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事件回顾(21):贵州2017年8月28日远程碎屑流事件

2017年8月28日,中国贵州省纳永县的一个村庄发生了一场大型岩石碎屑流。 从山脊上分离出约500,000 m³的岩石,在较早的滑坡所产生的碎屑上滑动并掩埋了几栋建筑物。 严重破碎的岩体最终形成了800,000立方米的沉积物,厚度达4 m,造成死亡26人,失踪9人。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21):贵州2017年8月28日远程碎屑流事件

碎屑流现场影像图


地理环境背景

普萨(Pusa)滑坡沿陡坡发展,山脊高程达到2170 m ,脚位于1800 m . 该地区以中低海拔山区地貌为特征,显示出严重的侵蚀迹象。 气候属亚热带和季风影响,年平均气温为14°C,年降水量略高于1200 mm,主要发生在夏季。 该地区靠近长江的二级支流水工河,并有许多小沟壑和几条大溪流。

该地区露头的地层包括:(i)下三叠纪叶朗组(T1y),由石灰岩,粉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组成; (ii)上二叠统的长兴至大隆组(P2c + d),由粉质泥岩,石灰岩,泥质粉砂岩和煤层组成; (3)上二叠统龙潭组(P21),由泥质粉砂岩,碳质泥岩和煤层组成。普萨滑坡在夜郎斜坡内向N40°–50°E延伸的倾斜倾斜斜坡上发育,在该位置地层以N80°E /SE∠5°–10°的姿态向内缓慢倾斜。软硬(例如泥岩-石灰岩)夹层岩体是中国西部的共同特征。普萨煤矿直接位于下坡。在龙潭组发育的几个煤层(共六层,总厚度为8 m)中发生了开采,其方位与地层的方位一致。

在该区域发现了三个断层。 F1和F2在滑坡源区的陡坡以下发展; F3位于斜坡东北400–500 m。但是,断层位置与滑坡发生之间没有联系。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21):贵州2017年8月28日远程碎屑流事件

研究区地质图

遥感影像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21):贵州2017年8月28日远程碎屑流事件

多时相遥感影像图

变形过程

(1)2009年9月至12月

欧阳和Lan等人(2009)在震源区后面发现了一条大裂缝。根据作者的说法,此裂缝和其他裂缝自2006年以来逐渐发展并扩大。大量的岩石块(每个最大0.5 m3;总共约3000 m3)掉落,高度下降了约80 m(欧阳和王2010)。

(2)2013年

无人机图像显示源区域的植被覆盖被破坏,并且在后部出现了一些大裂缝。图中的#1和#2裂纹将划定滑坡的后边界。在2017年滑坡之后,#1裂缝将延伸约180 m的长度,并将打开以形成一个宽34 m的槽。源区的右翼(观察从上坡到下坡的坡度)在2013年已经被一个自由表面所界定,而左翼仍与山体相连。从7号裂缝的下坡处发现了一个较早坍塌的小堆积体。

(3)2014年3月。

Google Earth图像(2014年3月18日)显示6号裂缝的宽度略有增加,而其他裂缝则没有进一步发展。在源区侧面7号裂缝下方的V形通道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滑坡沉积物。

(4)2015年4月

Gaofen-2图像(2015年4月4日)显示,除了坡顶上预先存在的裂缝外,在源区的顶部还可以识别出另一个小的塌陷。在水平投影中出现约130–150 m的跳动后,塌陷的材料沉积在斜坡的下部。

(4)2016年6月

可能受到雨季水渗透的影响,在源区右翼发生了大面积塌陷(图4f)。大型的单个街区,土壤和碎屑物料跑了约100 m,并阻塞了一条乡间小路(Wang等,2016)。

(6)2017年7月

发生了几处崩塌,碎屑完全覆盖了坡脚趾。从沉积物的前端到原始斜坡脚趾的距离估计约为150-170 m,左侧面的碎屑展现出最长的跳动。在图4e–h中,我们看到了2017年滑坡事件发生前后的源区地貌特征。

(7)2009年12月

尽管陡峭的顶部已经出现了大的拉伸裂缝,但前部仍被茂密的植被覆盖(图4e,f)。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6年6月。然后,到2017年7月,植被被破坏并被岩石碎片覆盖。

(8)2017年8月28日

发生了碎屑流,陡坡向后退缩约40 m。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21):贵州2017年8月28日远程碎屑流事件

物源区变形过程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21):贵州2017年8月28日远程碎屑流事件

灾前灾后地形变化图


成灾机理

在事件发生之前,由于拉伸裂缝的发展,使几块岩石与基岩隔离开来,发生了几次小崩塌。 源区域的右侧面首先分离,然后是左侧面(图b)。 小坍塌之后,在块体下部的下部出现亚垂直裂缝,然后彼此互连(图c,d)。 这很可能是由于已经从基岩断开的岩体受压(仅靠重力作用)引起的。 此时,整个块开始倾覆(图e)。 它加速并破碎(图f),并最终高速崩塌。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21):贵州2017年8月28日远程碎屑流事件

成灾机理示意图


参考文献

题目:The long runout rock avalanche in Pusa, China, on August 28, 2017: a preliminary report

作者:Xuanmei Fan, Qiang Xu, Gianvito Scaringi, Guang Zheng, Runqiu Huang, Lanxin Dai,Yuanzhen Ju

期刊:Landslides

DOI:10.1007/s10346-018-1084-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