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都是什么关系,这个清明节为抗疫英雄默哀

2008年,国家把清明节列为法定节假日,但对于清明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节日,有什么意义,都该做些什么,很多人仍然很迷茫。在大多数人眼里,清明节也就是放假和扫墓两件事。


201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清明节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内涵的节日。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人们的深切哀悼,明天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上午10时,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都是什么关系,这个清明节为抗疫英雄默哀


清明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节日文化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性格、风俗习惯等重要内容,是历史的深厚积淀。


传统的清明节在周代就开始了,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民间也有很多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唐宋时期开始,清明节和上巳节、寒食节融合为清明节。节日的习俗也跟着社会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都是什么关系,这个清明节为抗疫英雄默哀

清明节由祭祀向着娱乐转化,并发展出丰富的娱乐项目。“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就是清明节娱乐的生动写照。


清明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太子申生被逼自杀,他的弟弟重耳流亡在外,受尽屈辱。介子推一直跟随者他,有一次,两人饿了,介子推直接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烤了给重耳吃。

19年后,重耳做上了皇帝,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大大封赏和他同甘共苦的大臣,却把介子推忘记了。

晋文公被提醒后,想起来介子推,心中愧疚,赶紧去找介子推,要给他封官厚赏。

但介子推不愿意见他,背着老母亲,躲进了山里。

有人出了个馊主意,说放火烧山,这样介子推总会出来的。然而介子推没有,晋文公最终看到的是介子推母子抱着大柳树,烧焦了。

介子推还在柳树树洞里藏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都是什么关系,这个清明节为抗疫英雄默哀


晋文公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大柳树下,把这山改名为界山,建立祠堂,把放火烧山这天定为寒食节,严禁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去祭奠介子推时,发现那颗老柳树复活了,他就掐了一个柳树枝,做成柳树圈,戴在头上,把复活的柳树赐名为清明六,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清明文化

这些风俗也一直流传到现在。

到了唐宋时期明清节有丰富的农事文化、饮食文化、祭祀文化及娱乐文化。


农事文化

清明节期间,万物生长的好时节,劳动人民就开始种植各种农作物、园艺花卉。


饮食文化

清明美食,因为禁火,所以很多冷食,国内南北各地限制仍然有流传。常见的就有:馓子、青稞饭、桃花粥、子推馍、画卵等。


祭祀文化

扫墓在先秦就有,但没有固定的节日,直到唐玄宗开元20年(732年)正式入编五礼,受国家承认,永为常式。《东京梦华录》记载“从寒食到清明这三日,人们皆出城上坟,尤以一百零五日最盛”


娱乐文化

1、踏青插柳。

清明时节,正式踏青春游的好日子,人们扫墓后,就开始带着酒食游玩了。

插柳就是将柳枝插在门上、房檐上。或者将柳枝做成柳圈戴在头上,作为辟邪之意。


2、竞技活动

龙舟竞渡,也就是龙舟比赛,这个现在在很多地方还有的。

蹴鞠、击鞠,

步打,是唐代妇女,徒步拿着棍打球,类似现在的曲棍球。

还有一些玩耍项目,比如荡秋千、拔河、放风筝、斗鸡

饮酒作诗,古人真是雅致。


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都是什么关系,这个清明节为抗疫英雄默哀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向他们看齐,弘扬正能量。


明天就是清明了,让我们一起向烈士们默哀致敬!


清明时节

忆往昔

新冠肺炎一疫

淘尽了多少英雄


你们是英雄

你们是14亿中国人民的守护星

你们是英雄

明媚了时光


你们的名字

和泪花一样闪亮

我们永铭记

我们定珍惜


我们继续坚守

乌云终将散尽

山花依然烂漫

我辈依然奥利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