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哀悼《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看他留给我们2个学习秘诀

4月2日,惊闻被称为"汉字守门人"的郝铭鉴先生去世。

创办了《咬文嚼字》的他,曾悬赏1000元请人挑错别字,一生笔耕不辍,致力于汉字的规范和传承。


率领团队向新浪网上的12知名大V进行差错质疑,历时1年,笔下对象包括郭敬明、徐静蕾、郑渊洁、周国平等,其中的538条差错,最终被语言文字专家组认定。

做这些,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宣传语文规范,传播语文知识,引导语文生活,推动语文学习。"

郝铭鉴说:"如今汉字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手里,如何正视汉字的生存现状,提高汉字的文化地位,让汉字绽放出更为灿烂的花朵,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为此,他敢于向名人开炮,更敢于质疑"两会""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等的错误。

治学严谨、智慧机敏的他,虽然去世了,但观看网上的报道和他的言行,我却读到了学好语文的意义,和学习的2个秘诀:

清明哀悼《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看他留给我们2个学习秘诀

1 语文学习需要工匠精神

郝铭鉴曾说,"刊物虽小,但语文规范化'兹事体大'。我们办的是小丛刊,但需要的是大眼光。"

用大眼光去做好小事情,小事也能带来大影响。

生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但很多孩子对此不屑一顾,导致高考、中考失利,与梦想中的学校失之交臂。

不说填空、选择这类题,高考作文错别字扣分早在2008年就开始施行。

2017年,广东更是提出要在高考作文评价时,把"每3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改为"每1字扣1分上不封顶"。

看似简单的生字词,却决定了中、高考的分数和成败。

清明哀悼《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看他留给我们2个学习秘诀

而咬文嚼字的语文学习,也绝不是吹毛求疵或鸡蛋里挑骨头。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字使用不规范,看起来是极小的事情,但表达的含义却截然不同。

就拿古诗中常见的两个意象"燕"和"雁"来说吧,很多同学在默写时极易出错。

当经过咬文嚼字之后,我们会发现,"燕"指小燕子,是春的使者,多见于写春天的诗文,如"谁家新燕啄春泥""似曾相识燕归来"等。


而"雁"指大雁,多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和边地的荒凉,如"归雁洛阳边""衡阳雁去无留意"等。

用这样的方法来区分那些常见易错的汉字,记忆更加深刻,学起来也更有意思。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前段时间,日本所捐赠的防疫物品上的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当时我们惊奇于日本人对中国诗词的使用。

今天,如果我们不重视汉字的规范,未来某一天,相似的一幕将会重演。

《咬文嚼字》曾规定:每采用一篇稿子,至少要查阅三部工具书;每一期校样,至少要有十个校次;每一期成品,至少要有五人重新审读。

精益求精,求真务实,这种工匠精神正在让汉字的使用更加规范。

而重视汉字的书写和表达,这项语文基本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在繁琐的语文学习中,只要我们发扬郝铭鉴先生这种把小事做到精的工匠精神,一定可以发现文字背后的趣味和美。

清明哀悼《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看他留给我们2个学习秘诀

2 语文学习要紧扣热点,贴近生活

郝铭鉴先生说:"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在不断变化。"


尹东老师说:"语文是一条流向生活的河流。"

语文学习不是钻进故纸堆里去深挖细琢,也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与生活紧密相连,提高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语言文字更是因为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才更鲜活,更丰富。

每一年,《咬文嚼字》会推出当年的"十大流行语",如"高富帅""躺着也中枪""元芳,你怎么看""套路""洪荒之力""吃瓜群众"……

这些智慧、形象刻画生动诙谐的词语,不断丰盈着语言库,也让文字不再高冷。

紧扣社会热点,与生活紧密相连,也正是语文学习的妙义所在。

清明哀悼《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看他留给我们2个学习秘诀

都说,天地大舞台,处处皆语文。

语文学习,只要打通与生活的边界,就会变得有趣而有意义。

2017年,清华附小学生对苏轼的课题研究走红网络,成为当时热议的焦点。


一群六年级的孩子,不仅通过吟诗、写字、作画了解苏轼,还通过调查分析,写出了一系列视角独特的论文:


《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苏轼的朋友圈》等。

高大上的题目,详实的资料,让很多大人都自叹弗如。

语文学习和现代化手段相结合,焕发出新的光彩。

清明哀悼《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看他留给我们2个学习秘诀

学习不只在课堂,更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把语文的种子埋在心里,时时刻刻皆学习。

但与时俱进的同时,郝铭鉴先生更告诉我们要需要学会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他说:"在我们语言生活中存在负面的东西,不规范、不正确、不健康的东西,你要对它及时地制止。"

低俗、粗俗的网络用语,污染耳朵,污染文章,更降低了品味。

提高分辨能力,善于接受新事物,郝铭鉴先生是倡导者,也是推动者。

逝者已矣,但他对学术的态度,对汉字的坚守却让人永远铭记。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用先生教的方法:咬文嚼字学语文,精益求精求真理,让语文学习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充满生机和活力。

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规范汉字的践行者,让汉字的魅力恒久流传。

想知道更多识记生字词的方法,更快更准确地记住语文生字词,可以关注来川旗舰店,或者点击下面的链接。

如果你在语文学习上有什么困惑,也欢迎私信给我,或在留言区与我交流。阅读支持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再次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