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費別放鬆“綠色”這根弦

  拉動消費與保護生態環境之間並不矛盾,促進綠色消費,不僅能對經濟發展形成有效刺激,也有利於產業綠色化程度的提升

  3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三項促進汽車消費舉措,其中兩項尤為引人關注:一是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兩年;二是中央財政採取以獎代補,支持京津冀等重點地區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兩項措施與生態環境保護密切相關,這是國家發出的明確信號:促消費要著眼綠色消費、綠色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社會消費銳減,一些行業產業發展出現困難。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1至2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服務業生產下降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央及地方出臺多項促進消費措施,以帶動產業景氣度迴歸。這些措施很有針對性,正在逐項落地的過程中。

  有人認為,對產業及經濟要形成有效刺激,必須多點強措施,少點硬束縛,綠色理念、生態環保要求可以暫放一邊,不妨等經濟秩序迴歸正常軌道,再做相應調整。但是,著眼長遠,促消費絕不能放鬆“綠色”這根弦。

  3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攻堅戰尤其是藍天保衛戰形勢依舊嚴峻。這幾年,生態環境質量雖有提升,但改善成果還相對脆弱,不少地區空氣汙染還時有發生。今年1、2月份京津冀及周邊就經歷了數次空氣重汙染過程,這雖和不利氣象條件有關,但根本原因,還是汙染物排放量過大。因此,我們必須一以貫之地改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努力把汙染排放總量降下來,為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奠定基礎。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就是為了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消費是生產的先導,如果經濟刺激措施不能以高質量發展理念為引領,“飢不擇食”促消費,勢必導致更多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從而直接損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背離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初衷。拉動消費與保護生態環境之間並不矛盾,促進綠色消費,不僅能對經濟發展形成有效刺激,也有利於產業綠色化程度的提升。

  促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是建設生態文明題中應有之義,綠色消費是促進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如果各地制定促消費措施時,有意識地向綠色化程度高的行業、環境更友好的企業傾斜,百姓與綠色生活的距離就更近了一步。比如,促進餐飲消費,有關部門不妨給餐飲企業按油煙排放水平優劣排個座次,以便於公眾做出綠色選擇;再如,促進文化旅遊消費,可以鼓勵百姓多走進生態旅遊景區,多看場生態題材的電影。這些舉措,不僅能有效引導公眾綠色消費,也是對企業綠色化的肯定和激勵。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百姓期盼的小康,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小康,哪個方面有不足,都會影響小康的成色。期待有更多“綠色”措施出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