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乞丐啃樹皮為生,卻能讓秦叔寶向他下跪,李淵和他稱兄道弟

古人說: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聖人孟子也說過: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可見從古到今能成大事者,必然都會先經歷一番困苦坎坷,讓軟弱無能之輩到此原形畢露,而意志堅定、胸懷大志之人,卻能不為所動,為著心中的理想,甘願承受千般磨難,輝煌人生和曠世偉業,往往都屬於這樣的人。

一個乞丐啃樹皮為生,卻能讓秦叔寶向他下跪,李淵和他稱兄道弟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烽火連天的亂世中,讓億兆黎民飽受煎熬,但另一方面,卻也給英雄才俊提供了廣闊舞臺。隋末唐初湧現出的眾多英雄人物中,有一個人才幹超群,曾經獨霸一方聲震天下,擁兵數十萬,把隋煬帝打的叫苦連天。實力之強,聲勢之盛,一度無可匹敵,在當時的各派武裝勢力中,他曾是響噹噹的頭一號。

一個乞丐啃樹皮為生,卻能讓秦叔寶向他下跪,李淵和他稱兄道弟

熟悉隋唐歷史的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慧眼識人,識英雄重英雄,史稱“秦王府多驍將”,帳下匯聚了當時最優秀的一批文武人才。比如秦叔寶、程知節、羅士信、徐懋功等人。這些人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赫赫有名的瓦崗軍。在隋末亂世中,瓦崗軍一度憑藉強大實力和雄厚人才儲備獨佔鰲頭。瓦崗軍之所以能發展壯大,全靠一個人。此人就是瓦崗軍首領李密。

一個乞丐啃樹皮為生,卻能讓秦叔寶向他下跪,李淵和他稱兄道弟

別看李密名聲曾經如日中天,他可是沒少受罪吃苦。說起來李密也是名門之後,他出身隋朝官宦世家,曾祖父李弼,曾擔任北周太師、魏國公,爺爺李耀,受封為北周邢國公,父親李寬,受封為隋朝的蒲山郡公。可謂滿門顯貴。但這一切卻並未給李密帶來什麼實際好處。李密長大後,隨著父親的去世,家道中落,加之李密仗義疏財,《隋書》記載,“乃散家產,周贍親故,養客禮賢,無所愛吝”,萬貫家產最後一無所有。

一個乞丐啃樹皮為生,卻能讓秦叔寶向他下跪,李淵和他稱兄道弟

李密曾經出任隋煬帝身邊的東宮千牛備身,也就是侍衛,但因不被隋煬帝喜歡,結果被逐出皇宮,無以為生,被迫自己開荒墾田。後來隋朝大將楊玄感起兵造反,李密慕名前去投奔。可惜楊玄感為人剛愎自用不聽人言,李密的真知灼見往往被他當成耳旁風,結果一敗塗地。李密剛找了個飯碗又給砸了,還惹上一身官司,成為隋朝追捕的反賊,亡命天涯。

一個乞丐啃樹皮為生,卻能讓秦叔寶向他下跪,李淵和他稱兄道弟

從此李密步入人生的最低谷。不久之後他就被隋軍捕獲,準備押往京師交給隋煬帝懲處。李密急中生智,用僅有的金銀買通押送官吏,出錢買來酒食讓他們痛飲大醉,而後乘夜深人靜之時,“密等七人穿牆而遁”,從牆上鑽了個洞跑掉了。他先去投奔軍閥郝孝德,結果郝孝德不相信這個衣衫襤褸的窮漢有何本事,把他拒之門外,他又去投奔王博,人家也不願接納他。

空懷滿腹韜略的李密,此時已經身無分文窮困潦倒,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連下頓飯在哪裡都不知道,徹底淪為乞丐,飢寒交迫缺衣少食。《資治通鑑》生動記載了李密當時的慘狀:“密睏乏,至削樹皮而食之”。為了活命,李密不得不靠啃樹皮為生,甭提有多慘了。懷才不遇卻連飯都吃不上的李密,悲從中來難以抑制,寫下一首有名的《淮陽感懷》:“此夕窮途士,鬱陶傷寸心“,“眺聽良多感,徙倚獨沾襟”。

一個乞丐啃樹皮為生,卻能讓秦叔寶向他下跪,李淵和他稱兄道弟

備嘗艱辛的李密,最終苦盡甘來。他輾轉投奔到瓦崗軍麾下,當時的瓦崗軍還是一夥兵微將寡的山賊草寇,首領翟讓胸無大志才幹平平。李密到來之後,終於龍歸大海虎入深山,有了施展才華之地。在李密的籌劃帶領下,瓦崗軍日漸強大,擊敗隋朝大將張須陀,攻克隋朝糧倉洛口倉,使得瓦崗軍迅速成為當時武裝集團中最為強大的一個,秦瓊、單雄信、徐懋功等英雄人物匯聚一堂,成為李密手下,恭恭敬敬對李密這個昔日乞丐下跪行禮。

一個乞丐啃樹皮為生,卻能讓秦叔寶向他下跪,李淵和他稱兄道弟

李密在中原馳騁縱橫之際,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也在長安起兵造反。不過他們起兵之初,實力比之瓦崗軍相差甚遠,李淵甚至考慮和李密結為盟友,為此他專門寫信給李密,信中說“當今為牧,非子而誰?老夫年踰知命,願不及此。 欣戴大弟,攀鱗附翼”,親熱地和李密稱兄道弟。可惜的是,由於瓦崗軍內訌,李密殺掉翟讓,結果將士離心,實力日漸衰落,最終以失敗告終。不然的話,憑李密之才,很可能成為李淵李世民建立唐朝的最大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