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方方系列3:我們為何要那麼警惕方方和她的日記?

(本篇接續評方方系列1,沒看的可以去點開看本號:明人明察)

八、方方的日記,不能僅僅看作是一種文化現象,而是一種政治現象。

文化作為一種思想的載體,如果承載著反體制的政治使命,那破壞性是很大的

美國總統里根,在談到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鬥爭時說:“最終的決定性因素不是核彈和火箭,而是意志和思想的較量”。這句話換種方式表達,意思就是:在制度安全方面,拿筆桿子的敵人,比拿槍.杆子的敵人,更可怕。

美國是最重視意識形態的國家。

美國人抓意識形態,做到了天天抓,月月抓和年年抓,自麥卡錫運動之後,意識形態工作從未真正有過鬆懈。

2013年3月22日,美國教育部下屬機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網站的 “每日語錄”一欄中引用毛主席“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而不倦’”的名言,就因此遭到猛烈抨擊。連美國參議員都出面要求教育部必須解釋為何引用“共.產主義者”的話,最後該中心網站被迫刪除這句話,換成了林肯的一個警句。美國教育部代理新聞秘書還專門公開表明態度,表示這次引用“很糟糕”。

美國是不會給反美國體制人士類似方方享有的言論自由空間的,但這不妨礙方方粉絲們繼續抱怨中國言論不自由,認為美國等西方國家才是他們的自由理想之國。

方方們不但雙標學美國學的惟妙惟肖,在對待不同觀點的態度上,也是有樣學樣。他們可以批評一切,但別人不能批評他們。對自己是自由主義,對別人是限制自由的主義。

這就是自由派的言論自由本意。

如果方方們這些人真的掌握了足夠的權力,他們是絕對不會允許質疑和反對他們的人享有他們今天這麼大的自由空間。看看方方對待質疑和批評的態度,就不難得出這個結論。

喜歡雙標者不但偽善,而且還特別專橫。

不但專橫,還善於偽裝“弱者人設”。

支持方方的人,不要真的以為方方的“弱者人設”,方方不是弱者。她不但可以享受特權,而且從話語權看,她就是真正的強者,質疑方方的一方,才是弱勢的一方。

知名博主網眼八分齋進行過統計,發現:

方方和方方日記有關的信息,海內外合計【13.7億條】。按照長尾數據計算,則超過【30億條】。

報道方方日記內容的海外媒體,含美國之音在內共計有【417家】,國內媒體網站新聞共計有【4761篇】,推特上的相關的信息【15278條】,國內參與的頭部賬號有【3479個】。

網眼八分齋的結論是:方方日記獲得媒體領域廣泛的支持。從可以動員的信息力量上,方方日記的力挺方佔據絕對優勢,屬於集團軍信息作戰;質疑方屬於信息游擊隊,雖然有自發的聯動,但整體信息力量懸殊。

這就是我們在系列文章第一部分,為什麼說方方日記的關注度,並不是自發形成的原因。

這是一場至少是大型規模的輿論戰役。

方方背後是境外媒體、境外資本媒體和部分D媒。

質疑方方的一方,只有網民自己,背後只有自己的影子,手上只有土槍土炮、小米加步槍。

方方明明是強勢人物,卻啟用“弱者人設”、“受害者角色”,明明得到那麼多資本媒體,還有好幾家央媒的支持,還時不時暗示自己受打壓,控訴自己如何受限制,僅就這一點,就說明方方人不誠實。

這種人設,是為了塑造悲情,增強感染力準備的。如果人們意識到是一個是一個財政供養的廳級老太太,在不停的哀怨,控訴體制,那效果會好嗎?為了文字渲染力,必須讓自己示弱;不但要讓把自己塑造為弱者,還要承擔受害者角色。

這樣,就為自己站在控訴者的位置上準備好了條件。

這些技術處理,還是很有效果的,讓很多她的讀者以為方方是和自己一樣無助的人,拉近了距離,產生了共鳴。

方方寫日記其實沒有什麼壓力,質疑和批評她的倒是壓力很大。自發的游擊隊面對正規軍的聯合作戰,能沒壓力嗎?

每次看到有方方的粉絲過來留言,說方方是多麼需要勇氣,為底層人民代言,我就覺得這粉絲太可憐了。被人侮辱了智商,還不知道。

這場疫情,已經把長期被輿論話語權用媒體鐵幕遮蔽的世界真實一面,暴露在世人面前。

沒有對比就沒有鑑別,中國的體制優越性,從來沒這麼清晰過。

疫情對全世界的考試,中國的答卷是最有說服力的,靠的就是毛主席那代人創建的體制優勢,這個體制雖然經過很多改變,但動員能力和組織能力,依然是世界一流,遠超西方體制。

就是這個被方方們怎麼都看不上眼的制度、看不順眼的體制,因為中國應對新冠疫情的果斷舉措,引起了日本媒體的高度評價。有日媒對此評論稱,中國強大的動員力是不可戰勝的;還有日媒稱,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已經是一個不可以作為對手的國家,從而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制度自信很重要,不是我們做的不如西方國家,而是在媒體的描述之下,總是讓人感覺西方的月亮更圓。

這就是掌握了足夠強大的話語權之後,事實真相就不那麼重要了,因為話語權背後的力量需要的事實是可以通過媒體的話語權制造出來,可以對事實真相進行解構之後重新組合,形成所需的真相。

要不是這次疫情的規模和烈度,以及西方國家應對疫情的表現實在是乏善可陳,導致中西之間的強烈對比超出了媒體的駕馭能力,讓真相終於從長期籠罩的媒體迷霧當中穿透而出,我們很多人還會對自己的制度缺乏自信。

為什麼方方背後有那麼強大的話語權助力,方方日記還是引發了那麼大的爭議,而且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小米加步槍的質疑一方,讓方方除了野蠻的批發“極左”標籤沒有好辦法,就是事實教育了人民,事實和道理不在方方那邊。

別看方方這些人對別人批評起來頭頭是道,如果真讓他們這幫人管理國家,以他們的水平,連現在的英美等西方國家都不如。

他們除了抄襲西方,模仿西方,看西方國家的臉色行事,從來就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東西。

他們要中國移植西方的制度,並不能夠讓中國變成美國,變成德國,變成英法,最好的結果是變成一個大號的烏克蘭,甚至是被大卸幾塊的南斯拉夫。

其他先不談,如果這次疫情之前,中國真的實行了西方的體制,那麼中國付出的代價,會比現在大十倍,幾十倍。意大利人口只有中國的二十分之一還不到,新冠肺炎患者已經超過中國最高峰值,死亡人數超過中國。意大利還是西方國家中醫療水平比較強的國家。

就照這個水平計算,中國的體制讓人民少遭受多少痛苦,減少了多少家庭的破碎,讓多少人由此避免失去親人的痛苦。

方方們假裝看不到這些,他們使用完美主義的標準,認為中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認為中國抗擊疫情只有結束,沒有勝利,只有傷痛和苦難,連起碼的實事求是都沒有。

中國在疫情初期也有失誤,但失誤是局部的(這不等於放棄追責),而且是很快就得到糾正。西方的失誤是全面的整體性失誤,伴隨著幾乎整個過程。

中國的體制不完美,完美的體制根本不存在。因為不完美被集中放大負面一直控訴,一再否定,還要引導中國走向比中國問題更多的西方體制。

如果中國實行方方粉絲那樣的西方體制,讓他們管理這個國家,只能讓損失更大,形勢更壞。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前面說方方們的“批評”沒有建設性,只有破壞性。

因為他們的目的就不是為了中國更好。

只要看看這些人在中美的衝突中,站在哪一邊,是和趙立堅站在一起,還是在趙立堅背後向他開槍,就知道答案。

對中國都沒有感情,為了精神祖國就旗幟鮮明地站在了生於斯長於斯的國籍所在國對立面,這樣的人會為了中國變得更好而求變革?


一個方方並不可怕。方方問題的最為要害之處,還不在於她本人反體制,而是她作為體制人反體制。

方方是有級別的、從財政上拿工資的,住著湖北文聯大院的房子,這也是體制內一定級別的人才有的權利。

方方的體制身份,是方方現在用心淡化的。因為她要以反體制身份,才能引起更大的流量支持。

方方日記的流量,需要力量去推動。只有反體制的身份,才能得到這麼大力量的支持。


九、不忘前車之鑑,吸取別人的教訓

端體制的碗砸體制的鍋,這種現象在前蘇曾經是比較普遍的存在,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前蘇從地圖上消失了。

一戰後十六個國家聯合軍事幹預、二戰強大如納粹德國的進攻,都沒有讓前蘇倒下;但是有了內部人反體制,前蘇就分崩離析了。

前蘇成為歷史之後,西方媒體定調,把前蘇解體說成是民意的勝利。其實這是徹頭徹尾的謊言。根據前蘇最後一次全民公投的結果,接近80%的前蘇人支持保留聯盟。

評方方系列3:我們為何要那麼警惕方方和她的日記?

評方方系列3:我們為何要那麼警惕方方和她的日記?

解體前蘇是對民意的最大背叛;但是一向喜歡用民意說話的西方媒體,這次就不把前蘇的民意當回事了。

前蘇解體,西方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促使前蘇解體的主要力量還是來自其內部,是前蘇內部體制人讓強大的前蘇不戰自潰。

1991年6月,美國一個社會問題調查機構在莫斯科做了一個關於意識形態問題的調查,調查對象是掌握著權力的黨政要員。分析結果是:12.3%的人具有民社觀點,擁護改革;76.7%認為應實行資本主義。

前蘇全民的77%敗給關鍵少數的76.7%。

前蘇倒下了,真正陷入悲劇的是誰?當然是老百姓,他們失去工作,失去原來的福利,面對通貨膨脹,甚至連食物都是問題,很多家庭變賣財產,僅為求一飽。前蘇地區的人均壽命降低了四歲,這是隻有一二戰那樣規模的戰爭才有的現象,想想有多麼慘烈。

國家沒了,精英們大撈一筆,俄羅斯等前蘇共和國的寡頭集團迅速形成。

繼承前蘇主要遺產的俄羅斯,一度虛弱不堪,這些年主要靠吃前蘇的老本,以及依靠資源作為主要收入來源,這還是普京上臺,重新掌握了關鍵的能源資源,在政治上比較成功的清理了體制內的親西方實力,才止住了下滑,阻止了繼續崩盤。

前蘇解體是少數精英的狂歡,但更是多數普通人的災難。

有前蘇的前車之鑑,中國的普通民眾對方方這種有著體制身份卻反體制的人特別警惕的原因就在這裡。

沒有任何外部力量能夠阻擋中國的前進,能夠阻止中國的崛起。

只有內部出問題,才能讓中國止步。

慶幸方方們還沒有最終達到目的吧,否則,代價是不可承受之重。

警惕方方們已經有的能量吧,否則,未來的代價還可能不可避免。

愛這個國家,就絕不能允許前蘇的悲劇在中國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