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王蒙谈语文教育:我要是考作文,都能交白卷》

为何要旧事重提?因为被数十年证明的东西赋予了这篇采访录截然不同的含义。

2007-07-12 18:43:13 讯: 日前,著名作家王蒙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称,有些高考作文题让他一头雾水,“我要是参加考试,都能交白卷”……

再谈《王蒙谈语文教育:我要是考作文,都能交白卷》

王蒙谈访录

记者:羊城晚报曾登了一篇文章,叫《误尽苍生是语文》。这篇文章被称为“让语文教育界语塞一时”。为什么它有这样的力量?是因为您和刘心武(作家)等人发起了对语文课的讨论,一批学者以犀利的语言指出了语文课的弊端。我们最近上网检索资料,发现您对这件事是很执着的,从那以来一直不断在发表看法。

王蒙:有关语文课的讨论,其实我是被动的。我并非有志于、或者是有计划地想对语文课发表意见,我说的都是很实际的经历。

我的大孙子学语文,我看他的分数不理想。我心想,别的我帮不了忙,语文我还是拿手的呵,我来教教你,你提问题吧。他当时就说:“您不懂,您不懂!”我不懂?我不懂中学语文?所以就想看看到底他做的什么题。有这样一道题:在我的窗外,有一棵白杨树。然后在原题下面给出四个选择。第一个:有一棵白杨树长在我的窗外;第二个:我从我的窗户上可以看到外面立着的白杨树;第三个:在窗外有一棵树,这棵树是白杨;第四个:窗户外面有棵白杨的这间房子,就是我住的房子。要求学生从这四个选择中挑一个正确的。

我一看就傻了,因为它们意思都差不多!

再谈《王蒙谈语文教育:我要是考作文,都能交白卷》

我一看就傻了,因为它们意思都差不多

【行舟寰宇评注】:本人看到这里也“傻眼了”。一个作家最应当清楚,任何语句含义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被确定的。这个就像古汉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一样,虽然孤立起来看,每一个意项都成立,但一旦和语言环境结合,这个词的理解就被唯一确定了,或者最多可以做近义的解释。“在我的窗外,有一棵白杨树。”如果前后的语境只是在于要告诉别人“我房间的位置”,那么第四个选项就是唯一正确的。作家是最讲语境营造的,如此撇开语境去理解句子,只是为了证明语文错了吗?

这个还算好,还有更难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人只有一次。”这是原文,然后它在底下也列出几个选择: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四个选择都是类似的这些东西。要我回答呢,四个都对。然后我壮胆指了其中一个说,这个对。我那孙子找出标准答案,证明我答错了。孙子说:“明白了吧,现在的语文,您哪儿懂呵!”

王蒙感慨语文:语文教学和文学解读把孩子教傻了

再谈《王蒙谈语文教育:我要是考作文,都能交白卷》

语文教学和文学解读把孩子教傻了

【行舟寰宇点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是很熟悉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人只有一次”这句话其实是有它的后文的,后文意思是:如此宝贵的生命,如果是为了人类的幸福,牺牲也在所不惜。作家在这里没有继续罗列四个答题选项,估计也是害怕记者做出语境上的理解提出异议。显然日此含糊其辞也仅仅只是证明语文错了。

记者:听说有个题目以您的作品出题,您自己也答不上来?

王蒙:是我的一篇微型小说,叫《羊拐》,说的是我从新疆给女儿带礼物的故事。作家曾经从新疆回北京探亲,女儿说怎么没有带羊拐?到第二年暑假,作家就带着羊拐回去给女儿。女儿说,我早就不玩这个了。

语文课讨论这篇文章的主题,也给了四个选择,要求选其一:第一,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关心女儿,女儿并不关心父母;第二,孩子的兴趣是与时俱进的,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也与时俱进;第三,业余生活应该丰富……

我认为列得越多越好,而且都沾边。如果这个题目只能选一个答案,其它都是错误的话,我这个作品就掉了很多价;如果这个题目以一个答案为主,同时还能回答很多条,说明我的作品篇幅虽然小,内蕴却是丰富的,是最成功的。所以我说,语文教学和文学的解读,存在一个悖论,你把孩子教傻了。

再谈《王蒙谈语文教育:我要是考作文,都能交白卷》

语文教学和文学的解读,存在一个悖论

【行走寰宇评注】:虽然欣赏文学作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但是每部作品都会有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是确定的。比如“哈姆雷特是他父亲的儿子,他的父亲被谋杀了”、“哈姆雷特气质忧郁、犹如寡断”等。在这篇阅读选项里,第一项女儿已经不玩“羊拐”就证明“女儿并不关心父母”?这显然是不成立的。 第三个选项讲“业余生活”如何如何,这显然不符合女儿的身份,因此结论也是不成立的。至于第四项,记者在此处就神略了N个字了。

此处可以看出作家是以纯粹的“文人”思维在说事的。文人思维常常不求甚解,追求表述的多义性和无理而妙。但语文学习不是奔着培养学生做“文学家”而去的。语文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一块:掌握语言词汇,理解语言的工具性。而这种工具性不但服务于语文自身,还要服务于自然科学的学习,而后者是不能玩文字游戏的,是讲求精准度的。文学的语言≠语文的语言的>文学语言。

再谈《王蒙谈语文教育:我要是考作文,都能交白卷》

著名语文教育者钱梦龙老师

但,至此之后,语文的学习就淡化了语法、逻辑的学习,奔着文学的语言要义去了。导致许多学生读完大学,一句完整的话讲不清楚。。且不要说别的,就连语文自身的许多知识都无凭无据去理解清楚,比如“病句”、“文言文词类活用”、“文言文的特殊句式”等,要学生以“辩证思维”写文章时,他们连逻辑是什么都不知道。文章更是病句满篇。


记者:今年的高考刚刚结束,您看不看每年高考的语文考题?

王蒙:我跟我爱人今天还在谈这个事。她读书是在50年代,那时高考的题目都特别容易理解。她1954年高考,题目是《我的志愿》。《我的母亲》也成为过高考作文题。可现在,考的作文题越来越复杂化了,有的题反正我是死活答不上来的。比如《假如记忆能够移植》,这个题直到现在我都还是一头雾水。反正我要是参加考试,都能交白卷。

【行者寰宇评注】“移植”无非借助了生物工程中的一个概念,对于21世纪的中学生不是一个难懂得概念。

还有一个题,我怎么觉着那么矫情呵,就是要过河,船上有诚信、财富、荣誉三样,说最后把哪个撩下来?我想这个考语文的题,把话说那么别扭干嘛?我无意责备现在的语文教育,而是说怎样把语文课要求的规范性,和文学性很好的结合起来。

【行者寰宇评注】“船上有诚信、财富、荣誉”,无非借助了寓言象征而已。“行舟如人生”,而“诚信、财富、荣誉”却是再直白不过的东西。作家讲到最后心心念念还是他的“和文学性很好的结合起来。”否定语文也就是因为它“文学性的削弱”,以及老人家单纯的文学性思维满足不了语言逻辑的严谨产生的挫败感而已。可是纵观人类历史,文学是有天赋的人的游戏,绝多数人是拄着语言的拐杖行走在地球上的。正确的语言格式和正确的语言表达才会使得普罗大众更准确接近科学。

再谈《王蒙谈语文教育:我要是考作文,都能交白卷》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

因为作家在大大小小的场合反复宣扬他的理念,而应和者众,最终影响了语文教育。就今天来看这种影响是很不利于中国人学好标准的现代汉语的。

语文,训练学生讲好一句话,是一件根本性的事情。

再谈《王蒙谈语文教育:我要是考作文,都能交白卷》

语文,训练学生讲好一句话,是一件根本性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