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這個特殊的——清明節

在我們傳統的節日裡,唯有“清明節”是借用農曆廿四節氣的,並且這個節日與“春節”“元宵節”和“中秋節”一起組成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四大節日。

清明節,原本是指導農耕文明的“廿四節氣”裡,太陽黃經達15°時為該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曆4月5日前後。預示氣溫上升,北方可以進行播種的農時,有農諺“清明前後點瓜種豆”;在南方,茶葉的分類有“明前茶”(清明節前的茶葉)這一說法;在濃厚文化傳統的國度裡,我們的先祖又賦予這個節氣以紀念先祖,有著特殊厚重淵源的“寒食節”。

關於寒食,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就送給重耳吃。後來,重耳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冊封眾臣,唯獨忘了介子推。

有人提及當年介子推的往事,晉文公也覺得對不住介子推,差人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倔犟的介子推不願意這樣受封,晉文公只好親去請。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介子推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

自以為介子推蔑視自己的晉文公採納謀士諫言,從三面放火燒山,留下一面不點火,這樣介子推便會自己走出來。

一場大火過後,仍沒有見到介子推出來,等搜山時才發現,介子推母子倆相擁著,已經被燒死在一棵燒焦的大柳樹旁。晉文公見狀,後悔地朝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後安葬母子遺體時,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的那個柳樹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滿心愧疚的晉文公將這份忠心耿耿的血書藏入袖中。厚葬介子推母子於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傳說中的忠臣母子的慘死,換得一個“寒食節”的留存,飽含著我們民族豐富文化的傳承。說來也真是的,每年的清明節前後,免不了要有春雨的降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淅瀝瀝貴如油的春雨,伴隨著的這唯美詩句,給了這個隆重節日越發肅穆的氛圍。

請記住這個特殊的——清明節

——盛開的桃花就是清明節前的標配

每當桃落紅、柳枝漸綠時,在我們關中地區,清明節的祭祀活動開始,曾經以出嫁姑娘回孃家為主,巧手的關中女人們蒸出白胖胖的“包子饃”、買一些象徵意義的“紙錢”“燒紙”、攜兒帶女回孃家,雨霧朦朧中踏著鄉間泥濘的小道,回到生養自己的村子,既拜望了健在的親人,又讓春節拜年時才相見了的父母,又一次看到自己可愛的小外孫們,一大家人團圓著去墳地,為逝去的先人們進行祭祀:墳頭壓著的紙張預示著這個墳內的主人後繼有人;墳前飄零的紙灰和煙氣告慰先祖,後人們已經祭拜;接下來的春耕、春管大忙,親人們又要各自忙碌了。

以農耕為主的當年,鮮嫩的苜蓿是清明節過後,農村家庭的主要食糧,而倍受大家青睞的“地兒菜”(薺菜)、菠菜、蔓菁這些兩年生的植物已經起苔(生長出莖稈),我們北方人沒有南方人那樣食用菜薹(tai)的習慣,豐潤的田地裡生出來當年生的艾蒿、灰灰菜、枸曲芽等的嫩葉,又是我們菜籠裡的主要角色,清嫩的野菜充當著我們的口糧。

小夥伴們在這個時候有著我們特有的歡樂,趁著生產隊長不注意,幾個小夥伴偷偷地挖倒幾棵半人高的蔓菁,那跟細蘿蔔般粗粗的白嫩嫩的根,那種帶著微微嗆辣的蔓菁根,就是我們這個時段最爽口的零食之一。

脫掉禁錮我們一個冬天棉衣的身子,輕鬆了許多,菜籠裡的成績稍多的時候,爬上冒著嫩綠的柳樹折一些柳枝,編出神氣活現的柳條帽、扭出我們喜愛的“柳咩”;在這暖暖的日子,戴著炫耀的柳條帽,嘴裡興高采烈地吹著柳咩,胳膊上挽著滿滿的菜籠的野菜,就是清明節前後小夥伴們最開心的標配,直到柳咩吹得發硬的時候,我們才依依不捨地扔掉它。

待到楊樹枝可以扭為咩的時候,大家又換做粗而長的楊樹咩,那種帶著一種“嗡聲”的楊樹咩,關中的小夥伴稱之為“老牛放屁”;腦洞大開者給楊樹咩身弄開幾個小洞,指頭蛋兒按壓著跟“鎖啦”一般,伴著節奏的咩聲,一定會逗來許多小夥伴羨慕的眼光。

跟大哥哥討要過來的“老牛放屁咩”或者是“鎖啦咩”,往往在睡覺時候都捨得不丟手地拿著,每每都是一覺醒來,看著壓癟、折壞的寶貝咩,委屈得直到同情心發現的大哥哥,重新給做一個的時候,仍眷戀著前一天那個咩兒的好。現在的孩童們永遠是不會體味到數十年前,柳咩、楊樹咩帶來的樂趣!

儘管大人們把清明節作為一個紀念的節日來過,我們小夥伴在滿足自己樂趣的同時,也非常喜歡這個段時光,這段日子還是小夥伴們捱揍比較多的時候,村外蘆葦壕裡冒出來拇指粗般胖乎乎的蘆葦尖,真的是大家最喜愛的寶貝,嚼起來它沒有蔓菁根那股嗆辣、還有著後來品味到椰子汁一樣的味道;只需輕輕地一拽,一個嫩蘆葦尖就收穫了;不大工夫幾個人的懷裡就有一大兜;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啃著白嫩嫩的蘆葦尖的基部;略帶股甜味的感覺、舒服地嚥下肚子;哪怕是後來的被大人打了無數次;可那種輕鬆地既過了嘴癮又填飽肚子的感受;比起挨大人打的痛苦酣暢許多。

“你咋記吃不記打呀!”,這句讓每家大人都異口同聲訓斥的詞彙,肯定是在啃蘆葦尖人贓俱獲後,屁股挨著鞋底、笤帚疙瘩(關中方言:笤帚把)抽時,每家捱打主人公耳朵起繭的被罵聲,是呀,蘆葦尖的誘惑力太豐厚了,以至於多年後第一次吮吸椰子汁的時候,屁股都條件反射地有一種被抽打的感觸。

這個特殊的庚子年,清明節又來了,4月4日,又是國人值得紀念的時刻:

請記住這個特殊的——清明節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全國默哀時間:2020年4月4日10時起

  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報鳴響

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在抗禦“新冠肺炎”戰疫中,英雄的逆行者、忘我的白衣戰士們,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讓時間記住,庚子年春天,戰疫英雄的壯舉,抗禦新冠肺炎我們民族贏了!!!


——郝景望在關中祝福大家吉祥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