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家長不讓孩子多閱讀,而是送他們去補課呢?

讀書兒女


我孩子小時就是很喜歡閱讀,他是覺得那麼有趣,一邊吃著石榴,一邊翻書,書上弄上石榴的顏色。

他每天中午,不睡午覺,還是閱讀,到三年級後,就中午不讓他讀了,讓他中午睡覺。

以後慢慢,好像閱讀的興趣就減弱了。

有時也後悔沒讓他繼續閱讀,他有時也會說,為什麼那時不讓閱讀,如果一直堅持下來,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現在上班了,也不愛閱讀,看不進去,沒有小時那個勁了。

那時光認為,中午不睡覺,下午聽課沒有精神,就摸殺了他的閱讀興趣。


範本娜


家長這麼做,也是用心良苦。

在家長的眼裡,通過補習,孩子取得高分才是最主要的。有了高分就可以考上重點高中,有了高分就可以考上重點大學,大學畢業之後孩子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好工作。這樣的話,孩子有出息,父母也感到榮耀。而閱讀雖然也有好處,但對提高學生成績來說,見效太慢。

實際上,這是好多家長的想法和表現。這種想法和表現是當前家長們急功近利、拔苗助長思想的典型體現!

為什麼家長會有這些想法和表現?

1.以分數作為選拔依據,從目前來看,仍是中國當前選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無論是平時評定好中差學生,還是中考、高考選拔學生、甚至是社會上各種招聘選拔,大家基本上還是以分數論高低,論結果。家長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自然也讓孩子考高分了!

2.中國人長久形成的思維定勢;以分數定標準的方式從新中國建國起到現在,己持續70多年了,已在全國人民頭腦中形成思維定勢了。人們在評定某個人的時候,總喜歡說:“考一考,比一比,看誰分數高?誰高誰厲害!”在這種思維定勢影響下,家長們自然特別重視孩子的分數。

3.閱讀可以讓學生打開眼界,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積累素養。但在家長眼裡,這些似乎在考試中用不上,對於提高學生分數似乎幫助不大,或者是見效太慢。因此,家長雖然不反對閱讀,但在他們的心裡,還是認為補習班用處大,見效快!

不客氣地說,家長的這些想法和表現是不科學的,是不符合當今時代、社會發展要求的。作為家長要清醒看到:

1.國家已經意識到憑分數選拔人才的弊端,開始在各方面予以糾正。比如中、高考,除了考分以外,還要看學生綜合素質;各種招聘選拔,除了筆試,還有面試。

2.學生讀死書,死讀書的學習方式已不適應當前新觀念指導下的考試,僅憑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是拿不到高分的。

3.現在的教育已不是前幾年的教育,應試教育已成過街老鼠,素質教育勢在必行,對學生綜合素質素養的考察是未來考試的方向,也是選拔優秀學生的方向。

4.新時代的中考、高考更加看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高考專家說:“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天下”!

如此看來,家長的思想觀念確實應該變一變,改一改了!



竹下清影


你好,我是小麗親子閱讀!歡迎關注……

其實這個問題在之前我會覺得和大多數家長想法差不多,認為現在我們這一代年輕的父母工作掙錢養家是第一位!


的確,現在的社會生活壓力都比較大,特別是像我們這些在外生活在外生子安家的人,首先,你得衣食無憂吧最起碼,有了這些的前提你才會有心思去想著怎麼改善生活然後更精緻地去生活……

另外,當生活壓力物質等各種上來的時候直接就會影響到心理壓力,想著先掙錢,錢掙得差不多了我就可以解放雙手,然後送孩子去一個好點的託管所等等,認為這就是給了孩子更好的教育,陪伴也就成了奢侈!

直到我生了二胎後,孩子成了最大的中心,心態也沒有了之前那種浮躁,被迫成了天天陪伴孩子的主婦,這時候就會想著不行啊不能成天抱著手機給孩子這樣的榜樣,在孩子眼中不能做一個看似沒有事做又沒什麼上進心的媽媽,這時陪伴孩子閱讀看書就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日常陪伴,這樣做了之後,發現孩子喜歡,自己也在每天一天天改變,何樂不為呢?所以我覺得很慶幸,無論是被迫還是自願,至少內心是寧靜的!


小麗親子日記


這個問題其實不是家長不讓孩子閱讀的事情,而是時間分配和教育現狀的問題。以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長和學校仍然會把目光聚焦在成績上,於是就產生了“劇場效應”,有一個去補課的,大家就慌了,蜂擁而至的去補課,時間都用來補課了,靜下心來閱讀的時間就沒有了,閱讀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能夠長時間浸潤其中並且引起思考的事情,急不得,有時候一本書要反覆看好幾遍才能領略其中的奧秘。而我們現在孩子和家長的空餘時間都是碎片時間,真的要沉下心來不太容易。不過我們可以把一本書分解開讀,一天讀幾頁,這樣堅持下去也是收益多多哦!





一簾幽夢的微生活


你好!你的這個問題好像提的不是太妥當,不是“很多家長不讓孩子閱讀”。

讓孩子多閱讀的道理誰都懂,家長巴不得孩子多讀書,孩子多讀書勝過孩子玩手機、玩遊戲百倍、千倍。可是為什麼很多孩子還是沉湎於玩手機、玩遊戲之中不可自拔呢?

主要是因為家長沒有培養孩子多讀書的習慣,或者是

家長自己都不喜歡讀書,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怎麼可能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

既然自己沒有多讀書的習慣,也沒有耐心去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還不如花些錢送孩子去補課,去補習班,讓補習班的老師去教導孩子。

這就是很多家長不讓孩子閱讀,而是送他們去補課的家長層面的原因。

當然,也可以說家長送孩子去補課說明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捨得投入。

還有就是,考試成績好是硬道理。別的孩子去補課,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後,家長的盲目跟風和急功近利思想也是原因之一。

社會層面的原因:

補課是流行。據說,具有東方特色的補習班文化,在美國很多亞裔集中的社區早已生根發芽了,更別說在中國本土。

在中國本土上不僅土壤肥沃,氣候適宜,還有家長的大力扶持,補課之花自然順勢生長,輝煌燦爛,綿延不絕。

學生層面的原因:

如果是孩子主動提出要補課,那一定是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了攔路虎,感覺到了自己學習的不足,這個時候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儘早給學生排除困難和障礙,讓孩子走上正軌。

如果是家長送孩子去補課,最好徵得孩子的同意。孩子同意,當然是皆大歡喜;孩子不同意,被逼著去補課,估計效果也不會好。


熱愛田園的費老師


首先,閱讀是一個潤物無聲的過程,它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最後才能體現出效果,而且這個過程很漫長。

現在的家長急功近利,“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這樣的家長,當他們發現孩子的語文成績不好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就是把孩子送去補習班。希望補習班的老師能“化腐朽為神奇”,幫孩子快速提高成績。

同時,這樣的家長非常的懶惰,他也不能靜下心來陪孩子閱讀,有時間他可能還出去打麻將呢。他們自己不願意付出,想拿點小錢解決了事。而且對補習班的要求極高,如果孩子去補習了兩三個月沒有效果的話,他就會覺得是這個老師教得不好。

其實,這樣的家長是很無知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哪有一蹴而就的。


雪域之星仔仔媽


其實這是當下各個家庭的現狀,孩子基本都在補課,為什麼?

第一:目前大學數家庭父母都在工作,工作壓力大,分不出太多精力去輔導孩子,所以孩子去補課,一大部分減輕了父母的負擔。

第二:補課,學生是被服務者,家長掏錢,那麼輔導機構會盡量配合家長要求,更關注學生情況。

第三:現在補課是趨勢,成了常態,假期孩子沒事,基本都安排補課,給他找點事做。

第四:目前部分學生課堂知識掌握並不好,補課是對孩子學習的一個促進,而且一般補課是小夥伴一起學習,學生也願意去補課。


鮮衣怒馬走青春


焦慮


老賈嘮報考


可能是覺得補課效果要好些吧!


A套路少點真誠多點


畢竟現在以分為王,補課讓孩子學科教育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