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城内被当街刺杀的唐朝宰相,除了白居易无人请愿彻查

在大唐,宰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作为百官之首,宰相无疑比普通官员享有更高的待遇,无论是俸禄还是安全问题上。

但在唐宪宗时期,宰相武元衡在上朝的路上被刺客活生生割了脑袋。唐宪宗震惊之余立即下令,取消早朝,并召集相关大臣处理此事。

在长安城内被当街刺杀的唐朝宰相,除了白居易无人请愿彻查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刺客在刺杀成功后并未马上离去,他竟然又连砍御史中丞裴度三刀,直到裴度滚落路边水沟,认为已死,才速速离去。

不到半天的时间内,两位重臣一死一伤,长安城内一下流言四起,居民们惶惶不安,唐宪宗不得不下令封锁整个长安城,以便抓住刺客。

众所周知,像这种案件,目击证人的证词是相当重要。

而这位目击证人我们相当熟悉,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当时刚好在武元衡后面,因为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惨状,又惋惜武元衡英才早逝,他立刻上奏,请求捉拿刺客。

在长安城内被当街刺杀的唐朝宰相,除了白居易无人请愿彻查


按照道理,宰相在长安城内被当街刺杀,另一位重臣昏迷不醒,朝廷没有理由不追查凶手。

但当时,朝廷上除了白居易,满朝大臣没有一人上奏捉拿凶手。

看起来很荒唐是不是?宰相在大庭广众之下死无全尸,朝廷里却一片沉默。

事出必有因,当时的大唐并不安稳,淮西的平乱已经开始了一年多,却毫无进展。朝廷上对此分成了两派,即主站派和主和派。而武元衡和裴度则是坚定的主站派,对方能在天子眼下刺杀,那肯定是有备而来,谁都不想惹来杀身之祸。

虽然唐宪宗不喜欢白居易,但满朝文武的沉默无疑激怒了这位天子。他力挺淮西平乱,支持者却寥寥无几,眼下主站派的主要人物死于非命,暴怒的天子下令彻查此事。

在长安城内被当街刺杀的唐朝宰相,除了白居易无人请愿彻查


天子下令,长安城内各路人马开始行动起来。而负责查办此案的官员很快就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除了白居易和唐宪宗,竟无一人对此案有过议论。因此,办事效率异常低下,甚至一拖再拖。

原因很复杂,除了主站和主和两派之争,还有另一方势力希望淮西的战事不要结束,这样他们才能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再加上人人自危,竟形成了宰相被杀,却毫无动静的局面。

虽有白居易竭力请愿,但唐宪宗还是因为文武百官的阻拦而困扰。直到兵部侍郎哭着对唐宪宗说:“自古以来,没有宰相当街遇害却抓不到凶手,这是耻辱啊。”

在长安城内被当街刺杀的唐朝宰相,除了白居易无人请愿彻查


与此同时,受伤初醒的裴度也请愿彻查此事,这促使唐宪宗下定决心,并提拔裴度作为宰相,让他全权负责淮西的平乱。

到了事发的第四天,有人上奏一名名叫张晏的官吏与刺客的身形极度相似。而经过审问,张晏也承认了自己受成德的节度使王承宗委托,对拒绝接受贿赂的武元衡和裴度进行了刺杀。

按照道理来说,王承宗才是罪魁祸首,但因为长安连日的警戒,已经人心惶惶,唐宪宗不得以把张晏当做凶手斩首,以平定民心。

在长安城内被当街刺杀的唐朝宰相,除了白居易无人请愿彻查


一切似乎尘埃落定,但唐宪宗暂时对王承宗毫无办法。从安史之乱后,唐朝收到了空前的打击,国力已经不支持唐宪宗进行多战线的讨伐。而后不久,与淮西毗邻的平卢淄青节度使麾下有一小官投降,向唐宪宗告知了真正的真相。

原来早在一年前,节度使李师道害怕淮西被攻陷后唇亡齿寒,便计划刺杀主战派的武元衡和裴度。

此刻摆在唐宪宗面前的难题又多了一道,但收复淮西,讨伐李师道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