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文:精神抗疫至關重要("雙十一張友文"在武漢播報第66則)

現在每個人的人生或生活或多或少有些改變,皆因這場罕見的瘟疫。重症患者及已化為灰燼的死者更不用說,暫時沒染病的人的人生軌跡亦然。因為疫情,出入不自由,生活不方便,想吃水果更是難於上青天。我於3月23日在網上訂購的生薑,至今沒收到。在網上看看貨物現在到底運抵何處了。經過查詢,方知貨物還沒出庫。此前是付款後,只要數小時就顯示出庫。如今,不可能無限期地等待,畢竟人的忍耐與等待是有限度的——只得退貨。這是我在"禁足"期間,第一次在網上購物,也是第一次退貨,特此記之。

國內貨物運抵尚且這麼困難,可以想見寄往國外的東西是何處境。我看到一個視頻,飛機上乘客的座椅上都是防疫物資,滿滿當當的。那些發往國外的郵件(快遞),即使能收到,也會是像先上太空玩了一圈後才回到地球的——慢得像蝸牛。當下全球疫情橫行,不僅物流不暢,就連"雙十一張友文"的下端也不暢了。分析原因主要是運動太少,其次是沒吃水果。吃不吃水果並不渴求,有一口飯吃活命就不錯了,關鍵是前者,畢竟"生命在於運動"。"宅"家期間,相較以前一天至少一小時的運動,不知打了多少折扣:一是運動量不夠;二是時間不足;三是活動空間太小。加之心繫疫情,每天的運動就像應付上級的檢查一樣囫圇吞棗。

昨夜發現下端不暢後,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遂決心多運動一會兒。把電腦和手機推到一旁後,開始用力地拍打肚臍眼,此法是一味良方,也就是所謂的道家養生。大便不動時,拍打5分鐘以上就見效。當然,拍打的時間越長越好。我連續拍了二十分鐘左右,下端之氣果然通了。中醫有言:"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用這個偏方,則不必麻煩志願者代為購買"便乃通"之類。


張友文:精神抗疫至關重要(


現在出入家門都得帶上笨重的備用鑰匙,以往只需按指紋即可開門,此舉非常省事省時,看上去還非常前衛,主要是嫌隨身帶著鑰匙麻煩。如今不帶鑰匙就不能進門,上次因為沒帶鑰匙吃過大虧的。為何?主要是指紋鎖的電池耗盡了,此物難買。

連買藥都得請他人代購,何況購買電池呢。為了不給志願者添麻煩,暫時就不用電池,不用指紋鎖,過上一段返樸歸真的生活也不錯。

現在武漢的疫情雖然控制住了,沒有進一步擴散,但是社區管理控制並沒有鬆懈,居民仍然不能自由地出入小區的大門。上午外出丟垃圾時,發現家門口地面是溼的,我推測是物業工作人員剛剛消過毒。原計劃4月8日解封,原來只是"望梅止渴"。防疫指揮部下令說,"封控"工作延續至4月底。在此期間,憑單位工作證明和健康綠碼才可以進出小區;非工作原因人員不能進出小區。"紅、黃碼"一律不準進出小區……

昨天夜裡躺在床上時,我還想這個小小的病毒猶如一篇小說。因為小說的精神性在於複雜性。此病毒不正是這樣麼?尤其是無症狀感染者更是如此。

昨晚餐時分,獨酌獨飲白酒一杯,因為第65則播報自以為寫得不錯,這就是典型的自我感覺良好,但我不會因此而止步不前,還要更上層樓。我要向球王貝利學習。人家問貝利哪個球最精彩時,他說"下一個"。在他看來已踢進的球固然好,但是其夢想是下一個球更精彩。這不僅是一種自信,更是為自己設定的一個目標。這就是精益求精、不斷超越、永不懈怠的精神。

為什麼說昨天的"在武漢播報"感覺不錯呢?因為那篇推文把我的眼淚都整出來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想打動讀者,得先感動自己。為了犒勞自己,便想到喝一點酒。我的酒雖然不能與人家倒入廁所的那種酒相比,但總比古代文人喝的濁酒好,至少清澈見底。古人尚且"一杯濁酒喜相逢",我這麼好的清酒不應該高興麼?事實上,我不能在筆端流露出任何愉悅之色,明天4月4日,也就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屆時,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想要再上臺階,寫作勁頭必須更足,好在我的文字似乎還有市場,目前有幾個平臺在助推。實際上,並不是什麼文字,平臺都會推送。首先資質審核這一關就不好通過,此行徑不亞於"政審"。後者是立馬可取(可辦,隨到隨辦),可是前者至少要等數天,快則三天,慢則一週時間。有時材料退回,還得補充,再補充,又補充……如此折騰,會把人的脾氣磨得沒有。如果沒有耐心和恆心的人怕早就放棄了,但我不會輕易服輸。電腦設定的程序一視同仁,不會厚此薄彼。譬如照片不清晰一律退回。電腦則不像人那麼靈活善變,像評職稱就是人為操控,一年制定一個遊戲規則,因人定框。提拔幹部亦然,政策並沒有連續性。所謂的紅頭文件全是由人制定的,也由人來執行,還美其名曰嚴格按文件執行……

好在我的運氣好,或有堅忍不拔之恆心。幾經反覆,資質審核差不多都通過了。在此,是不是再次說因為我家祖墳埋對地方了?(明天是清明節)正式推送時,剛好是清明節,說一說也無妨,並不算搞封建迷信活動。

有了這麼好、這麼多的平臺,我就要珍惜,畢竟來之不易。何況在"禁足"期間,寫作讓我充實無比,更不會恐慌或害怕。自從"閉關"以來,每天都在忙碌之中度過。海外留學生的自我隔離剛剛才開始,而我在疫情爆發之地的武漢已經摸索出了一條經驗,那就是精神抗疫遠遠勝過物質抗疫。

我是實實在在地從寫作和文學作品中獲取了力量和營養。為此,還特地建了一個留學生及家長文藝群,目前已經有兩百多人。此群在疫情結束後,應該還會存在。而那些購買機票之類的群就會立馬解散,因為緊俏機票在關鍵時刻才需要,而文學(藝術)卻讓人受益一生。人生在世,主要面臨著三大矛盾:一是人與物;二是人與人;三是人的內心。學生畢業了,就可以去找工作、謀飯碗,還可以購車買房,第一重矛盾在三四十歲之前基本上就解決了。人與人之間(人際關係)的矛盾化解也不難,譬如與上司、配偶之間的摩擦,用不了多久也會靈活地駕馭。而人的內心矛盾才是最難弄的,不是用金錢和物質可以解決的。在我看來,只有文學(藝術)可以讓內心稍稍變得安寧一點。因此,現階段(從短期來看),文學(藝術)旨在精神抗疫。精神抗疫遠比物質抗疫管用,精神抗疫才是至關重要的。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文學(藝術)同樣不可或缺。

本文作者張友文簡介:文學博士、副教授;自詡"雙十一張友文"(參評"副教授"和"攻博"各十一次)、自名"公安文學言說者"、自號"功不唐捐齋主";出版《回望公安文學》等專著四部,受邀至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高等院校及公安實戰部門講授"公安文學"43場次,並在部分高級中學和高校進行(公益)勵志講座數場次。微信公眾號:gh_7b4e98b35f4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