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滋润心灵,慰藉苦难灵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疫情、决心打赢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的时候,文化润物细无声,滋润所有人的灵魂。

文化滋润心灵,慰藉苦难灵魂


文化是一个地域最具魅力的传承和风骨所在。毛苌、毛遂、齐桓公等历史人物纷纷登场,向人们述说鸡泽悠久的历史。流传在这片土地上先贤智者的传说,连通着鸡泽的文化脉络。作者从大处着眼描绘燕赵大地南部小城鸡泽的风物人情,从细处落笔刻画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对家乡生活以及往事的回忆,书写时代与人世的变迁,以小见大、观照生命。

文化滋润心灵,慰藉苦难灵魂


故乡,或许早就在人的心底埋下了种子,因为汲取营养的根脉就扎在那里。乡村留下了作者年少时的欢乐与梦想……彼时的生活纯粹、简单。世事变迁,成年人的世界中诸多事情身不由己,城市与乡村、过去与当下的生活冲突,隐藏在作者内心深处,酝酿成愁绪,试图寻找出口。正如作者所说:“乡愁,是对山的依恋,是对水的缠绵,是对土地的热爱,是对亲人的思念,是对故乡的怀想。对于我,与村里的人们形同陌路,同村里的生活渐行渐远,才是最大的乡愁。”“挥不去的乡野情结啊,在骨髓里植根,在梦中萦绕,成了黑白照片,成了永远的寄托。”

文化滋润心灵,慰藉苦难灵魂


感叹时间流逝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时光渐渐远去,但记忆中的一些人与事却仍记忆犹新。这种情绪在《井台·扁担·缸》中有所体现:“人一上年纪,就爱回忆往事:回忆经历过的事,回忆相处过的人。”作者自称“糟老曹”,既是对自己半生的一次回望,也是一个不算总结的总结,体现出一种看淡俗世、返璞归真的心态。年过半百的“糟老曹”,沉积在心的思绪透过文字,如东流之水,自由奔放,无拘无束。

如某电视剧中有一句台词:“一辈子很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可这种心情很长,如高山大川,绵延不绝。”我想对家乡、对亲人的爱与思念,以及对文学的热忱,亦是如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