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民俗:清明節的來歷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清明節的來歷

作者孫水法 鐮 斧

清明節,亦叫“寒食節”。“寒食節”的由來取於一個生動的民間故事。

據說,春秋時期,晉國大將介子推曾跟隨晉公子重耳逃往國外十幾年,患難與共,忠貞不二。最困難的時候,他曾割下腿上的的肉讓重耳吃。後來重耳當了國君,即晉文公。晉文公嘗賜有功之臣時,偏偏把介子推給忘了。介子推和母親便隱居在山西介休縣的綿山深處,度著清苦的歲月。

華州民俗:清明節的來歷

華州東羅人清明節上墳 種雪峰攝

晉文公經大臣提醒恍然醒悟,馬上請介子推出山做官,誰知介子推不肯出任。晉文公下令燒山逼他出來,介子推寧死不出山,被燒死在山中。

晉國百姓為紀念他,把每年冬至後的第一百零五天,即介子推被焚日定為“寒食節”,這天,家家戶戶禁止煙火,稱為“寒食”。

清明上墳,亦有叫踏青的。清明頭天叫“淨明”,民間在這天開始掃墓,祭祖,焚燒紙錢、紙洋錢等,據說,這是引用朱子所謂的以真錢換假錢之典故。燒擺紙錢後,在墳頭上壓上黃紙。俗稱“上墳”。上墳後,吃祭祖先供獻的涼麵或刺荊面。清明這天,一些機關,學校,工廠多組織幹部、職工、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獻花圈,追念為人民獻身的先烈。第三天叫“未明”。

華州民俗: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面花 劉煥民攝

清明節也是重要的農事節氣。華州農諺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春耕大忙就全面開始。人們珍借這寶貴時光,播下金色的種子,並精心進行管理,希望當年有個好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