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期美国是如何“吊打”日本的?


二战后期美国是如何“吊打”日本的?


美国对日本的定位很精准:一个岛国,一个资源短缺的岛国。

1

1937年10月,时任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长的河相达夫,赤裸裸地向国际社会宣告了侵华的目的:“当今世界存在‘占有国’与‘非占有国’的斗争,严重地表明原料、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如果不予纠正,在既得权利方面,‘占有国’对‘非占有国’拒绝让步,那末,解决的办法就只有诉诸战争”。

当时日本对资源饥渴到何种地步,从侵华日军每日作战纪要中哪怕缴获一根小铁棍、一小桶锡原料,都登记得详详细细,就不言而喻。


正因为当时的美国对日本定位精准,在二战初期,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就做好了准备;至后期,美国对日本基本上是想怎样打,就怎样打,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打得日本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2

1939年2月,侵华日军入侵海南岛,引起罗斯福高度警觉,认为日本“南进”已经开始,罗斯福力排众议,促成国会通过扩充军备案。

一是拨出巨款,快速地成立了一支两大洋(大西洋、太平洋)海军;

二是要求自1940年5月16日起实现飞机(战机)年产量达到5万架目标;

三是提出增加陆军兵力计划,确定到1941年7月、1942年2月、1943年4月,分别扩大到100万、200万、400万。


这个时候,美国超强的工业制造能力及雄厚人力物资资源展示得一览无余;至1945年,美国拥有近20万架作战飞机、海军舰艇吨位达到380万吨、武装力量达到1200万人。由此,美国由“国际孤立主义者”一跃而成为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

美国在最初交战失利后,依据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针对日本岛国特点,很快形成了独特的作战特色,简言之,即“围”、“堵”、“轰”。

3

“围”,就是大包围,围而不打。


二战后期美国是如何“吊打”日本的?


这就是1942年12月由麦克阿瑟所提出的著名“蛙跳战术”。以攻打拉包尔岛为例,1943年12月9日,随着空军基地修建完工,当时炸拉包尔的飞机开始可以起降,但拉包尔无疑是孤岛一座,为此,麦克阿瑟并没有硬拼,他认为封锁的目的已经达成,拉包尔已经丧失了它作为日军军事基地的效能,于是,美军对拉包尔围而不打,开始了在太平洋上一步一步的“蛙跳”,利用空中优势,实施围而不打、露头就打的战术。

仅塞班岛一役,美军就全歼包括当年那个指挥偷袭珍珠港战役的南云忠一在内的26000余名日军。

4

“堵”,就是大封堵,堵住岛国日本海上交通线,使其进不去,也出不来。


二战后期美国是如何“吊打”日本的?


美国海军战史曾如此形容堵的作用,“通过这种布雷(封锁海上交通线)作战,使得日本周边的海上交通陷入了完全的麻痹状态,断绝了其原材料及粮食输入,将日本逼到了失败的境地。”

战争后期,随着美国的进一步封堵,日本南方海上通道被迫全部关闭,只剩下连接大连及罗津(半岛)等港口海上交通线;为此,美军从1945年3月27日开始,出动了1150架次B-29轰炸机,布设超12000枚水雷,对日本战时经济进行了致命的打击;当时,日本的80%油料、88%铁矿、90%煤炭、20%粮食,几乎都要依赖进口。

至同年4月6日,日本便有超过8艘计500总吨级的船只触雷沉没,到5月2日则达到19艘沉没,39艘损伤,至5月因水雷而沉没的商船则多达66艘,总吨位为11万吨,受损船舶也有31艘,计10.6万吨;后来,美国又在釜山、清津等港口布设水雷区域,仅当时朝鲜半岛粮食主要集散港口罗津港外,美军便一口气地集中布下了420枚水雷。

至此,整个日本列岛便被完全封锁,救命的粮食和原材料运输,立即陷入停顿状态。

5


“轰”,就是大轰炸,即定期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


二战后期美国是如何“吊打”日本的?


自1942年4月20上午,16架美国B25轰炸机,从距日本海岸700公里的“大黄蜂”航空母舰上起飞,对日本本土进行了第一次轰炸后,就揭开了美国长达三年有余的对日本本土的大轰炸。

当时,为支援美国对日本本土大轰炸,中国在后方各地开始修建机场,最多达到100多个,仅成都一地就动员了50万农民为美军修机场。


战争末期,随着美军重新对马里亚纳群岛的占领,美军开始大规模地使用B-29型远程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了空袭,仅1945年3月10日凌晨,美军就一次性地出去334架次美军B29轰炸机进入东京,将该市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夷为平地,一半房屋烧于一旦。

美国当年“吊打”岛国日本,虽“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但对于后来者来说,如何进行岛屿、尤其是大岛屿作战,依然具有启迪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