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年终奖,八位数,不稀奇

从业者都说基金公司的年终奖是“两碗汤”,固收的固若金汤和其他基本泡汤。


在2019年公募基金业绩大爆发的背景下,不少基金从业者对年终奖又重拾起了希望。


一般而言,3-6月是基金公司发放年终奖的节点。中证君私下打听了一圈,最近不少公募开始发放2019年年终奖,既有超乎想象的“别人家”的年终奖,也有辛苦一整年,聊以慰藉的“自家”年终奖。


公募:拿八位数的不少


2019年公募基金大翻身,迎来了发行、业绩等多方面的大丰收,尤其是主动偏股型基金赚钱效应明显,出现多只“翻倍”基金,炒股不如买基金也再一次被印证。


从整体情况来看,294只(A\\C份额合并计算并剔除新成立的基金)普股股票型基金2019年平均收益率达41.27%,且均获得正收益;2277只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达34.13%,仅有7只基金为负收益,占比不足0.5%,更有广发双擎升级、广发创新升级、华安媒体互联网、银华内需精选等多只基金净值增长率超100%。


这样的收益,年终奖想必低不了,但中证君了解后发现,似乎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某中大型基金公司人士A:公司刚发了年终奖,市场岗的年终奖以6-12个月工资居多,去年业绩好,所以多发了几个月,但也非常有限;销售岗组长级别的发放超百万(包括基础工资),销售情况差的员工则没有发年终奖。基金经理岗位就不用说了,即使是普通基金经理也有一两百万,事业部上千万没问题,不过会通过递延的方式发放。实际上,公司整体岗位薪资相比同梯队其他公司稍低一些。“就像去年发了爆款的某一基金经理,2019年年终奖有八位数。”


某基金公司人士B:2019年的年终奖发的比前几年少,主要是没有完成股东定的目标。投研岗位的年终奖包括几个部分,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年终奖外,有的还有虚拟股权计划或者虚拟奖金池,有的有大几百万,不过一般都有递延的机制,有的递延比例甚至达到30%-40%。


某中型基金公司人士C:前段时间刚发了年终奖,不过有一部分是将年终奖折算成基金份额,让员工自购自家旗下产品。“不过近两年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年终奖涨了不少,毕竟类理财产品发了很多。”


某公募基金人士D:“我们今年是分批次发,但也只发了以前的一半,虽然去年业绩不错,但公司整体净利润下滑,整体算下来也还是比之前少。此前我所在的非投研岗能发大几个月到十几个月不等,投研岗发几十个月的工资也是常事。我们公司薪酬在业内不算高,同一梯队的其他公司也有按工资和年终奖比例1:1甚至2:1发放的。”


上海某大型公募人士E表示,公司中后台的奖金一般是12个月月薪。


不过,也有因疫情暂未发放年终奖的。


某大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F透露,“公司本来计划近期发放年终奖,不过,因为疫情和延迟复工等原因,我们的年终奖现在还没到手。”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3日,公募基金行业共有2131名基金经理。


私募:旱涝不一


私募更是早早发了2019年年终奖。


某私募人士A:公司非投研岗年终奖发了10个月月薪,也有发十几个月不等的。私募普遍是过年时发放年终奖,元旦或春节前居多。其所在的市场部与业务也有一定相关,所以年终奖由公司产品发行和业绩情况,以及所在岗位的业务完成情况两部分构成。公司规模和业绩高,基础收入部分会高;岗位业务完成度高,浮动则高。投研岗的基金经理多数有公司股份,完全与业绩挂钩,去年听说发的挺多。


某私募人士B:研究员去年发放的年终奖平均大几十万,给基金经理推荐了不错标的、为公司带来盈利的核心研究员就更多;非投研岗发放的是18个月工资,跟公司业绩关系不大,业绩好的年头发的会稍多,但也有限。


某私募人士C:不同的私募考核方式各异。以普通研究员来说,有的机构以平时薪资为主,月薪3w+,年末奖金较少;有的机构则是以年末奖金为主,一次性发放20w+的奖金。据悉,上海某头部私募的研究员,年终奖可达100-200w,堪比公募的基金经理。


此外,投资经理的考核方式也与公司的投资理念相关。中证君了解到,有部分机构奉行价值投资理念,坚持长期导向,在对投资经理考核时,通常会以3年为一个考核周期,因此当前的奖金不只与2019年的业绩挂钩,还受到过往年份的影响。有的机构则对短期较为关注,若当年投资经理或研究员推荐了表现较好的个股,则会直接在奖金上有所体现。


某百亿私募人士D:公司内部会在年末对所有员工当年的表现进行评级,包括投研人员与中后台员工。评级在合格以上的,按照等级不同,可拿到相当于6-18个月月薪的奖金,投研人员还可以拿到项目相关的额外奖金。评级在合格以下的,不仅年终奖可能泡汤,甚至面临“劝退”。

“别人家”的年终奖,八位数,不稀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