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quattro:40歲的年輕人,生日快樂!

“WRC is for boys, Group B was for men.”


這句話出自四屆WRC世界冠軍、芬蘭傳奇車手坎庫寧之口。老車迷將它奉為經典,提起它也一定會懷念起最傳奇、瘋狂和刺激的Group B賽事。雖然只存在了短短四年,Group B作為WRC旗下的一個組別卻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而它的誕生,卻要從奧迪開始說起。


奧迪quattro:40歲的年輕人,生日快樂!


將時間往前倒退到上世紀70年代末,作為當時奧迪技術開發總監的費迪南德·皮耶希看到大眾lltis越野車在冰雪路面上的表現後迸發了靈感:為什麼不在自家旗下的產品上也裝上一套四驅系統呢?


於是,經過了一番折騰後,奧迪終於完成了首臺搭載四驅系統車型的生產及測試,並且在1979年還成功地遊說FISA(國際汽聯FIA的前身)允許四驅車型參加拉力賽。在那個年代,四驅遠沒有現在這般普及,複雜的機構、笨重的身軀使其僅能用於工程車輛和專業的越野車,所以FISA和其它廠商也沒有多心,以為奧迪要帶一輛卡車來參賽。


奧迪quattro:40歲的年輕人,生日快樂!


但事實上,奧迪並沒有用一臺笨重的卡車來參賽,而是帶來了鼎鼎大名的Quattro 80 A1賽車,這款賽車的誕生時間,剛好是40年前的1980年。它恐怖的速度讓當時所有的競爭者黯然失色,甚至在1981年的葡萄牙站上,作為安全車的Quattro 80 A1的賽段成績比冠軍還快了半小時之多!也是在那一年,這款奧迪賽車強大的性能還讓Michele Mouton奪得了意大利站的冠軍,使她成為了WRC歷史上第一位奪冠的女車手。


如今,賽道上的塵土早已散去,Group B的爭奪也已經成為歷史,不過當年征戰賽場的Quattro 80 A1賽車與它的民用版奧迪Quattro卻依舊健在。在原型車上,它其實就是一輛搭載了大眾lltis上同款四驅技術的奧迪80轎車。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這輛四驅轎車的先驅未免有些粗糙,但它在雪地上的頑強表現也成為了奧迪決定將其量產並且投入WRC的依據。


奧迪quattro:40歲的年輕人,生日快樂!


到了1980年3月正式版奧迪Quattro亮相時,原有的四驅系統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改進。作為第一代quattro,它的出現解決了四驅系統的一個大問題:輕量化。它的核心是採用空心軸將動力傳輸至中央差速器,再通過萬向軸將動力傳至後輪,而空心軸再負責將動力引向前輪。或許聽起來非常複雜,但實際上就是,別人家的四驅系統有笨重的分動箱,而對於奧迪來說,賽車一定要走輕量化路線,還要走抓地力路線。所以,就有了第一代quattro和第一輛Quattro。


奧迪quattro:40歲的年輕人,生日快樂!


第一代quattro一直在產的11年間裡,儘管它的機械規格在不斷變化,但始終都包括了一臺直列五缸渦輪增壓發動機、四驅系統和一臺手動變速箱。在有了全新四驅系統的同時,這款車也徹底改變了渦輪的使用方式。1991年停產時,奧迪Quattro上的發動機已經用上了20閥門的發動機,全新帶託森差速器的quattro系統也已經重裝上陣。


奧迪quattro:40歲的年輕人,生日快樂!


如今,當我們已經習慣於四驅系統帶來的駕駛體驗時,似乎很難想象40年前的車主們第一次見到它時的情景:由於強大的抓地力,不論在什麼路況下,奧迪Quattro都不會絆倒自己,所以無論你有多笨手笨腳,也都不會在奧迪Quattro上犯錯。同時,雖然奧迪Quattro的發動機位於驅動軸前方,但它不會像其他車型那樣在你駕駛時做出推頭動作,也不會因為你的愚蠢而轉向過度。在40年前,無論天氣如何,駕駛這樣一輛如此可靠的汽車,一定是一種徹底的變革,這也註定了它抵抗歲月侵蝕的能力是驚人的。


奧迪quattro:40歲的年輕人,生日快樂!


到了1991年,奧迪Quattro雖然停產了,但是quattro也成為奧迪的一項獨門技藝被保留了下來。另外,奧迪旗下還有一家名叫quattro的子公司,專門實驗和研發高性能車型。因此,Q(q)uattro既代表著奧迪的四驅技術,又代表一種車型,同時還是一家公司的名字。


自1987年至今的30多年裡,也就是從第二代quattro算起,它的核心便屬於託森(Torsen)差速器,而且還是全機械調整的一套差速器。目前大部分奧迪quattro車型上使用的中央差速器都是第三代託森差速器,奧迪quattro的優越性差不多可以說成是託森差速器的優越性。


奧迪quattro:40歲的年輕人,生日快樂!


其實,託森也是一個很奇特的品牌,其發明者是美國人,目前的製造公司是豐田旗下的JTEKTTORSEN,至於傳播它的,則是奧迪。打開託森的官網,就可以看到一輛奧迪A6 Avant“停在”其官網首頁。


在quattro絕大部分的歲月裡,它一直都是利用純機械的手段,做到了絕大部分使用四驅都能做的事情。並且因為純機械的結構,使quattro的可靠性更高,耐用性更強,響應更靈敏,而且它是主動的分配動力。quattro的特點就是傾向於正常駕駛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而且也具有一些越野能力,畢竟這是機械系統相對於電子系統的先天性優勢。


奧迪quattro:40歲的年輕人,生日快樂!


當然,凡事都不是一塵不變的,隨著新一代奧迪A4的發佈,奧迪同時發佈了全新一代的quattro ultra系統。在最新的quattro系統上,奧迪放棄了堅持多年的託森差速器,轉而投入了多片離合器的懷抱。quattro ultra可以做到前後軸完全解耦,在一般路況較好的情況下,車輛可以將全部動力輸出到前軸上,和一輛前驅車沒有什麼不同。這樣做的好處是,燃油經濟性能夠得到一定的提高,奧迪稱效率提高了5%,每百公里可以節油0.3升。


這樣做的代價就是,新quattro系統不再是“全時啟用(permanently on)”,而是“全時可用(permanently available)”。不過因為quattro ultra可以主動開啟並保持四驅模式,所以和通常所說的適時四驅還是有所區別,但與全時四驅也有不同,為了好聽將其列入全時四驅也不無不可。


不過,quattro ultra系統採用了多片離合器,扭矩分配原理與Haldex系統相同。所以,在高負荷越野條件下很容易出現四驅系統過熱的情況,儘管這套系統可以將100%扭矩分配至某一根軸上,但其越野的可靠性仍然不能與託森式相比。


奧迪quattro:40歲的年輕人,生日快樂!


如果換位思考一下,奧迪本來可以好好搞託森差速器,不用投更多的研發成本去開發全新的多片離合器,只需要一直用託森就完事了,這樣躺著賺錢豈不是更開心麼?但是真的沒辦法,這樣想要適應排放政策難啊!輕才能省油,輕就是好!企業肯定要順應政策,先活下來,再搞技術突破才是正確的,而粉絲的情懷目前真的需要讓一讓。

奧迪quattro:40歲的年輕人,生日快樂!


其實,我由衷地喜歡奧迪那句"突破科技,啟迪未來"的廣告詞。我總在想,為什麼不叫"創新科技,啟迪未來"呢?可能這就是德國人的腦回路和我們不太一樣,奧迪說白了就是一根筋、偏執狂,總想著把自己往死裡幹,非得和科技過不去。畢竟,創新已經顯得不是很大膽了,突破才顯得大膽一些。不過,這種腦回路也真的是吸引人。


寫在最後


quattro源自一次偶然的意外,再到為了賽道而誕生的賽車,再到作為一項技術,甚至是品牌精神一直延續至今。經過40年的進化,超過1000萬輛車,驗證了quattro對於奧迪的重要性。奧迪歷史上那些富有魅力的經典車型,幾乎沒有一輛不掛著quattro的標識。那麼在未來這套系統會繼續演變成什麼樣?


對於“情懷黨”來說,告別純機械四驅可能會有些遺憾,其實只有在早期電子技術不夠發達的年代,quattro四驅才採用純機械結構,之後逐漸加入的電子系統,一直在提升著quattro四驅的各項性能。目前,四驅未來的趨勢是多電機組成的不同形式的驅動方式,同時,四輪轉向也將變成現實。所以,你是更加懷念過去還是想要擁抱新技術?其實,大家活在當下,只要享受科技帶來的駕駛樂趣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