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什麼時候能開學,成了家長心裡目前最大的指望。拿北京來說,好不容易等到了通知,結果還是在家上網課。常爸編輯部的媽媽們表示:孩子再在家待著,家長真是要“瘋”了。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前段時間,為了給孩子輔導作業,上海一位媽媽氣得跳河: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即便在命懸一線的時刻,媽媽還在賭氣,和消防員說:“不要救我,我真的太累了。”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我真的太累了……說出了多少陪讀家長的心聲啊!


小時候,覺得寫作業會要了自己的命。長大為人父母后,才發現輔導作業才更要命——


有跟自己過不去,氣到要進冰箱冷靜冷靜的: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有直接拿生命在換的: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有乾脆沒轍了,大半夜扔給孩子一個碗,讓他去火車站討飯的: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每每鼓起勇氣順順氣默唸三遍“親生的”,又重新坐到孩子身邊看他寫作業,結果不出5分鐘,又是新一輪的天雷地火。


於是,輔導作業這事兒,家長一著急一上火,很可能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一吼娃,娃一害怕,大腦一片空白,就總是答錯,一答錯,爹媽又是一通吼……這麼循環下去,輔導作業就從提高成績變成了相互折磨、相看兩厭,更有甚者,鬧出人命。


常爸一直倡導,養孩子要講科學講方法,輔導作業也有門道,不要“你覺得”,也不要“我覺得”,今天常爸就結合若干項教育學/心理學相關研究跟大家探討下,輔導作業正確有效的打開方式到底是什麼樣的。


希望看完文章後,每個父母都至少能明確一點:

不是你坐孩子旁邊,多砸時間盯著他寫作業、幫著對答案、費很多唾沫講好幾遍題就能保證效率的。


服下這顆續命丹,我們再上路——

盯著寫作業

壞處1:家長總想第一時間糾錯,學習效果反而差


常爸一位編輯部同事的孩子一年級,同事說:“每次我看孩子寫作業,他寫錯的地方我指出來,教他一遍,再讓他自己改,可僅僅隔了兩天,做題時再遇到相同知識點,他又是一問三不知了。看動畫片的記性倒是賊好,一到學習記憶超不過7秒,也就比魚強點。”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不長記性、教了就忘,絕對是家長輔導作業的情緒“引爆點”之一。


這裡常爸要說第一個關鍵:研究表明,(家長)稍微把對孩子學習內容的反饋延遲一段時間,產生的長期學習效果會比立刻反饋更好。說白了,就是不要一看到孩子寫錯就糾錯,不急著教,孩子更能長記性。


其實這與心理學/教育學上的間隔效應(Spaced Repetition)有關,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Andrew C. Butler和耶魯大學Henry L. Roediger兩位心理及腦科學教授就做過相關的實驗。


他們找到48名華盛頓大學本科生參與測試,測試材料和問題來源於GRE、託福和SAT學習指南里挑選出的12篇文章。每篇文章約280-300個詞,分為四段。測試時,每篇文章的呈現時間為50秒。


他們將這些學生分成四組,分別是:

(1)無測試小組:只需要讀完文章即可

(2)有測試無反饋小組:讀完文章會做測試,但並不知道對錯

(3)立即反饋小組:做完題立即給出判定,指出正確答案,然後做下一題

(4)延遲反饋小組:做完所有的題,經歷10分鐘干擾後,再給出正確答案


第二天,對這些參與者再次進行測驗,測試包含48道題。結果發現:


學習後立即進行測驗,學生記住的內容更多。測驗後給出反饋更能增強記憶,而延遲反饋比立即反饋產生的長期效果更好(但這種差別並不大)。


總結來說就是,論學習效果,學習後不測驗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於是,兩個教授又設計了一個實驗,和第一次實驗基本一樣,只不過反饋的時間從立刻/10分鐘推遲到1天,再次測試的時間也從一天後推到了一週後。


結果發現,延遲反饋的優越性被放大了:

得到延遲反饋的那部分學生,學習效果要要遠遠好於其他幾組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類似的結果,在Henry L. Roediger教授主導的“開卷考試和閉卷考試”的測驗中,也得到了驗證。

他們從華盛頓大學招募到36名受試者,閱讀材料是6篇文章,每篇約1000字。


受試者被分成兩組:


開卷組,就是可以一邊在文章中尋找答案一邊答題,相當於及時反饋;

閉卷組,看完文章後再正常答題。其中一部分閉卷組的人在測試完可以再次查看文章,並對他們的測試答案進行評分,以此來獲得反饋。


測試分為兩輪,第一輪是立即測試,第二輪是一週後測試。


結果發現,閉卷測試並在測試後得到反饋的一組,在一週後成績反而有所上升。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對此,兩位教授的解釋是,延遲反饋實際上通過拉開時間間隔增加重複學習次數,所以長期記憶效果更佳;而即時反饋,其實更像是一次性進行大量學習,短期記憶效果好,但是長期記憶效果就不如延遲反饋的情況下好。


這個結論可以延伸到孩子寫作業時,如果家長一直在旁邊,隨時等著糾正他的錯,這種立即反饋模式相當於讓孩子少了一次重複學習的機會。這種方式下學習,並不利於新學習的知識形成長期記憶。而等孩子學完一部分內容後,隔一段時間再給他總結反饋,相當於孩子學了兩次,加深了印象,自然能學得更好。


在實操過程中,家長應該讓孩子寫完所有作業再一齊反饋,而且,在孩子寫完作業後,可以讓他乾點別的(玩一會兒,休息一會兒,或者上上別的學科的網課……),間隔個半小時左右再反饋,效果更好。


在疫情期間,孩子不上學,如果老師遠程佈置作業,就讓白天孩子自己在家學習,把所有作業都寫完,晚上你回家後可以再幫他統一檢查訂正,這樣既省力氣,避免持續的血壓升高,也能讓孩子的學習效果更好。


除此以外,全程一秒不差地盯著孩子寫作業,還會造成他注意力分散和極大的心理壓力。

盯著寫作業

壞處2:孩子的心理壓力太大,反倒大腦一片空白


陪讀,不等於盯讀。陪讀是督促,盯讀是打擾。換位思考一下,要是上班的時候老闆一直坐在你後面的位置監視你,你能覺得自在?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很多育兒博主都會強調:“學習路上,不要指望孩子自覺。”這話是沒錯,但過猶不及,全程一秒不差地“凝視”孩子寫作業,孩子簡直如“上刑”。


之前有個關於“你喜歡爸爸媽媽輔導你的作業嗎?”的話題街採,小學生紛紛表示自己寫更舒服,爸爸媽媽盯著自己,總是怕自己會寫錯:


“總感覺有人盯著你,你想跳過這道題,做下一道題,他們就會嘮嘮叨叨:‘按順序做啊,你動筆啊’。”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一旦你的注意力都放到孩子身上,孩子也就沒法集中注意力了。


“坐好了,看你坐沒個坐相!”

“你快寫啊,在猶豫什麼?”

“這道題很難嗎?不準跳過,自己再讀一遍題。”


這幾句話下來,孩子的腦子基本一片空白了。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看看這個爸爸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發生了什麼?


“這邊寫6。”

“別吼我了。”


“不吼你,寫6。”

“寶貝會寫會寫!”孩子擔憂地看著爸爸。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剛剛寫完6,立即自己給自己鼓掌。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可是寫完9可以分成3和6,遇到9可以分成6和幾時,孩子又卡殼了。


爸爸的嗓門剛提高一點兒,孩子立即放下筆,拍著爸爸的胳膊說“沒事沒事”,隨後尷尬地自己鼓起掌來。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發現沒有,當家長著急孩子怎麼還學不會時,孩子最關注的家長的情緒,每寫一筆心裡都在畫問號:


“我這麼寫,爸媽會不會生氣?”

這注意力,完全不在學習上啊!


不僅如此,當父母緊盯著孩子的作業,還亦步亦趨地指出孩子錯誤,甚至大加批評時,孩子可能會真的瞬間變傻。


不是嚇唬大家,這和我們的大腦運作機制有關係。心理學上把大腦分作三層:本能腦(Survival State),處理應激反應,有呆板、衝動、偏執的特點;情感腦(Emotional State),處理情緒,有“趨利避害”的特性;理智腦(Executive State),負責高級思維活動,比如邏輯思維。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當孩子學習的時候,很明顯用的是理性腦。但人類的情緒腦發育大大快於理智腦,對小孩子來說,情緒一上來了,理智腦根本就管不住。腦子裡知識點都被凍住,孩子就剩下害怕了。


更嚴重的是,如果你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一直給孩子糾正這糾正那,嘮嘮叨叨甚至大發脾氣,孩子很可能會為了自我保護,產生比如“頂嘴”,或者乾脆摔筆“罷工”等等攻擊性的行為,這個時候,也就是啟動了本能腦。


一旦情緒腦和本能腦同時啟動,基本就沒有理智腦什麼事兒了,這時人就跟一顆大白菜一樣!


你讓一顆大白菜學習加減乘除,就真的是異想天開了!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所以,放過自己也放過孩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少點“橫眉豎眼”的指指點點,陪讀就安安靜靜等孩子把作業寫完,自己少生氣多冷靜,孩子的連貫性思維也不會被打斷,你後續講題的時候孩子也能樂意聽。


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是教育裡一個“收”與“放”的平衡問題。

目光全部聚集到孩子身上,反而禁錮了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科學研究告訴你:為什麼對孩子寫作業盯得越緊,孩子成績越差!


所以,綜合上面的研究,輔導孩子作業的正確打開方式是


❶ 孩子寫作業一定要有反饋,讓孩子知道自己寫錯了還是對了,正確的答案是什麼。


❷ 與其坐在孩子身邊,累死累活地一道題一道題地給即時反饋,不如等孩子寫完全部作業再反饋。做完作業和反饋中間,最好能間隔一段時間,讓孩子利用這段時間休息、玩耍、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


❸ 不要全程死盯孩子,給孩子一個私人空間和一個連貫的思考時間。


最後祝願大家,輔導作業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