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鋒——解決中式菜刀四大痛點的人和他的刀

菜刀是中國家庭的必備工具,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它。可是,關於菜刀的是是非非很多人不瞭解。因疫情宅在家裡的日子,很多男士下廚,發現菜刀裡的學問很大,問我們什麼樣的才是好刀。於是我找來萬有引力匠心社的朋友,中華家刀創始人邱小鋒先生,分享了一下他的創業經歷和他的看法。

邱小鋒——解決中式菜刀四大痛點的人和他的刀

中華家刀創始人邱小鋒在磨刀

中式菜刀的四大痛點

廚師界有句俗話,“三分勺功 七分刀工”那是不假的,邱小鋒說。

創業初始,為了深入研究中國用戶用刀習慣,邱小鋒曾揹著磨刀石10個月去了10個城市,免費為1000多位社區重度用戶磨了1000多把刀。邱小鋒一邊磨刀,一邊總結,他發現中式菜刀有四大痛點。

1、用刀容易鈍


邱小鋒——解決中式菜刀四大痛點的人和他的刀

每把的鋼材都不一樣 手握的地方進行細緻處理 用起來不起繭

這個現象太普遍了,幾乎每個家庭都說自己的刀不鋒利。切薑絲有絨毛,切肉滾動,黏肉,切蔬菜得使勁壓……

目前中式菜刀以不鏽鋼的居多,優點是不容易生鏽,缺點是保持性不好,而且不好磨。日本和德國有專門的工廠生產刃具鋼,日本的日立鋼鐵專門為關市和堺市的手工藝人制作安來鋼,武生特種鋼鐵也為匠人提供粉末鋼。

反觀中國,國內還沒有一家鋼廠為中式菜刀提供專用的鋼材。一些刀用的還是304、416的,這樣的不鏽鋼軟,熱處理再做不好,做出的刀不可能鋒利。

材料比不過德國日本,可是中式刀的要求卻很高。

中式菜刀的使用環境比西式和日式的更加惡劣,既要切,又要剁,還要拍,有時候還要用刀背砸。這裡面會出現很多情況,不只是不鋒利,比如拍蒜的時候,刀給拍碎了,剁菜的時候刀柄斷了,還有老鼠尾式的固定,很容易刀柄空轉,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2、握手不合手 重心不準確

中國人以前做事,尤其是在日常用的菜刀上,往往滿足於差不多,能用就行。很多菜刀握起來不舒服,刀把兒不是過長就是過短,塑料的廉價感很明顯,木質的選擇軟木,雜木,手感也不好。長期使用會把手磨出繭子。

邱小鋒——解決中式菜刀四大痛點的人和他的刀

仔細處理了手持的部分

雖然日本和德國的品牌也做中式片刀,他們往往對中國人的使用習慣研究的不透,比如尺寸過輕、過小,看起來很精緻,用起來不趁手。

有的設計還讓人不習慣,比如刀把兒做成凸起的。這樣設計適合西式的廚刀,重心在後面,適合用手腕靈活發力。用在中式刀上就不合適了,因為中式刀的中心在前面,有時候是靠重力輔助工作的,比如切土豆絲的時候。

很多作品都說符合人體工程學,實際感受起來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3、磨刀不可能

邱小鋒——解決中式菜刀四大痛點的人和他的刀

家用磨石 兩分鐘即可鋒利

有些家庭配備了磨刀棒和磨刀器,刀鈍了,就蹭蹭。市面上的那些神器很多是削刀,毀刀,電動的更是,越磨越容易鈍。也有的家庭選擇自己買磨石磨,市場上大部分廉價的磨石都不好用,而且在狹小的廚房空間,不好固定,磨石難磨。

4、放刀不體面

邱小鋒——解決中式菜刀四大痛點的人和他的刀

專用刀架,可分離,可瀝水

邱小鋒——解決中式菜刀四大痛點的人和他的刀

整塊酸枝木底座

人們生活水平高了,越來越講究體面,講究品質。選擇的櫥櫃,廚具都是高檔的,花了好價錢。可是刀呢?掛在牆上,要打眼,而且明晃晃的,中國人講究“寶刀入鞘不露鋒芒”。選擇刀架呢?也往往容易留下汙漬,不好清洗,沒多久就變得髒兮兮的了 ,與高大上的廚房環境不搭。

借鑑古法 比歐冶子多一點

要做好中式的菜刀,首先要解決鋼的問題,用古老的辦法是可以鍛煉出好鋼的,只是工藝繁瑣,產量極低。幸好,可以找到現成的鋼棒,又有電錘,氣錘的助力,如今鍛鍊鋼材比古時容易多了。

邱小鋒——解決中式菜刀四大痛點的人和他的刀

採用鐵碳鉻工具鋼棒 碳爐燒煉

引入傳統的鍛打技術,把不同的鋼棒鍛打融合,主要是讓鐵、鉻、碳的比例適合中式家刀。照顧到國人的習慣,一定要含有一定量的鉻,鉻是不鏽鋼中最基本的合金元素,其含量一般均在13%以上。他的加入主要是提高刀的耐腐蝕性,不容易生鏽。

日本的大廚往往喜歡碳鋼刀,做魚生的時候,每次用完,甚至是每切一刀,都會用專用的抹布擦一下,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不鏽,如果按中國大多數家庭的用法,用完一放,可能幾分鐘就生鏽了。

邱小鋒——解決中式菜刀四大痛點的人和他的刀

冷態塑性變形

鋼是含碳量在0.04%-2.3%之間的鐵碳合金。含碳量0.60%至1.70%屬於高碳鋼,高碳鋼熱處理的好,硬度能達到60hrc,且有很好的韌性。要想鋒利持久,需要加入合適的碳。

鐵原子和碳原子排列方式決定了鋼的性能,鍛造是讓兩種原子進行馬氏體排列,淬火就是讓這個排列定稿,經過回火後,這樣的鋼就可以做中式家刀了。

邱小鋒——解決中式菜刀四大痛點的人和他的刀

菜籽油淬火

應用古法的同時加入新的科技元素,就是今天我們要做的,邱小鋒說,歐子在書上有的寫作歐

子,因為兩點和三點在傳抄中會有不同。“完全複製古人沒有意思,我們一定要適應當今的需求,做出適合中國人的中式家刀”,邱小鋒給他們的鍛造品牌叫歐治子,就是要比傳統多一點。

邱小鋒——解決中式菜刀四大痛點的人和他的刀

手工磨

鋒利不等於好用,硬度也不是越高越好,一個常見的誤解是關於砍骨的。有人認為砍骨的要比切肉的硬,這是錯的,中國人向來講究以柔克剛,如果切肉的硬度是60hrc,砍骨的最多是58hrc。硬碰硬只能兩敗俱傷,刀會崩口。只有合適的硬度,開好刃的角度,才能剁骨不傷刀。

也有人說,中國的鋼材不好,可以進口啊,是的,根據不同的需求,邱小鋒他們也進口了部分,其中包括德國克虜伯,也進口一些日本的鋼材,棒料。他們的高端產品用的就是進口的刃具鋼。

邱小鋒——解決中式菜刀四大痛點的人和他的刀

日立440c的EDC作品

鋼材的講究很多,同樣型號的鋼,廠家不同質量表現也不同,440C不鏽鋼日本日立出的最好,加上bos熱處理就更完美了。即使是大廠批次不同,同一個產品指標也會略有差異,要想做好,需要按流程熟悉脾性,只有對鋼材脾氣很懂,才能在以後的流程中操作自如。

中式菜刀的儀式感和美學

中國的廚刀不像日式和西式有很多種類,往往一把菜刀做了日式幾十把做的事情。所以中式菜刀要不鏽,還要鋒利,還要保持性好,還要抗造。對追求體面和使用快感的家庭來說,還要追求與廚房用具搭配,彰顯出主人的品位。


邱小鋒——解決中式菜刀四大痛點的人和他的刀

香港食神戴龍私人定製廚刀財刀

把這些都解決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也不是非常的難的事,主要是細節,一個一個做到位,一絲不苟,就能達到要求。這也差不多,那也差不多,最後產品肯定不行。

邱小鋒——解決中式菜刀四大痛點的人和他的刀

刀除了實用器還是禮器,甚至是錢。我們在博物館可以看到商代的玉刀,那是舉行儀式的禮器,在春秋時還有一種錢,就是刀幣。現在也有稱菜刀為財刀,是很吉祥的物件。

邱小鋒——解決中式菜刀四大痛點的人和他的刀

在解決刀的四大痛點後,還有更高級別的要求。一套好刀,能為廚房增色,還能讓做飯更加快樂,讓人更有成就感。

此外,刀還具有收藏價值和審美價值,是禮器。這裡面的市場大有可挖。它不僅僅是工具,還是一個人與人溝通的媒介,橋樑。

邱小鋒——解決中式菜刀四大痛點的人和他的刀

“韜光養晦”贈言菜刀

“寶刀贈英雄”,邱小鋒對我說,H4級別以上的刀,60-70%是男士買的。他們送給了母親,妻子,領導。

用刀的男人肯定有愛心的人,因為他們願意為自己愛的人下廚做飯;送刀的男人是感恩的人,他們自己可能捨不得買這麼好的刀,可是送給母親、妻子、朋友就捨得了,有的專門讓寫上“母愛似海”、“父愛如山”,還有的寫上“愛你一輩子”……

把這些飽含感情的文字融入到禮物中,在新婚之喜,喬遷新屋等特殊的日子送出去,傳達了非常飽滿的感情。一日三餐,均能陪伴。肯定能讓人記住,比送茶和酒更有感情,更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