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樓抽梯”原來可以這麼用

上樓抽梯又稱為“登摟抽梯”或“上屋抽梯”。此計名出於《孫子兵法·九地篇》:“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後來的意思有所改變,其《三十六計》解語如下:“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即指誘敵深入,阻敵援兵,斷其退路,然後殲之的一種戰術。劉琦運用這一計策,迫使孔明為其謀劃保全之策,可以說是這一軍事計謀在日常生活中的成功運用。

此為“正解”,源於軍事。

但實際上,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只要你用心的品,皆有“上樓抽梯”之妙用。

這招玩得最溜兒的,就是我曾經的老闆。

他想叫你幹什麼了,首先會抓住你的優點特長,戴一番高帽,然後你便飄忽忽的上了樓了。待你上了樓了,他便開始“抽梯”,說什麼此事兒非你莫屬,別人搞不定,或別人搞我不放心之類。於是乎,你便只能佯裝“哈皮”的樣子,玩命的把事兒做好。

那年公司決定參加成都高峰論壇。

吃飯的時候,老闆開始誇讚我的文筆如何的牛口才如何的霸道,搞得我甚是舒坦。話鋒一轉:這個高峰論壇主講人非你莫屬,你文筆又好,稿子自然也只有你能勝任。我本個IE出身,卻搞什麼技術的高峰論壇,這個跨度也忒大了啊。但已經上樓了,梯子抽了,只能點燈熬油的硬著頭皮上唄。

論壇大獲成功。

慶功宴上,老闆喝的有點大了,眯著眼,衝著我炫耀:“知道這招叫什麼麼,叫'上樓抽梯'!”我勒個去,原來跟我玩的是兵法啊,怪不得總覺得是個套呢。

後來,越發覺得,凡是上司老闆啥的,最愛對下屬使用此招,無不“百發百中”。

我的新房漏水了,維權艱難。

物業總是打哈哈不作為,找了一趟又一趟,都是無果而終。苦無良策,突然便想到了“上樓抽梯”。那次,物業經理又開始處理此事兒,待事情有部分進展,且他又想半途而廢之際,我的表揚信、錦旗啥的便“敲鑼打鼓”的送上去了。成功的把他弄上樓了,也抽了梯了。果真是用心啊,也不用我再找他了,他反倒天天找我了,不到兩週事情便有了滿意的結果。

“上樓抽梯”,確實牛!

“上樓抽梯”原來可以這麼用

“上樓抽梯”原來可以這麼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