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絕緣中醫到信賴中醫,老百姓對中醫需求可能超乎想象


從絕緣中醫到信賴中醫,老百姓對中醫需求可能超乎想象


01


今天去醫院碰到鎮上一位阿姨,她來買棉籤,給兒子用的,用了很多包了。聽她說,兒子起了滿臉痘痘,化膿的那種,整個臉上沒有一片好地方。


吃了許多藥都沒有用,痘痘總是反反覆覆,這邊看著好點了,那邊又起了,那邊好點了,這邊又起了。


有時他兒子會控制不住用手去擠,擠得臉上又是血又是膿的,簡直不敢看,所以棉籤也擦了一包又一包。


她差不多放棄再拿藥了,心想等兒子過了青春期應該會好點吧,所以只想買點棉籤。


醫生聽了她的話,問她為什麼不去看中醫調理調理呢?阿姨一愣說,沒想過看中醫,都是吃的一些西藥,再加上一些擦的抹的,都好幾千塊錢了。


醫生雖然自己也是西醫,但是他還是勸道,找個好的中醫抓點湯藥喝,或者是吃些中成藥試試看。另外要注意飲食,少玩遊戲,少熬夜。


阿姨半信半疑,不知道她會不會嘗試,但醫生都這樣說了,相信她應該聽進去了,起碼不會覺得看病和中醫無關,而是值得一試。


從絕緣中醫到信賴中醫,老百姓對中醫需求可能超乎想象


02


媽媽腿疼得厲害,醫院叫換膝關節,沒換,最後採取保守治療。可是看了好幾個醫生,喝了許多湯藥,加上其他理療,花了許多錢,腿越來越嚴重了。


村裡有好多這樣的人,他們有的人動了手術,有的人靠止疼藥挺了很久很久,甚至有的求神拜佛,走訪道人。


另有些人則放棄了治療。用他們的話說,我這腿治不好的,一來年紀大了,二來太嚴重了。哪有好醫生治呢?難治也治不起,就這樣吧。


他們有些人是疼得不能走路,只能常年躺在床上,讓家人把飯端到床邊吃;有些人是拄著柺杖,借力行走;還有的人是一瘸一拐,吃力行走,像我媽媽這般。


他們中有的人年輕,有的人年紀大些,但最小也有四五十歲了。許多人可以躺在床上,但更多人是心急如焚,因為還得下地幹活。最後的最後,許多人疼得狠了,都會求助於止疼藥。


從絕緣中醫到信賴中醫,老百姓對中醫需求可能超乎想象


但如今不同往日。這兩年,隨著中醫的發展和普及,村上和鎮上不再是中醫的絕緣體了,藥店和醫院,也能看到中藥的影子了。


所以人們去買止疼藥的時候,醫生或藥店的人會規勸,止疼藥最好別吃太多,有時寧願受著也別吃,對身體不好。年紀大了,保守治療最好,自己也要多注意別太勞累。


他們懂得的中醫知識不多,但還是會勸走出去,找好的中醫看看。雖然好的可能比較難找,但肯定是有的,也有很多人治好的,要有信心。


所以,隨著患者年齡的越來越大,採取保守治療的人越來越多。他們不再寄全部希望於手術和西藥,而是到處打聽,無論是當地的,還是外地的,只要有治好類似疼痛性疾病的,他們就想方設法去嘗試。


這個嘗試的過程,有曲折,有辛酸,有委屈,有怨恨,但最後,為了治好病,許多人還是不願停。


需要中醫,需要好的中醫生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對中醫能治好他們病的希望越來越迫切了。


尤其是在疫情當下,中醫對許多人猶如當頭一棒,原來中醫可以治病,竟然還那麼厲害。那他們自身的病,中醫能不能看好呢?許多人想著,以後得多嘗試嘗試中醫了。


這個希望很美,因為代表健康又多了一份機會,只是但願現實別太辛酸。


從絕緣中醫到信賴中醫,老百姓對中醫需求可能超乎想象


03


因為這場疫情,周圍的村民對中醫的議論越來越多。他們把他們從電視上看到的,從別人嘴裡聽到的,有關中醫抗疫的神奇,像說書一樣,說與別人聽。


他們中有的人對中醫是中肯的,有的人很顯然添油加醋,把中醫說得神乎其神了。這是個好現象,又是個不好的現象。


好的是,越來越多老百姓接受中醫,信賴中醫了;不好的是,有人是太相信了,把中醫當成包治百病的神了。


可中醫怎麼可能是神,而且當下中醫師的整體水平也沒有他們預想得好,一旦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他們如何把中醫奉為神,就會如何把中醫從神壇上拖下來。


老百姓如此,醫生亦是如此。因為中醫的切實療效和獨特優勢,因為老百姓對中醫的迫切需求,加之西醫對許多疾病的束手無策,以及這場疫情對中醫的證明,一些鄉村醫生對中醫越來越感興趣,學習的迫切漸漸濃厚。


而且,近年來,國家對我國基層中醫藥也採取了一些積極的政策,如充實中醫藥服務體系、在基層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發揮中醫“治未病”的優勢等。鄉村醫生和中醫藥的聯繫,可以說越來越密切了。


從絕緣中醫到信賴中醫,老百姓對中醫需求可能超乎想象


200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其中專門論述發揮中醫藥在農村衛生服務中的優勢與作用,要求加強鄉村醫生的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培養一批具有中醫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的農村中醫骨幹等。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服務管理基本規範》和《鄉鎮衛生院中醫藥服務管理基本規範》也都規定: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要開設中醫科和中藥房。醫療機構中應當配備類別、層次和數量適宜的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


另外,根據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顯示,到2020年,力爭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以及70%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同時具備相應的醫療康復能。


但通過調查,鄉鎮衛生院從事中醫藥服務的人員比例很低,且多數從業者是初級或中專學歷,人員的中醫藥知識普遍缺乏 ,絕大多數沒有經過系統的中醫理論知識學習。


而沒有中醫人員,所以在基層也就無從談起提供中醫特色服務,更多時候是給患者開一些中成藥,但中成藥的中醫藥特色並不太明顯。


比如在我們這裡的鄉鎮,到現在都沒有看到中醫師的身影,和中醫診所,中醫館等。更多的是中成藥,也是這兩年才多了起來。老百姓接觸的中醫很少,享受中醫服務的更少。所以他們日常生病首選自然是西醫,中醫能看病這個事實,對於他們來說,都還有些不適應。


好在,一切都在改善中。可能是國家對中醫的發展與普及,以及老百姓對中醫的需求,加之這場疫情的推動,總之那些醫生總算有了動力,也都開始學習了中醫。


希望,不久的將來,所有鄉村的老百姓都能用上中醫,更加喜歡中醫,這樣中醫也才能真正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