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舰名有何玄机?为啥日本舰名听起来很有味道?

处处留香


各国取舰名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律,大抵上有用人名、地名、历史上著名战役或事件名、特殊纪念时间地点名、有意义的形容词名等几种。

旧日本海军自一战前后建立了一套军舰命名法。

主力舰用日本古代“令制国”的国名,如“大和”、“长门”、“陆奥”、“武藏”等都是令制国名,这就要澄清一个误会,即“大和”号的命名来源,是日本古代有个令制国叫“大和”,而不是因为这艘舰特别大,就用日本的小名儿给命名了。

航母用会飞的动物命名。如“凤翔”、“龙凤”、“翔鹤”、“瑞鹤”、“苍龙”、“飞龙”、“大凤”、“隼鹰”等,其中用商船改的一律叫“某鹰”。

巡洋舰用日本山川命名,如“古鹰”(古鹰山)、“最上”(最上川)等,重巡一般用山,轻巡一般用川,辅助巡洋舰则用岛屿等名。

潜艇用表示轻重大小的单字片假名加编号命名。

驱逐舰用天气现象命名,如“雪风”、“时雨”,值得一提的是,旧日本海军并不把驱逐舰列为“军舰”级别。

旧日本海军驱逐舰“雪风”


在航母一级有一些军舰命名不守上述规矩,如“赤城”、“加贺”、“信浓”“天城”都是航母,但“赤城”、“天城”是山,理应命名重巡,“加贺”、“信浓”是令制国名,理应命名战列舰,这是因为“赤城”、“天城”在建造时是战列巡洋舰,而“加贺”、“信浓”下水时是战列舰,因为《华盛顿条约》限制战列舰数量或后期日本缺乏航母而半路出家,因此沿用了过去的舰名。日本将战列巡洋舰视为巡洋舰,所以四艘金刚级战巡都用山命名,后来改造时升格为战列舰,但舰名未改。

“赤城”号航母建造时是一艘战列巡洋舰,所以命名“不合规矩”


战后的日本自卫队命名规则比较简单:驱逐舰、护卫舰等一线战斗舰艇,较大的用地名、较小的用天象命名,潜艇则有两个命名系统,一个是“某潮”,一个是“某龙”。

不论旧海军或海自,日本都没有用形容词或人名命名军舰的传统。

日本海自“秋月”号驱逐舰


陶短房


很多人都说中国军舰取名字很土,而感觉外国军舰取的名字很好听。其实不是外国军舰的名字好听,而是中文翻译得太美。目前我国的作战舰艇命名方式是以省份城市、山河湖泊的方式。而外国军舰的命名方式其实和这个命名方式也差不多,而外国人也拿一些名人的名字命名军舰,其实中国也有,只不我们要讲究的是简洁明了,但是名字短了就显得不够威武霸气,就比如说拿人名来举例,“千古一帝始皇号”、“汉武大帝号”、“武则天大周一世女皇号”等等,这样的命名方式其实就是外国人喜欢用的,就比如日本给我们海军70周年阅兵起的名字也是一股日本味。


而现在日本军舰的命名方式是沿用二战时期的命名方式,也是按照古国、山河湖海、风、雪、月以及动物的名字命名,所以你以为外国人的名字好听,其实在外国人看来不也就那样吧?所以这山望着那山高,到了那山没有前山好。至于说各国在翻译外国军舰时总会根据自己国家的语言方式来翻译的。就比如说你会觉得“日向号”、“吾妻号”、“初潮号”、“高潮号”、“摄津号”会有美感,内涵但是挺内涵的。

像以前美国只有战列舰才能用州(省)名来命名军舰,现在中国的省名也只能用做航母的名字,像现在美军那一票驱逐舰都是命名有点乱套了的,不过驱逐舰由于数量大,所以以前美军的命名规则是用著名的人的名字命名。而现在航母也是比较统一的,就是使用总统的名字命名。而像现在日本的军舰命名方式主要是拿山河湖泊命名,只不过我们翻译得太美了,以至于让你在在自己的文化中陶醉而迷失自我。如果是“妙高山号驱逐舰”、“加贺国号直升机驱逐舰”你觉得还好听吗?而如果中国以同样方式命名的登陆舰你觉得怎么样?“昆仑级船坞登陆舰”!!!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海军舰船的命名,各国源于其文化背景,各有不同的规矩做法,而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以汉字词汇来命名舰船的国家(现代日本海上自卫队为了显示和旧日本海军的区别,采用假名拼音拼写的舰名,但本质上仍然属于汉字舰名的衍生),我们两国曾经在舰船命名方面具有很多相似点,后来则分野成两种不同的体系。

在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海军的初创阶段,中日两国对军舰的命名基本都是选取一些威武或具有寓意、典故的词语,诸如中国的“万年清”“扬武”“登瀛洲”“定远”“致远”等等,日本的“清晖”“云扬”“日进”“龙骧”“乾行”等等。

但是这种命名基本上无一定之规,随意性较大,也比较考验命名者的汉学功底,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就开始对军舰的命名选择范围开始加以程式化、规范化,而中国则是从民国南京政府时代以后开始军舰命名的程式化。

日本的舰名

之所以日本军舰的舰名显得非常有韵味和文学性,和其独特的命名规则有关。

旧日本海军从明治、大正到昭和,其军舰命名规则几经变更,最终形成了如下的制度:

战舰:用日本古代藩国的国名,如“大和”“武藏”等。

巡洋战舰:用山名,如“金刚”“比叡”等。

一等巡洋舰:用山名,如“妙高”“爱宕”等。

二等巡洋舰:用河流名,如“熊野”“利根”等。

炮舰:用风景名胜和古迹的名字,如“桥立”“宇治”等。

一等驱逐舰:用天象、地象的名字,如“雪风”“春雨”等。

二等驱逐舰:用植物的名字,如“若竹”“桃”等。

水雷艇:用鸟类的名字,如“雁”“苍鹰”等。

特务舰:用海岬、海峡的名字,如“宗谷”“州崎”等。

从上面不难看到,诸如日本古代的藩国名、山川名胜的名字以及天象、地象的名字,其原本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所以命名到军舰上,给人以韵味悠长的感受。

中国的舰名

而中国军舰的舰名,在南京政府时代形成了以中国城市、村镇的名称命名的规则。考虑到单纯以城市、村庄命名,缺乏文学性和寓意性,南京政府时代还特别规定必须选择字面上带有一定寓意联想的城市、村庄名来命名军舰,诸如“宁海”“平海”“民权”“民生”“永绥”“咸宁”“长治”“重庆”这些舰名,既是城市名、地名,同时还可以解读出另外一番韵味。

不过从1949年之后,国民党海军在军舰命名上,也不在追求这种地名同时具有延伸字面意味的标准,而只是纯粹以地名来命名军舰。

1949年后,人民解放军海军由华东军区海军最初创立了舰船命名体系,之后经过修改调整,延续到今天,基本上也是以省份名、城市名、地名等作为军舰命名的主要选择范围,目前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舰船主要命名办法如下:

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用省、直辖市名称命名。

驱逐舰:以大中城市名称命名。

猎潜艇:以县、市名称命名。

船坞登陆舰、坦克登陆舰:以“某某山”命名。

步兵登陆舰:以“某某河”命名。

因为主要只是城市名,所以舰名本身的文学性就显得欠缺,以至于有人觉得不如日本军舰的舰名“有味道”。

如果我们脑洞大开,想像一下如果用类似旧日本海军式的标准来选择中国军舰的名字,可能就会出现下列的一些情况:

以古代朝代、藩国、九州名称命名:“燕”“楚”“秦”“汉”“唐”“宋”“雍州”“冀州”等等。

以山名(不是以“某某山”的格式):“雁荡”“栖霞”“琅琊”“龙虎”等等。

以河名(不是以“某某河”的格式):“钱塘”“永定”“秦淮”等等。

以风景名胜和古迹命名:“山海”“玉门”“嘉峪”等等。


由此不难发现,关键的问题是出在了舰名文字构成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上面。


海研会


1935年组建于我市旺苍县的红军水兵连是我军历史上成建制的一支水上武装力量之一,这支水军为强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1世纪以来,热衷于广元舰事宜的老同志会同我市老促会向中国老促会呈送了《关于请求帮助争取将中国海军护卫舰命名为“广元号”的请示》。中国老促会经专题研究后,向中国海军司令部呈送了该申请报告。经中国海军司令部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某导弹护卫舰,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广元舰”。


大鹅文化CEO


其实日本起的名字在日本人的眼中看起来也很土,所有的国家都是这样。不信?那我举个例子:珍珠港=蚌埠


一个方形的德二


这个跟时代需求有关,也很文化背景有关,举个例子,二战时期,日本航母名为: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美国的约克城号,列克星敦号,德国的超级战列舰卑斯麦号,也不见得好听到哪儿去吧,我们的辽宁舰诞生于和平年代,肩负训练重担,寓意守辽阔九州以安宁,翻译成世界各种语言,都是很不错的



狂人乌托梦


对于军舰的命名,每个国家都有关于自己的一套规则,至于日本军舰的命名规则那你只有咨询他们了,谁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呢……

关于日本军舰的命名比如航母,其中一字为飞禽走兽,龙,鹰,鹤等等,

驱逐舰,其中一字为天气名称,如风,月,雪,雨等等,

关于日本军舰的命名,有人说有“味道”……,在我看来,感觉他们就像是故作风雅,卖弄聪明而已罢了,甚至有种‘土’的意味


海军小王


是有味道,这丸那丸的,知道日语里丸当什么讲么?


二马赫


给这些军舰起名字的真是一点水平也没有,鄙人有几个名字大家看看。班超号,去病号,成功号,天祥号,武穆号,元敬号(戚继光),延益号(于谦)等等等等,哪个不比河南号等等好听还有意义!


用户50031469091


中国讲究中庸之道,真狠的人往往不锋芒毕露。论文字游戏估计比得过咱的不多,从飞禽走兽到传说演义,从史记兵书到名人帝王,从山川地理到乾坤环宇,起个霸气侧漏的名字还是很简单的。问题是月满则亏,想当年镇远定远之恨令人唏嘘,不要浮名,只求实力。此处不得不表扬局座与摄影师,啥辽宁小舢板,055巡逻艇,J15火箭巢之类的一通捯饬,我等端坐,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