衣服。关羽自小穿灰绿色衣服习惯了,后来虽然跟着刘备混出了名堂,但还是喜好穿灰绿色衣服,穿红色衣服感觉别扭!



而且,关羽本来就是个藐视权贵的人,可能因为出身贫寒的缘故,他比较同情下层人,看不起士大夫。他性格孤傲自负,喜欢特立独行。虽然后来功成名就,却故意穿着贫下中农一般,何尝不是其孤傲倔强个性的体现。

大概到了唐朝,才有绿帽子代表老婆外面有人这种说法。三国时戴绿帽子稀松平常,并无怪异之处。所以,关羽这顶绿帽子一戴就是几十年,戴的还相当舒服。


一半秋色


关羽所穿绿战袍,所带绿帽子,其实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行为艺术家,而是和他的一件往事有关,让关羽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要坚守本心。

当然也不是关羽他老婆做了什么出格的事,而是因为这件绿色战袍是他最尊敬的兄长刘备送给他的。


曹操降服关羽送其战袍,关羽不换

曹操在下邳俘获刘备家眷时,和关羽“土山约三事”后,就开始用情,用礼来拉拢他了。“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这就是关公绿锦袍的出处,有锦袍就得佩帽子啊!关公就配着一身绿色的战服。

“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这锦袍是刘备赐给关羽的,而且应该是由汉献帝之手先给刘备,再由刘备分给两位兄弟。这套战袍对关羽来说那上是皇帝的恩赐,下是哥哥的爱心,见袍如见兄长,这才是兄弟情深。


关羽的一生都和“青”有关

关羽衣服是青的,帽子是青的,武器名号有青,喜欢读《春秋》,古代史书也称“青书”。

“赤面秉赤心,骑马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刀,隐微处不愧青天”。关羽是三国之中唯一一个有自己品牌人物,红色代表他热血报国,脸是红的,心是红的,赤兔马是红的,报答赤帝(也就是汉室)也是红的。青色则表现了他忠肝义胆,青灯青史,青龙偃月刀,无愧于青天。

青色和红色已经是关羽的标配了,这种深入人心的观点直到了现代,关帝庙里的关羽一定是绿帽子,绿锦袍的配置,甚至连现代任何三国类的游戏,蜀国阵营的标志色一定是青色,极少有过例外。



一贰一橙


但在关羽的画像中,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绿色帽子的,这个是后人为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并不是他天生爱戴“绿帽子”。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当中,对关羽的衣着描写是绿色头盔,绿色蟒袍,黄丝带帽绳,所以后世就有了关公头戴绿帽的形象,应该说是罗贯中让关羽戴上的“绿帽”。

从古代的绿色有很多看法,普遍的看法是认为绿色是较为低贱的颜色。一般只有出身草莽或是职位低级的人才用绿色,关羽的出身并不高。罗贯中说他是个卖枣的小贩,算是出身低微,所以关羽一出场就是青衫髯须的形象。

后期由于关羽一直是红脸的形象,出于对艺术的审美,工匠们就沿用了绿衫蟒袍的形象,和他绯红的面色形成对比,也颇为突出美观。在戏曲上红脸代表忠义,关羽的扮相为表示尊重也沿用绿蟒。关羽带绿帽反而是后人对他的尊重,并不是贬低的意思。


关羽神话之后,许多种类的人都奉他为神明。对他的穿着神像有着不一样的安排,象是警察拜的关羽像是穿红鞋的,黑社会拜的关羽象是绿鞋的。但帽子却依然保持绿色,是一种吉祥如意的寓意。(类似绿色玉如意这样的寓意)


阿楚故事


诞生于元末明初的小说《三国演义》,关羽初登场之际,也没有戴绿帽的描写:“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你瞧瞧,哪里有一个绿字。

稍后, 关羽降汉不降曹之际,穿的就是一件绿锦战袍,曹操见此袍已旧,还曾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所以在这里,我们看到关羽穿了一件绿袍,但没说戴绿帽。

之后,报说“被赤面长须使大刀一勇将,匹马入阵,斩颜良而去“,“今番又是红面长髯的斩了文丑。”倘若关云长与众不同,戴了一顶与众不同的绿帽子,众人为何只说他的脸部特征与胡须?显然是先说帽子再说胡须,所以,当时的关羽并没有戴绿帽子。

而到单刀赴会这一回,”船渐近岸,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这里说的青巾,正是后来绿帽子的渊源所在。

青巾是什么呢?就是青头巾,《三国演义》诞生的那个时代,即元朝,青头巾是一种特殊人群的佩戴用品,这种特殊人群,便是: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元典章》)。由此一来,戴青头巾,就成了娼妓家男人的标配。而若你是正常人家的男人,却被人骂”戴绿帽“,那就是指称你和”娼妓家男人“一样,换句话说,你家女人红杏出墙了。

由此,慢慢地就形成了穿戴碧绿青诸色的是最低贱人的概念,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苏州有不逞子弟,纱帽下著青巾,孙伯纯知州判云:'巾帽用青,屠沽何异?'"就是这个意思。

到了明朝,这个惯例就升级成了法律。明太祖朱元璋下诏:"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人服"。换句话说,但凡搞演艺事业的男同胞们,你们就得戴绿帽子。

而早在元朝,已经规定娼妓之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也就是说,到了明初,娼妓家男人、唱戏演出的男人,都成为了”绿帽子一族“。

怎么办?戴绿帽子就被人瞧不起,但不戴又违法?于是演艺圈的男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给”三国武神“关羽,也戴上一顶绿帽子,且在舞台上大张旗鼓地表演。而表演成习惯之后,全国的关羽都成了绿帽关羽,乃至于寺庙里的塑像,也是绿帽。

到这个时候,戏子们便乐了,咋,你们还瞧不起咱戴绿帽的男人,告诉你,关云长也是戴绿帽的!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关羽戴绿帽子,纯粹是当代艺术的再创作。中国的三国电视剧、日本的三国游戏,均给关羽戴上了一顶绿帽子,也属于对主角特殊服饰的再创作。电视剧、游戏再注重视觉,这一点与书不同。TVB《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一直戴着帽子,为什么呢?因为这种装束有利于固化观众对主角的印象——关羽也是如此,《三国演义》书中本身写关羽身上穿的是“绿锦战袍”,此时如果给关羽戴一顶帽子,当然是绿色最自然。不然,关羽一身绿袍,你再给他配一顶红帽?一顶黑帽?那不是很难看?

之前在京剧中,关羽重在脸,不在帽。关羽的脸一定是红色的,但帽子可能是红的,可能是黄的,可能是橙色的——这是因为京剧的脸谱本身就很夸张,已经足够起到辨识作用,不需要再刻意用帽子来加强票友们的印象。电视就不同了,真把关羽弄成纯红脸,也不那么好看是不是?

再者,绿帽子的隐语,最早可能出现于唐朝(也有一说是元朝),但三国肯定没这说法。要说绿帽子,整个《三国演义》关羽的老婆都没出现,只有他给别人戴绿帽子的机会(想想为什么长坂坡上刘备摔孩子?这里富有深意),别人怎么给他戴?


切割地球


三国的时候,关羽戴的绿帽子就像我们今天穿的黑色或者白色的衣服一样。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在古代帝王时期,每个朝代只有一种颜色,是平民不能穿的,比如唐朝(含)之后的黄色,秦朝的黑色......。

这些颜色一旦被皇帝选中,那平民就不能穿了。毕竟在封建社会,人是有贵贱之分的。皇帝选中了颜色,你不能给他去撞衫,只有皇帝独有的颜色,才能表达他的尊贵。

但是,三国时期的绿色绝对算是一种平民经常搭配的颜色。而且绿色在古代也是十分流行的一个颜色。

汉朝的时候,汉武帝的姑姑晚年包养的那个叫董偃的小美男,他也是和关羽一样经常戴着一个绿帽子。

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一副打扮,并没有任何特殊的意义。

如今的绿帽子就有了特殊的含义,就像红杏出墙一样,说的是女人出轨了。而今天的绿帽子指的就是男人的老婆被别人睡了。这就叫戴绿帽子,即使你没有戴,但是老婆出轨了,也是被戴绿帽子了。

所以,在今天绿帽子就成了不好的一种颜色,这也就是在今天你是绝对看不到有哪个男人出去敢戴绿帽子的。


史学达人


说是关羽关公爷,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他在人们的心中自古就是“忠义”化身,所以也一直被人们尊称为降妖除魔的“武圣人”以及护佑平安的“武财神”等,于是他的形象人们也再熟悉不过:面色通红,长须过腹,身穿绿衣,头戴绿帽,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追风赤兔马。

关羽的形象,可以说威风凛凛,正气浩然,不可侵犯,几千年来,无可匹敌。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关羽,无论是影视著作中还是戏曲舞台上,关羽头顶上始终佩戴着一顶绿色的帽子。对此,如果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戴“绿帽”子,貌似不是什么雅观的情况;而且穿绿色的穿衣,也貌似都是一下身分低等或“下贱”之人的着装呢。于是很多人都在疑惑,关羽这么一个威望的人物,为何一直穿着绿色的衣服、戴着绿色的帽子呢?

其实,关于关云长穿绿色衣服和戴绿色帽子的原因,早就有一个颇为有趣的传说:

关羽早年家景贫寒,在四处早流浪,为了维持生计,关羽在青年的时候,曾经以“卖枣”为生。但他一个无家之人,哪儿有枣树可栽种呢?因此他所卖的枣儿,都是在夜晚的时候,悄悄拿着竹竿,去偷打别人家的枣儿。于是为了隐蔽性,不让人家发现,便穿了一身和枣树叶子一样的绿色衣服。谁知,这样一穿,就习惯了,久而久之就改不掉了。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哦。

据说,《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形象,或许是受“元曲”的影响,而将各个人物描写成了我们看到的样子。比如,关于关公被“困曹营里”那一段,是这样的:

曹操天生爱将,尤其是对关羽格外厚待,他见关羽身上穿的一身绿战袍,已是十分陈旧并且上面还刀痕累累、污垢斑斑的,于是特意吩咐人关羽缝做了一件新的、红色的锦战袍,让关羽换下身上的旧衣服。但是,关羽十是个分念旧的人,他知道自己与刘备、张飞兄弟三人桃园结义的时候,就是穿的这件衣服,并且一直穿的了现在,现在自己与他们二人失散了,如果换上别的衣服,恐怕他们不好寻长自己。便不忍换下身上的旧衣,于是他便将曹操赠送的红袍穿在里面,而外面仍然穿上那件多年的旧绿袍。对此,曹操很是不悦,但见关羽如此重义,只好感慨地说“:关将军不愧天下第一义士也!”

于是,从此以后关羽一身绿装,便深入人心,成了特有标志;并且,绿帽子也摘不下来了。

其实,在我古代的时候,社会上的一些等级制度还是挺森严的,比如古人常说的“三教九流”等,因此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所穿着的款式和颜色,都是有气不同的。一般,是安高等贵族、官员等类的人员都穿紫色的衣服,而中级的人员也就是中层社会的人都穿红色的衣服,而那些比较低级的,也就是社会下层的人往往穿青色和绿色的衣服。据《三国志》里记载,关羽在早年曾犯罪逃亡,可见他那时的出身与社会阶层是比较低下的,所以他穿戴绿色衣物的原因,可能与他初年的身份有着很大的有关系。

对于关羽穿戴绿色衣物的情况,做为现代人,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因为古代的绿帽子和现在的绿帽子,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意思,我们不要曲解才好。但是,关羽穿戴绿色衣物的形象,在现代人的眼中,还是产生了许我戏谑的说词,下面分享一下,看谁说的较为靠谱一些:

1、民族说法

古代汉民族是重色彩的民族,尤其是汉武帝之后,随着儒家礼乐制度的建立,人们的服饰的尚色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于是服饰的颜色,便成为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手段。所以,汉人之“绿帽”非今人之“绿帽”哦。

2、诽谤雪耻的说法

据说,当年关羽的一的句“虎女焉能配犬子”的言语,深深伤害了吴地人民仰慕的心灵,于是从吴地率先传开诋毁关公的话,其中给他绿袍配绿帽的说法,就流传了下来,在了罗贯中著书的时候,又深受影响,于是他便写的:关公身着绿袍,头戴绿帽,手拿青龙偃月刀。

3、官员品级的说法

据记载,唐代的时候,官制规定,六品、七品官着绿服。比如,白居易被贬为江州郡司马,官列九品的时候,曾在《琵琶行》诗中用“青衫”代称;而且他的《忆微之》诗云“折腰俱老绿衫中”,以形容仕途坎坷与人生的不顺。

4、时尚说法

“面如重枣,奈何红冠配之”?所以关羽脸红帽子绿,才是符合审美观点的绝配。因此,他可谓是我国男子时尚形象的先锋。

5、实际说法

英俊帅气的形象永远存在战场又不过分暴露目标。所以,深绿色的战袍在作战时,即使邋遢,也不是很明显;耐脏且目标不明显。可不像赵云那样,全白上场;结果,白袍去了,黑袍回来,士兵就基本认不出主将什么样了。

那么,您说呢?你认为关羽为何穿绿衣、戴绿帽呢?


超能博士


在电视剧里面,我们会发现关羽总是一身绿,戴着绿帽子,身穿绿袍,当然那个青龙偃月刀也是绿的,要不是没有绿马,估计也能配绿马,不过马吃的草到是绿的,那这个是小说是这样的,还是电视剧故意刻画的呢?那我们从三国演义里面去找一找,几个重要的登场。

关羽第一次重要登场的时候,也就是桃园三结义之前,刘关张三个刚碰面的时候,关羽是个卖枣的,只写了外貌,到也没有写他的穿着,想来也是,这个时候还是个普通的卖枣人,应该是穿着很普通的衣服,比如棕色之类的。

关羽第二次重要登场的时候,是温酒斩华雄,这个时候是公孙瓒底下的一个马弓手,外貌描写跟第一次一样,也没有写衣着,毕竟现在还只是普通的士兵。

关羽第三次重要登场的时候,是三英战吕布,正文里面是没有写关羽的衣着,但是描写这场所战斗的诗句有说: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这里的鹦鹉战袍就是绿色的了,也就是说关羽穿绿战袍,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了,但是绿帽子没有提及。

关羽与张辽土山约三事之后,投降了曹操,后来斩了袁绍的颜良,从孙乾那边知道刘备已经到了袁绍那里,就将曹操给自己的赏赐和官印封存好,带着两位嫂子千里走单骑,曹操送了一个袍子过来,但是锦袍,没有写是什么颜色的。

赤壁之后,建安十五年,曹操在漳河修建了铜雀台,宴请群臣与武将,这时候的曹操的衣着是这样的,头戴着镶嵌宝玉的金冠,身穿着绿色的锦罗袍,曹操想看武将们比试射术。

他让武将们分成两队,曹氏与夏侯氏这些宗亲穿着红袍,而五子良将这些非宗亲们穿的是绿袍。

看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关羽确实是穿过绿色战袍,拿着青龙偃月刀,而且其他武将也应该也穿过,而魏国武将分为红绿两队,再加上曹操也穿着绿色的战袍,可以这样说,绿色战袍也是比较上档次的。

但是三国演义原著小说,没有写过关羽带过绿帽子,那为什么电视剧和民间形象里,关羽都是绿帽子呢?我觉得,既然衣服和武器都是绿色的,那么帽子也要绿色的,这样一身绿比较搭吧。

不知道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是否赞同我的说法,欢迎回复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