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歲月滄桑 石棉縣歷史悠長

我們從米易縣出發,沿著京昆高速北上穿行在沙魯裡山脈與大雪山脈之間的安寧河谷。三個小時後,通過拖烏山隧道,就相當於跨越小相嶺的山脊線,從雅礱江流域進入大渡河流域。拖烏山隧道南側的河汊溪水流入雅礱江;隧道的北側的河水,則匯入大渡河。小相嶺、大相嶺都是大雪山脈的組成部分。

進入拖烏山隧道前,我們在菩薩崗服務區停車,稍事休息。走下車,不由得打了個寒戰。邵師兄說,氣溫只有10度。那天是9月28日,我見到很多都穿起了棉襖。那裡的海拔差不多在2000米左右,對面黛綠的山峰上,一攤白色的霧氣像水一樣流淌下來,恍若仙境。


大渡河歲月滄桑 石棉縣歷史悠長

上圖:菩薩崗服務區

拖烏山隧道東側,有一個孟獲城,正是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地方。那個地方,有大片的高原草甸和紅石灘,只可惜,我們沒有去那裡遊覽的計劃。

我們穿過拖烏山隧道繼續北上,就進入四川省石棉縣境內,來到舉世矚目的雙螺旋隧道——南段的鐵寨子隧道群和北段的幹海子隧道群。京昆高速南起菩薩崗,北至石棉縣的路段,長度約51公里,設計標高最低點是931米,最高點標高為2445米。即在這51公里內,必須爬升近1500米的高度,平均縱坡度為2.97%,是迄今為止國內連續爬坡路段最長的高速公路。北段的幹海子特大橋更是獨得四項世界之一,必將載入世界路橋史冊。據《天府早報》報道:幹海子特大橋是“第一座最長全鋼管混凝土桁架樑橋;第一座最高的鋼管混凝土格構橋墩、組合橋墩、混合橋橋墩;同類結構中每聯最長的連續結構;第一次全面採用鋼纖維鋼管混凝土施工”。大橋全長1811米,橋寬24.5米,共36跨,最長的連續梁1044.7米,最高橋墩達107米。

羅列數據也不能讓你體會到行進在這段高速公路的新奇。剛剛駛入隧道,汽車在燈火輝煌的空間裡前進,早已是大家習以為常的經歷。隨意瞄一眼電子地圖,看到前方的道路呈弧形向右方偏轉,再偏轉,然後,車外豁然開朗,道路凌空架起,以一個大圓弧的形狀向上繞山而行,往回走,折而往南,第二次進入山腹中的第二層隧道,以小坡度往上爬行。兩進兩出翻過第一座山。


大渡河歲月滄桑 石棉縣歷史悠長

上圖:石棉縣雙螺旋隧道

從地圖上看,第一個螺旋鐵寨子隧道繞過的第一座山的名字叫大砂溝,真是個好名字。緊接著,高速公路的第二個螺旋幹海子隧道將在第二座山依地阿莫穿行。這個名字更古怪。據相關資料說,雙螺旋的設計是為了避開地震帶斷裂層,也為了在最短最經濟的距離之內讓高速公司爬坡。

我們在汪家坪駛下高速,轉入S211省道。經過石棉縣城,已經是正午時分。我們決定不在縣城吃飯,要在大渡河邊找一家鄉村飯店,吃一頓農家菜。12點50分左右,我們看到大渡河村一家路邊飯店停車方便,就決定進去試一試。魚很貴,烹飪水平很差。4個菜,花了430多塊錢。那家飯店的生意卻很好,客人來了一撥又一撥。看來我們的想法很大眾化,沒新意。事後我覺得,還是應該進石棉縣城吃頓飯才對。

我們就餐的地點,離1863年5月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強渡大渡河未遂的安順場只有7公里之遙。只不過,那時的大渡河叫涐江,安順場原名叫紫打地。據說石達開遇害後,有人建議將此地改名為“誅達”,越西廳同知孫鏘認為,“遷地宜良,語取吉祥”。畢竟為後人長久居住之地,就取個吉利點名字吧。於是取石達開祭文中“山鎮久安河順”之語,更名為安順場。

出去旅遊,決定玩得開不開心的,重要的不是去哪裡玩,而是跟誰一起去。開公司,團隊是最重要的因素。打江山或建功立業也是如此。人們早就把個道理總結成一句淺顯易懂的話:不怕神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大渡河歲月滄桑 石棉縣歷史悠長

上圖:過雙螺旋隧道時電子地圖截屏


不幸的是,太平天國的石達開就遇到豬一樣的隊友。1857年,留守南京的太平天國領導層集體腐化墮落,不思進取,為爭權奪利相互殘殺。東王楊秀清全家被殺。石達開連年在外征戰,他的全家人也被韋昌輝屠殺殆盡。天王洪秀全此時借勢將韋昌輝誅殺,還下詔令石達開進京理政。石達開大概覺得這是個圈套,準備另立爐灶,便率20萬餘人經江西往廣西開拔。半道上,60多名將領帶著10多萬人跑路。石達開一路上勞師遠頓,只得改變計劃,借道雲南,要從川西偷襲成都,在四川立足。

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3萬大軍抵達大渡河南岸紫打地,即今天的安順場,距石棉縣城約10公里。不巧遭遇大渡河漲水,貽誤戰機,被隨後趕來的清軍和土司軍隊團團圍困。他想自首就義,以換取手下將士的性命,後被押往成都,慘遭凌遲兩千多刀而死。行刑過程中,32歲的石達開,自始至終,默然無聲。四川布政使劉蓉寫道:“梟桀堅強之氣溢於顏面,而詞句不卑不亢,不作搖尾乞憐語。臨刑之際,神色怡然,是醜類之最悍者。”他五歲的兒子石定忠也被清軍用石灰袋捂口鼻窒息而死。

石達開在河邊的石壁上曾題詩一首,而抄錄的人認為詩詞大逆不道,僅記下一句:大軍乏食乞誰糴,縱死涐江定不降。石達開悲壯的死,引得多少人唏噓感慨。


大渡河歲月滄桑 石棉縣歷史悠長

上圖:回首遠眺雙螺旋隧道


1935年5月,毛澤東等率領的紅軍長征也來到安順場。蔣介石集團認為歷史會重演,叫囂著要紅軍當第二個石達開。在江邊,毛澤東等人看到記載石達開事蹟的石碑,還找來一位名叫宋大順的老秀才請教。但江寬水急,只找到一條小木船,便留下1個師的兵力在此渡河,大部隊繼續向西攻擊前進,終於在120公里外的上游瀘定縣搶佔瀘定橋,順利跳出國民黨部隊的包圍圈。

2002年非典期間,兩名英國記者重走長征路,實測了從安順場到瀘定橋的距離,確實是120公里。楊成武派出奪取瀘定橋的先遣部隊用25個小時走完的路程,兩個英國人用了38個小時。

英國人在日記中寫道:石棉縣城 2003年7月25日,大渡河顯然沒有辜負我們的期待,甚至還讓我們感到驚奇。我們進入河谷,景色並不壯觀,但十分險峻,攝人心魄。大渡河咆哮而過,與山壁攪動,形成陣陣漩流。在這一段,大渡河與金沙江差不多寬。到了安順場鄉,水面變寬,水流變緩,可以渡船過河。

2015年9月28日中午,時陰時晴,趁著我們吃午飯的時候,太陽出來了,一通暴曬。再次坐進車裡,座位都是滾燙難耐。大渡河谷一段道路窄促,右側高山陡峻,左側坡險急流。邵師兄也不放心邱師兄駕車,親自掌舵。這條穿梭在大渡河谷的省道,一會兒走在河北岸,一會兒又跑到河南岸。細細數一下,從石棉縣城到新都橋,我們居然在大渡河上來來回回6次。跟當年在對岸冒雨急行軍的紅軍相比,我們何等輕鬆愜意。沒有他們的流血犧牲,此時此刻,又會有什麼樣的人,以什麼樣的心情和狀態在這裡遊蕩呢?


大渡河歲月滄桑 石棉縣歷史悠長

上圖:大渡河邊餐館點的硬菜


S211省道在大渡河谷裡蜿蜒前行,一路上,不時地能看見河岸坍塌滑坡。幾名工人,頭戴黃色的安全帽,在邊坡上修補一處沖垮的防護牆。往上看,幾乎是九十度的山坡,直插雲宵。灰褐色的混凝土與灰白色的大石塊砌成的防護牆,看起來那麼脆弱,不堪一擊。然而,工人們將一剷剷混凝土抹上去,一塊塊石塊嵌進去,不慌不忙,從容不迫。

安順場南面直達雲南地界的叢林,歷史上是彝族土司們的領地,那位多愁善感的俄國人顧彼得曾冒死穿行全境,並寫下很多故事。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到那裡走一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