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张爱萍笔下的金沙江边古驿道

南方丝绸之路,从成都一路向南到达会理,会理在唐代是越巂郡的会川县。从四川会理县向西南行,经过鹿厂、凤山营诸镇,就来到了当年丝路上盛极一时的重镇黎溪。黎溪,旧称三绛,汉武帝元鼎六年置县,是当时南方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和热闹的重镇。由于周边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黎溪的冶炼业相当发达,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开采者,黎溪也成为史称“中国银”的白铜、黄铜等金属矿产的重要交易集散地。

丝路古道从黎溪继续往西,就是金沙江的鱼鲊渡口,用皮船横渡水流湍急的江水,然后经过元谋、大姚、大理,抵达云南首府昆明。这里曾是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渡江之处,是唐代之前南丝绸之路在金沙江的渡口。如今在渡口修建了金沙江大桥,国道108从金沙江上跨越而过。

但到了宋以后,官道不再从鱼鮓渡口渡江到云南,而是改向南经过黎溪镇、松坪关、姜驿、火焰山、龙街渡,然后渡河到云南昆明等地。特别是明清时期,此古道发挥着重要的重用。

姜驿乡位于元谋县最北部,与四川会理县相邻,古道一直延伸到金沙江南岸的龙街渡。姜驿古道是南丝路上迄今为止保留较为完整的古道。古道顺火焰山盘旋而下,下到山脚的金沙江支流沙沟河边。过去,成群结队的马帮、商队来来往往,通过这条古道运送布匹、盐巴、茶叶等物品。山上有一座观音显灵寺,相当于一个驿站。在1987年进行文物普查时,考古队发现古道的一些石板上,还清晰地留有被马蹄长年累月踩踏而形成的马蹄印,由此也可见这条古道以前的繁忙和重要。

说起姜驿到金沙江边这段古道,明代《滇志》有很详细的描述:“渡金沙江北五亭达姜驿。初行谷中,沿溪而上,十里升火焰山,其高三十里,峰回路转,陡绝之处,翼以木栈。至山巅三里许即姜驿,驿久颓圮,近署茅屋三四家,后有夷寨,罗婺居之。昔从克酋叛,今虽就縻,尚凶狞可畏。江外地皆逼东川七州,蜀令不行,滇棱莫震,中辟通道,亦蜂腰之势也”。

1935当时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来到了龙街渡,苦于没有找到渡船,不能渡江。而先期从跤平渡渡江的张爱萍受命率领三军团第11团2营和团侦察排沿着金沙江北岸向西为一军团寻找渡口,并协助他们渡江。11团完成任务之后,他们又来到了姜驿,沿着金沙江边这一段古驿道,来到龙街渡口,准备阻击从金沙江南岸而来的国军。张爱萍在他的回忆文章中这么描述这一段经历的:

“在占领江驿(姜驿)分县之后,为警戒后方的安全,留一个连驻守江驿,其余在烈火般的太阳的照耀下,向龙街继进”。

“由江驿去龙街的行程并不很远,只六十里,上一下十五里的高山,下一个二十里的大山,经过十余里的狭长山溪就到了。这一个大山就叫火焰山……

下了火焰山,人们随着微微的凉风,并没有感觉什么热,我们的队伍慢慢地在一个狭长的久干无水的小河沟里行进着。这久干无水的小河沟,只有四五十米达宽,弯弯曲曲地十五里来长,两大山的石壁将它夹在中间,好像两道墙中的巷子一样。石壁之高,高出云表,石壁上无草木,也无旁的植物。好像乘轮船在巫峡的狂涛大江中探头望天一般的天边境况。这时快到下午四点钟了,虽是夏天,照理天气总不会像正午那样热。在这从孙猴子被火烧那年起就没流过水的河沟你却正成反比例,热气逼人,比别的地方正午还要厉害,热得人们淋头大汗,从头上脸上手上身上往下滚,窒息的空气使人们的脑袋发昏”。


探寻张爱萍笔下的金沙江边古驿道

上将张爱萍

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火焰山在他们心目中留下的如此深刻印象。这次探访古驿道,时节为冬季,故而感受不到火焰山的热,但仍然能感受到干燥的空气。

驱车来到姜驿的羊腊西,这个名字在史书都有记载,是个小村庄,村前有个小池塘。向当地老人询问古道的位置,被告知顺着小池塘旁边的公路,向南上一个坡,不到400米远,就是火焰山,右侧就有个土路的分叉道。据老人介绍,此路是1968年到1971年,花了三年时间修通的一条到龙街渡口的公路。但由于此路弯道太多,坡度太大,最近几年被废弃,到龙街渡的公路改由火焰山对面的山上经过。不过这条土路还是能通汽车的,而古道就在这条土路的下面。


探寻张爱萍笔下的金沙江边古驿道

羊腊西村前的小池塘


探寻张爱萍笔下的金沙江边古驿道

姜驿到金沙江渡口的古道线路


探寻张爱萍笔下的金沙江边古驿道

古道由此处开始下山


探寻张爱萍笔下的金沙江边古驿道

古道的位置


探寻张爱萍笔下的金沙江边古驿道

古道的规模宽度

这条古道宽度达到三米至四米,这个宽度在古代还是相当可观的规模,很多地方都切有石坎。道路的规模依然保留下来。只是有几个水毁路段,让整条道路不能通行,只能从旁边绕很远的路。

探寻张爱萍笔下的金沙江边古驿道

古道上的砌石


探寻张爱萍笔下的金沙江边古驿道

人工砌的坡坎


探寻张爱萍笔下的金沙江边古驿道

古道上的大树


探寻张爱萍笔下的金沙江边古驿道

半腰下山的路


探寻张爱萍笔下的金沙江边古驿道

远眺沙沟河、金沙江渡口

站在半山坡,可以远远望见张爱萍笔下描写的那个热浪滚滚的水沟,这条沟的名字叫“沙沟河”。今天看也是一条干枯的河流,没有水,小河的尽头就是龙街渡口。


探寻张爱萍笔下的金沙江边古驿道

金沙江龙街渡口南岸


探寻张爱萍笔下的金沙江边古驿道

金沙江龙街渡口北岸


探寻张爱萍笔下的金沙江边古驿道

今日龙街渡口依然繁忙

摆渡船依然承担着金沙江两岸人员车辆的来往,一部车摆渡费为30元。挺合理的价格。到了对面的江边乡,映入眼帘的一片狼藉,犹如2008年汶川地震看到的场景,这里到处都是瓦砾和残垣断壁,挖掘机在期间穿梭往来,马达轰鸣。由于位于四川省会东县和云南省禄劝县境内的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未来这里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居民早已搬迁安置至其他地方,目前正在对这里的旧房进行破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