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消費券4.5億元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祕密

杭州消費券4.5億元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2020年自進入1月遇到第一隻黑天鵝“新冠狀病毒”後,接二連三的黑天鵝事件接踵而來。從防疫到封城居家隔離,從停業停工到民眾的購物降低,從原油降價、美國股市連續斷熔到居民的消費觀望,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讓經濟走入低溫狀態。


杭州消費券4.5億元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從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1月份至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其中,商品零售下降17.6%。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防控,如何復甦經濟,拉動內需,促進增長成為政府和企業關注的不二話題。


政府補貼,發放消費券,杭州自3月27日期發放3日消費券拉動消費4.5億,再次成為網絡“熱搜”對象。在這4.5億的消費背後,10元的消費券為何撬動龐大的經濟效應?它背後藏著怎樣的秘密?

刺激消費經濟,為何使用消費券?


自從國內互聯網電子商務盛行,指紋支付、刷臉支付等技術的加碼,電子支付已悄然成為當下消費的通用途徑,電子消費券更是名副其實的支付憑證。除了時代變遷、技術升級、消費者習慣變化等,政府發放消費券有著兩重含義:

1、消費券的流通性


中國居民儲蓄率水準之高已是世界公認的。在2020年財經年會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名銀行前行長周小川稱,中國十年前儲蓄率達50%,現在是45%,仍是全球最高。


杭州消費券4.5億元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受中國文化、社會保障、金融發展水平、人們對未來生活的期望與當前水平的差距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儲蓄已成為大眾追求安穩的一種心態。


打破儲蓄的依賴,刺激大眾消費,消費券的優勢在於使用時間、空間、對象和使用範圍方面具有一定的約束力,比如消費券只能進行購買消費,不能像紙幣一樣進行找零,兌現;同時也不能像現金紙幣一樣可以用來儲蓄,更具有消費流通性。


抓住消費者免費午餐的心理,通過發放消費券從而增加民眾的消費支出,為老百姓保留一定權限的同時又讓財政資金保證回到最終消費。


比如杭州一家百貨有限公司一家辦公樓立地門店為例,27號發放首日早晨8點至12點,與同時段比銷售額環比增幅120%以上,客流環比增長105%,客單環比增幅120%。所以杭州消費券發放3日拉動消費4.5億,也充分體現了短期內消費券對經濟的積極作用,釋放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事實上,在很多歷史的經濟低溫期,消費券是政府在短期內刺激消費和拉動市場的一種常用手段,其立竿見影的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實踐效果。


杭州消費券4.5億元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 2009年杭州由於發放10億元消費券,使得杭州全年社零總額名義值增加約155億


• 成都發放的100元消費券,消費券轉化為真實消費的比率接近100%


• 3月17日南京發放消費券5天時間裡使用消費券3.4萬張,拉動消費942.93萬


當國內新冠狀疫情有效防控的同時,解封3個月的經濟暫停鍵,杭州政府再次拿起消費券這個武器,力圖儘快彌補有疫情帶來的影響,快速刺激大眾的消費慾望,讓市場迴歸正常的經濟運轉。

2、消費券的民生效應


經濟穩定和社會穩定是突破疫情影響的兩個重要工程。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是一個貧困人口比例較高的國家;在民生問題中,困難群體往往有著更多更強烈的訴求。


疫情爆發、隔離居家、經濟下滑、企業停工等對於低收入人群的影響更大,收入水平越低對無物價變化就越敏感,對消費越保守,進而影響人們的消費決策。


此次杭州部分消費券部分用於貧困弱勢群體,也是給予這個群體更多的關注和幫扶。因為從本質上來說,消費券是由地方財政出資補貼並作為信用擔保,向本地區居民發放的可以抵扣一定現金、主要用於消費目的的一種憑證。在某種程度上,消費券的發放減輕了弱勢群體的生活成本。


杭州消費券4.5億元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實際上,以往很多國家和地區在面對經濟受挫的情況下,消費券是政府對特殊人群的救濟幫扶手段,一定程度上緩解民眾的生活需求,產生民生效應。


• 美國早在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中就開始向困難群體發放食品券,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可以使用食品券購買食物


• 1999年,日本政府為應對泡沫經濟和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向15歲以上65歲以下以及弱勢群體發放“地域振興券”,發放總額達到6194億日元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四川省為登記在冊的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對象、城鄉重點優撫對象共三類人員約37.91萬人,每人發放等值為100元人民幣的消費券


正因為消費券的積極效應,杭州為一定數量的弱勢群體發放消費券就具有促進消費和社會救濟的雙重功能。從這個角度來看,杭州消費券既是刺激消費的一種手段,又是政府的一次惠民實踐。

10塊錢的乘數效應有多少?


杭州消費券在第一波操作中通過支付寶向民眾發放消費券卡包,每個卡包總價值50元(內含5張10元通用消費券),消費滿40元政府補貼10元。雖然補貼有門檻,但40元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但10元產生的乘數效應卻是樂觀的。


在經濟學中,乘數效應是一種宏觀的經濟效應,也是一種宏觀經濟控制手段,是指經濟活動中某一變量的增減所引起的經濟總量變化的連鎖反應程度。邊際消費傾向越高,消費乘數越大,也就是說居民越願意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就越大。

中泰證券分析師相關研報中表示,消費券或可讓消費增速超過8%。如果發放3600億元消費券計,並按照10-15倍槓桿區間進行估算,則可增加3.6-5.4萬億消費,會對社零總額的同比增速產生抬升作用。


杭州消費券4.5億元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 從2009年1月開始,經歷次貸危機以後的杭州先後發放了兩期消費券,使得杭州2009年全年社零總額名義值增加約155億元,也就是實際槓桿係數達到了15倍


• 2009年臺灣發放消費券帶,發放857億新臺幣消費券,乘數效逾1.5倍


• 曾經蘇寧、國美、話機世界等3家家電賣場和手機連鎖店回收的消費券額81.4萬元,帶動消費的小票額則441.7萬元,拉動放大效應為5.42倍


再看這次杭州的10元消費券,在大眾消費的同時設置補貼門檻從而刺激消費者必需品相關商品的連帶消費,以10元博取4倍甚至更高倍數的消費驅動、帶動經濟增長;通過支出的變化導致經濟總需求與其不成比例的變化,產生乘數效應。


上海金融學院副院長吳大器認為:“發放消費券是現在很多地方政府拉動內需的一種手段,而且這種方法是比較流行的。”

4.5億的消費釋放是否意味著市場回暖?


杭州3日消費券拉動4.5億元的經濟體現,有人說消費者購買力釋放,經濟開始復甦回暖了;有人說是消費者的積壓需求釋放,短期內刺激消費,不意味著經濟復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說法不盡相同。

杭州消費券4.5億元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受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居民消費受到抑制,春節假期及2月份消費市場受到衝擊。此前有相關人士預估:“被疫情抑制的消費需求約1.5萬億元,這些需求有望在疫情結束後逐步釋放,出現消費回補甚至報復性反彈。”


隨著全國疫情有效防控,杭州通過消費券拉動居民的4.5億元的零售消費。但從杭州消費券的使用情況開看,沿街門店、超市、便利店、餐飲等是消費券使用的“高頻地”。而這類場所的服務主要停留在民眾的生活消費品和必需品。雖然在短期內拉動了消費增長,但並不能篤定這是市場回暖的跡象,而是後疫情期的正常經濟釋放。


市場回暖的考量指標有很多,但是主導消費的長期因素是可持續增加的居民收入。


杭州消費券4.5億元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據相關財政報告顯示,2007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跳升到17.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也上升到16.8%。2008年雖然通脹大幅回落,但社消零售年度同比依然高達21.6%,居民的實際消費繼續擴大。


2011年全國各地大幅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個稅起徵點從2000元提高到3500元,當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達14.1%。在2010年消費的高基數效應下,11年消費並沒有明顯下滑,同比仍維持在17.1%的高位,這背後正是收入提高的支撐。


所以提高居民收入是增強人們消費能力、促進市場回暖的第一要素。雖然疫情對傳統消費和產業造成了階段性的衝擊,但杭州消費券4.5億證實了階段性消費刺激的經濟成果。


提高收入,在後疫情時代就需要推動科學有序復工復產,穩住就業,為消費提供源源不斷的經濟支持。解決居民的口袋經濟才能激發他們持續的消費慾望,釋放消費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