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語文老師的好壞怎麼看?就看有沒有做好這兩點

“一葉落而知秋”,高手過招,一兩下便知端底。看一個語文老師的好壞,也不用太複雜,開課十幾分鍾,便可以搞定。


一個語文老師的好壞怎麼看?就看有沒有做好這兩點

看一個語文老師的好壞,我只看兩點:

一看他上課前,是不是將要講的所有內容全都記在書上。

二看他上課伊始,有沒有對學生課前的學習水平進行檢查、瞭解。

憑這兩點,一般就可以看出一個語文老師水平的高低來,而且看得是八九不離十,很有把握。

不信!???

你聽我說。

一個語文老師的好壞怎麼看?就看有沒有做好這兩點

NO.1,掌握知識的標誌是理解與精通。寫在書上,念給學生的,往往是不“通”的表現。

如果一個理科老師在給學生講題的時候,拿著事先寫好的解題步驟,一步步地抄在黑板上講,他絕對不是一個好老師。這說明,他自己根本就沒有理解這道題目,不知道題目考查的是什麼,應該怎麼做,解題思路如何?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說是文革期間,一位老師在黑板上給學生講題。題講完後,說:“大家等等,讓我回辦公室看看。看黑板上的答案與教案本上的是否一致?”

故事難免誇張。但是,我們可以設想一下,這樣的老師會將這道題準確無誤、清清楚楚地講給學生聽嗎?學生能聽明白老師的解題思路嗎?

答案是否定的。

這說明老師自己對於題目本身就不通。不通,故要記下來,不變稍逾越。照本宣科。以其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

我們用這樣的標準可以來考核一個理科老師。

同樣,我們用這樣的辦法也可以考核一個語文老師。

如果一個語文老師在課前,要將自己講的所有內容全都抄在書上。我敢說他對於文本自己理解得就不通。因為不通,總怕自己將有關內容忘記了,所以要“照單全收”。

這樣的老師上起課來又會如何呢?

他只會照著自己課前記下的,一路路念下來。這樣照本宣科,如何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反應和表現靈活應對呢?老師自己都像“泥菩薩過河一樣——自身難保”,何談在課堂上“救渡”學生?

一個語文老師的好壞怎麼看?就看有沒有做好這兩點

何況語文課不僅僅只是一個記憶問題,語文課也是要理解的。所謂“作者思有路,遵路斯識真”是也。如果我們能像理科一樣,搞清楚文本的來龍去脈,理解了其中的內核。這還用記下來嗎?

再說了,語文課堂一定要以少勝多,正所謂“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語文課堂教學最忌四面開花,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一定要集中,一節課下來,重點解決一兩個核心問題即可。你將語文書上都記滿了,這是準備怎麼上語文課呀?這種上法,何有核心教學內容?何有核心目標?這是語文課的上法嗎?

好的語文課是要與學生互動交流的。只有你理解了其中的內核,在課堂上才能不管學生如何提問,如何質疑,你都能以不變應萬變,跟學生之間交流、互動。記的滿書上的,照著書上的記錄在讀,又如何與學生來回“傳球”呀?

但是,有一種情況除外,那就是課堂上如果牽涉一些具體的知識,如年代啦,人物名姓啦,課堂上要引用的詩句啦,如果老師不熟悉,是可以記錄在課本上的。

畢竟,誰也不是電腦。但如果將語文書上記得滿滿當當的,我們就要考慮這個語文老師是否真的理解了文本?

文本理解不好的老師,絕對上不出好課來。

一個語文老師的好壞怎麼看?就看有沒有做好這兩點

NO.2,課堂教學的起點是瞭解學情。如果不瞭解學情,只是一廂情願地教學,這就是“假對話”。

課堂教學在本質上一種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以及學生與老師的對話。

對話的前提是什麼?對話的前提是傾聽,先要搞清楚對方在說什麼。只有明白了對話的情況,才能使對話順利進行。否則,各說各話,自說自話,不管看起來如何精妙,其本質都是反對話的,是偽對話。

老師教學也一樣。上課伊始,我們先要了解學生的學情,看看學生在進入課堂之前,對文本能理解到何種程度,明白學生面對文本能說出些什麼,知道些什麼。在此基礎上,教師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才能與學生真正對話,順利對話。

如果說理科,你還可以辯解說:“學生課前看不懂,理解不了新課。”理科有這種可能。但語文嘛,中國人都認識漢字,在課堂讀讀文章,多多少少還是知道一些的。這就是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無視學生的基礎,無視學生對文本的瞭解,而只是自顧自地教學,這樣的老師絕對不是好老師?這樣的課堂無論如何精妙,師生對話在後來如何順暢,其本質都難逃老師是在“設好圈套,請君入甕”。

一個語文老師的好壞怎麼看?就看有沒有做好這兩點

所以,上課伊始,十分鐘左右,好的老師都會拋出一個問題來探測一下學生的水平。

這個問題大有講究,頗像武俠小說中講的“探拳”,對手水平低的,這一抬就是實招,打過去了。反之,對手水平高,躺過去了,這就是個虛招,用來探測對方武功高低的。這一抬後面還有招數,馬上變招,進行實戰。

課堂教學中也是一樣的道理,當老師的“探拳”打出,亦是可虛可實的。當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真有障礙,那麼這個問題就是個真問題,是實招,師生開始圍繞著這個問題質疑辯難,進行學習。反之,如果這個問題學生順利解決,就像武俠小說中的高手過招,人家輕輕鬆鬆地躺過去了,這就是個假問題,是探查學生水平的,高手馬上會招數一變,假招後面再出真招,真正的問題就來了。

但不管怎麼樣,這招“探拳”是必須要有的。不然的話,不瞭解對方的虛實,直接上去拼盡全力,只有江湖上的那些二百五才是這樣拼命的。

所以,好的老師在開課伊始,都有對學生水平的探測。這個很重要。只有探測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後面的教學才是真正有針對性的。否則,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大打折扣了。

尤其是那些喜歡借班上課,外出講學的老師。

一個語文老師的好壞怎麼看?就看有沒有做好這兩點

好的課堂必須要目中有學生。何為目中有學生?這就是目中有學生,課堂教學是真正建立在對學生水平了解的基礎上的。

好的課堂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課堂,這就是實實在在的課堂,是在瞭解了學生的實際情況之後,在真正教給學生需要教的東西。這就是學生意識。

一葉落而知秋,一個小小的教學細節就可以看出你是否真有學生意識。

一個語文老師的好壞怎麼看?就看有沒有做好這兩點

真正讀懂文本,就不用在書上記得花花拉拉的;心中真正有學生,在上課伊始,就會探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情況,在此基礎上,才能談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所以,我說看一個語文老師的好壞,不用太複雜,只看這兩點,有沒有道理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