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了!我國科學家在南海發現的“鯨落”原來是這樣的!

4月2日下午,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22天裡,連續執行了22個深潛潛次,完成了航次科考任務,順利抵達三亞。

照片來了!我國科學家在南海發現的“鯨落”原來是這樣的!

▲3月10日上午,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碼頭啟航,赴西太平洋等海區執行2020年首個科考航次任務。

2日下午3點,“探索一號”搭載著60名科考隊員順利返航。本航次自3月10日開始,完成了南方海洋實驗室支持的“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的關鍵過程及驅動機制”項目。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在南海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鯨落是指鯨魚死亡後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態系統,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為是深海生命的“綠洲”。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

照片來了!我國科學家在南海發現的“鯨落”原來是這樣的!

▲在深海海山1600米的山腰處發現的鯨落。中山大學 謝偉 供圖

TS16航次共同首席科學家 中山大學副教授 謝偉:目前國際上發現的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這些鯨落根據其降解狀態及群落結構,可分為三個時期,移動清道夫階段、機會主義者階段、化能自養階段。南海這個鯨落,尾部仍然可以觀察到有鼬䲁魚在撕扯肌肉,表明它尚處在第一個階段,可能是一隻死亡不久的鯨,具有長期觀測的價值。

此次發現,對於我們認識海洋生態系統如何維持深海生命的機制和我國深海生物多樣性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意義重大。

TS16航次共同首席科學家 中山大學副教授 謝偉:深海生物通常是處於食物貧瘠的狀況,一頭鯨死亡後,會快速沉入海底,將營養物質帶到深海,成為深海生命的綠洲,孕育著豐富多樣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