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CEO,幸福都是短暂的,艰难才是常态

作为CEO,幸福都是短暂的,艰难才是常态

现在回头看,要感谢创业7年来最难的2017年,它给了创业者一个提醒:如果一个公司和你模式类似,有什么东西永远抄不走?这些东西就是你的护城河,如果你还有选择,那就去放大它。

答案是团队、创新与诚信。作为CEO,幸福都是短暂的,艰难才是常态,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艰难时刻,要保持敬畏之心。只要这点不变,我们在未来每个岔路口,就都会选择同一个方向。

因为创业失败,是大概率事件,99%的人都倒下了,只有1%的人,能走到最后。

那么,作为创业者,怎样才能走的稍微容易一点呢?

作为CEO,幸福都是短暂的,艰难才是常态

我认为,创业者的逃生时间只有7天

  最近啊,在BBC有一部非常轰动的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 。

里面有一幕让笔者异常震撼:在清晨的科隆群岛,伴随着阳光的降临,一群海鬣蜥孵化出沙。但是,在新生命降临的第一秒,开始的便是一场生死赛跑,一群蛇早就盯上了他们并且悄悄地包围上来。是的,从出生的第一刻,在睁开眼看世界的第一刻,他们就必须玩命奔跑,否则就是最后一眼了。

  不动则已,一动就被盯上,生命开始倒计时。这不就是今天的创业公司们吗?

  要么,你做的东西永远不火,于是没有资本青睐、在寒冬中饿死,或者自给自足、做小生意默默无闻一辈子。要么,你做的东西突然火了,资本、资源、人才都来了,但是转眼间你也被所有的公司盯上了,尤其那些找不到方向的AB轮公司,一定是像发现了救命稻草一样猛扑过来。他们的资金、人才、经验更强,你凶多吉少。我们可以设想,从开发、测试、上线到全面推广,目前的节奏已经大大加快,一般的大中公司只要7天。

作为CEO,幸福都是短暂的,艰难才是常态

  7天,这是留给新玩家的时间窗口,这是生死时速

  今天的资本圈早就玩起了击鼓传花的站队游戏,早已经圈子化、利益板结化、人际关系化。不是有人说了吗,王刚朱啸虎投则真格接,真格投则红衫接,红衫投则经纬接,他们都投则腾讯大概率接。所以如果你不是那个“被选中的人”,那么你将面对的是比你融资快很多倍的可怕对手。

  可惜的是,新玩家一般都站不了队,因为资本们早就凑齐了很多背景了得的人、组成团队、就差一个方向了。你这一火,正好帮人指路了。

  本来,总理说双创,就是为了给更多人机会和舞台,为了更多屌丝可以不问出身而逆袭。结果,创业变成了资本大战,资本又互相站队抱团。于是屌丝成了炮灰,创业成了只问背景出身的关系资本游戏。资本之外,另一个从天而降的杀手锏是大公司的流量。米聊做了半天,微信一个QQ离线消息就让它前功尽弃。直播、抢答们打了半天,陌陌、头条只要一个流量导入就弯道超车。

作为CEO,幸福都是短暂的,艰难才是常态

  这样说来真的丧气,创业者们还有救吗?

  创业者之所以一火就被抄、一被抄就死,说白了还是因为产品和运营没有明显的门槛,很容易就陷入资本大战。而资本大战一旦开始,没有背景和圈子的你也就只有陪太子们读书了。

  所以,与天天想着2VC、钻研着如何迎合资本的大多数创业者们相反,我认为核心是:如何在短期内建立“结界”,屏蔽资本?如何避开资本正在关注(未来可能关注、符合趋势)的领域?如何让资本看不上、或者看上了也干着急?如何让资本的作用在这个阶段的竞争中最小化,从而屏蔽所有资本密集者的优势?

作为CEO,幸福都是短暂的,艰难才是常态

  具体来看,有9条逃生策略:

  1. 快打慢

  兵贵神速,假设大公司跟进抄袭你只用7天,那么你能不能在7天就点爆、就把壁垒铸起来?这样等大家伙进场时,你至少已经赚到了第一桶金(或流量),可以从容退却,甚至打出了名声、抢占了心智。

  要做到这种快,一个要点就是做“点”而不做“大平台”,压缩研发周期、做小产品。比如朋友猜猜这样的小程序,聚焦一个点,7天内就爆火,获得几百万用户、千万级UGC,取得了传统玩家几年才能获得的兴趣资料库,壁垒构建之后,大家伙追还有意义吗?

  2. 新打旧

  小公司的第二个武器是趋势。大公司都是有惯性的,适应新趋势下的思维和打法,需要太多的时间,而小公司往往更容易发现这种趋势的变局,也更容易适应。

  当传统的手机厂商还在拼渠道促销时,雷军敏锐发现了市场和营销模式的变轨,从0库存到社群参与,带来了小米的第一波爆发。

  3. 斗打和

作为CEO,幸福都是短暂的,艰难才是常态

  大公司很容易陷入到大公司病中,一个新的方向来了,大把的时间花在沟通协调和平衡利益上。KPI导向下的中层干部往往反对变革,因为旧有的产品业务体系是他们最适应、最安全、最稳定、最和谐的。

  有一个人在几年前就提出个性化推荐是内容搜索的未来,他不是张一鸣,他是李彦宏,可百度真正转向内容推荐用了多久?

  4. 奇打正

  千万不要针对大公司的优势,做“人有我优”的优化,你百度搜得好、我搜得更好,这样想就完蛋了。一来你根本不可能抢占用户心智,二来大公司只要轻轻一迭代,你那点优势就荡然无存。

  真正好的打法是,立足于大公司的优点做反向思考,这样他跟都跟不了。

  你Facebook上用户资料详细,那我Snapchat上干脆阅后即焚、用户资料都不留下来,有本事你跟?你微视、秒拍财大气粗明星多,那我快手干脆彻底下沉三四线,连明星推荐都不做,完全算法分发。

  5. 虚打实

  在信息总会走漏风声的今天,我们要做的不是藏着掖着,而是“战略欺骗”,制造一大堆虚假垃圾信息,去迷惑对手,让他摸不着脑袋。

  厉害的公司,总是隐藏真正赚钱的点,同时散布一大堆根本不赚钱的点。或者半真半假,我的成功是因为ABCD,结果我只对外讲BC,A我打死不说,还混入一个EF。

作为CEO,幸福都是短暂的,艰难才是常态

  6. 制衡术

  小家伙要不停唆使大家伙互相斗争,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制衡,为自己谋得发展空间。

  你百度跑去和美团打O2O了,我今日头条就有机会起来,侵吞你内容分发的一块。你各个内容平台打的不可开交,我做内容的就能逐步起来,甚至结成MCN获得最高的议价空间。

  7. 留后手

  任何时候,都不要孤注一掷、和盘托出,要学会留一手。当别人都认为微信已经够重、小程序根本没有流量入口时,张小龙只是轻轻地把首页下拉,立刻一个顶栏列表就来了。

  只有傻瓜才会小有成就就洋洋自得、著书立说,对心有大盘的人来说,这只是第一次亮剑,真正的黑科技杀手锏还在冰山下面静静等待呢。

  8. 当鲨鱼

  免费补贴、构建生态、放水养鱼的事情就交给大家伙吧。我们就做鲨鱼,看到机会就扑上去,迅速进食、直接盈利、毫不留情,避开一切需要靠资金、人力、流量优势持久投入的区域。

  比如最近火起来的红包、赞赏类小程序,盈利模式就是收税,你用我发了100元创意红包,我就收百分之一,1元钱。但是假设过年了,这个红包一夜之间火了,1000万人每人发了100元红包,开发者就一下子收割了1000万,这可比融资靠谱多了。

  等到几场仗后,鲨鱼喂肥了,背景也有了,我们再想后头的大事也不迟。

  9. 做苦功

  做整个产业链上“不起眼、看不上”的脏活累活,让大家伙挣容易的钱。但是你下苦工夫、笨功夫,一旦做得好反而成为壁垒。

  京东一上来做物流,大家都认为刘强东脑子烧坏了,这么重!结果几年下来,物流体系反而成了壁垒。各个社交平台都在打约炮,朋友印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挖掘用户的兴趣三观标签和UCG数据上,这不可能短期就见成效,却可能最终实现用户的智能精准匹配。

  可是,就算这9条你都做了,就真的可以逃出生天吗?

  很遗憾,你还需要足够好的运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