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之戰徐晃大敗,曹操為何不派許褚戰顏良,一定要等到關羽趕來


白馬之戰徐晃大敗,曹操為何不派許褚戰顏良,一定要等到關羽趕來

曹操影視形象

白馬之戰是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是曹操首次擊敗袁紹,激勵士氣的關鍵性戰役。起初,面對北方霸主袁紹,很多人都不看好曹操集團,即使曹營中的文臣武將也大多沒有信心戰勝袁紹,多持質疑的態度。比如北海孔融之輩就對曹操非常沒有信心,一心想勸其向袁紹低頭求和。

當然!曹營中並不止孔融一人懼怕袁紹,大部分人的想法都跟孔融一樣。支持不向袁紹妥協的,僅僅只有荀彧、郭嘉、荀攸等少數派。所以!這一仗是曹操起兵以來,最難打的一場硬仗。雖然曹操的最終決定是不向袁紹妥協,但其內部的意見不和、士氣低落等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上的解決。而白馬之戰的勝利給了曹軍很多的信心,使他們看到了戰勝袁紹的希望。

因此,這一戰的勝利非常重要,是曹操能夠取代袁紹成為北方霸主不容忽視的環節。其影響力不亞於官渡之戰。

白馬之戰徐晃大敗,曹操為何不派許褚戰顏良,一定要等到關羽趕來

顏良影視形象

——然而!河北軍中有一勇將,首戰便幾乎擊潰了曹軍。

此人名叫顏良,是琅琊臨沂人,後加入河北袁紹集團,號稱河北軍中第一上將。其勇力絕倫,常被袁紹盛讚為“勇冠三軍”!

袁紹拜顏良為先鋒主帥,舉十萬大軍包圍白馬,白馬守將劉延難以抵擋,派人向曹操告急不斷。曹操於是親率大軍馳援白馬。兩軍對陣之際,顏良神威天助,三合斬殺健將宋憲,一合斬殺健將魏續。即便曹營中常以勇猛著稱的徐晃,亦被其二十合打得毫無招架之力。曹軍中見到此番景象,盡皆慄然不已。曹操於是慌忙鳴金收兵,多日內閉門不出。

我們前邊也說了,這一戰對曹操來說至關重要。如果這次不能擊敗顏良,那麼將士們的士氣就會更加低落,主和派則會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如此下去,曹操必定會徹底輸掉這場北方霸主之爭。所以不容有失,必須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能作出決定。

白馬之戰徐晃大敗,曹操為何不派許褚戰顏良,一定要等到關羽趕來

許褚圖片

那麼!曹操為何不讓許褚出馬,一定要等到關羽才肯出戰呢?

我們都知道,自打典韋死後,許褚就是曹營中名副其實的第一猛將。但是!許褚曾經與徐晃單挑五十合不分勝負,說明其武藝略弱於顏良。曹操如果派許褚出戰,很有可能也不是顏良的對手。如果許褚能打平顏良當然是好事,可一旦許褚失敗了呢?那麼問題就非常嚴重了。曹營第一猛將都失敗了,那些明知武藝不如許褚的人,就再也不敢正視顏良了。

——只要許褚失敗,即標誌著曹營諸將的全體失敗。曹操將會面臨無將可用的窘境。所以即便沒有關羽,曹操同樣不可能讓許褚出馬。

——然而!不讓許褚出馬沒有問題,但是鬥將只不過是戰役中的某一個環節,既然鬥將不是顏良的對手,那麼就不要鬥將。可以把鬥將改為混戰,將武力的角逐轉換為智謀的比拼嘛!當年的劉關張鐵三角都失敗了,如今區區顏良,何不以智謀取勝呢?

戰機稍縱即逝,曹操為何寧願在此空耗多日,也一定要等到關羽出馬呢?

白馬之戰徐晃大敗,曹操為何不派許褚戰顏良,一定要等到關羽趕來

關羽影視形象

——此計乃程昱所獻,其目的大概有三

第一、關羽心歸劉備

顏良之勇是曹操親眼所見,其二十合擊敗徐晃的戰績,無論讓誰出戰都沒有必勝的把握。不如死馬當活馬醫,讓關羽出戰,反正關羽早就說過必不久留曹營。讓關羽與顏良兩強相併,無論誰輸誰贏,對曹營來說都不會有太大的損失。顏良亡則贏袁紹,關羽亡則除後患。

第二、驗證關羽的能力

程昱勸說曹操的時候,原內容有這麼一句“如勝則重用,如敗則決疑!”既然曹操對關羽的待遇異於常人,常常招致眾將的不滿。那麼如今就是考驗關羽的時候。如果關羽勝了,即可以加大招攬力度,亦可以使其他眾將服氣。如果關羽敗了,即說明曹操看走眼了,倒不如早早決疑。

白馬之戰徐晃大敗,曹操為何不派許褚戰顏良,一定要等到關羽趕來

曹操影視形象

第三、借關羽之手除掉劉備

劉備在袁紹處,曹操大概是知道的。當日劉備只帶三十騎狼狽逃出徐州,走的正是青州路。而在青州路攔截劉備的,則是曹魏大將樂進。即說明曹操知道劉備肯定要往青州路投靠袁紹。被樂進大殺一陣之後,劉備匹馬往青州路正北方向逃了,青州附近的四州都是袁紹的管轄範圍。說明劉備只有投靠袁紹這一條路。而且他之前是袁紹的盟軍,只有袁紹會收留他。

後來文丑被關羽斬殺,袁紹大怒要斬了劉備。劉備即道出了其中的端倪“今知背在明公處,恐其協力攻曹,故特使關謀誅殺二將。公知必怒,不肯助兵。此乃借明公之手而殺劉備,斷絕仇人,以除後患,願明公思之。


如此看來,曹操不讓許褚出戰,一定要等到關羽從後方趕來,並非簡單的從武藝方面考量。而是程昱的一條“一石三鳥”之計。一則規避曹將被斬的風險;二則考驗關羽的能力;三則借關羽之手斬殺劉備。——不得不說,漢末三國時期爾虞我詐,處處都可能跌入陷阱。程昱的一石三鳥之計,險些讓關羽親手斬了自己的大哥劉備。

本文完!感謝您的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