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柑橘第一大危害果面光潔度害蟲薊馬發生和防治

薊馬類害蟲喜溼暖、乾旱的天氣,一年四季均可 為害作物。近年來,隨著柑橘種植規模的擴大和 “暖冬”成常態,薊馬特別是黃薊馬和花薊馬已成為四川柑橘區柑橘花期和幼果期的重要蟲害。果實受害後造成大量花皮果和風癬果影響柑橘的產量和質量。

花期柑橘第一大危害果面光潔度害蟲薊馬發生和防治

柑橘薊馬特性


薊馬由於體型微小而繁殖力極強,可在短期內大量暴發為害。薊馬對柑橘的為害 一般表現為成蟲和若蟲針對柑橘的花、幼 果、嫩梢、葉片進行為害,其中以花和幼果為主。為害柑橘葉片時,受害葉片失綠,中脈兩側形成灰白色條斑,嚴重時葉片下垂、扭 曲;為害花和花蕾常以盛開期的花為主,導 致受害花或花蕾提前脫落;為害幼果時, 幼果果蒂周圍易形成灰白色的疤痕,嚴重影響外觀品質。不同地理位置或不同薊馬對 柑橘的為害部位及影響也有差異,有研究表明為害柑橘的薊馬有的只對花進行危害並不對果實表面造成傷害,而有的不僅為害花 也為害幼果造成灰白色疤痕,比如八節黃薊馬和禾薊馬。

花期柑橘第一大危害果面光潔度害蟲薊馬發生和防治


四川薊馬生育史


薊馬在四川柑橘產區一年發生5~8代,其中金沙江流域一年發生7~8代,長江流域一年可發生 5~7代,川西地區一年可發生4—6代,主要以卵在柑橘新葉組織越冬。每年3~4月越冬卵孵化為 蟲,在嫩葉和幼果上取食為害。薊馬為害柑橘週年主要有2個危害高峰期,第一個為4~5月的花期, 第二個為5~6月的幼果期。柑橘園第一、二代發生較整齊,也是主要的危害世代。以後各世代重疊明顯。一齡幼蟲死亡率高,二齡幼蟲是主要的取食蟲態。幼蟲老熟後在地面或樹皮縫隙中化蛹。成蟲較活躍,尤其晴天中午活動最盛。生長的最適溫度為 23—28℃,溼度為40%~70%。成蟲產卵於嫩葉、 嫩枝和幼果組織內,產卵處呈淡黃色,每雌一生可產卵20~70粒。秋季氣溫降低到17c以下時停止發育,薊馬進入越冬狀態。

花期柑橘第一大危害果面光潔度害蟲薊馬發生和防治


化學防治方法


利用化學農藥防控薊馬依然是當前主 要的防治手段。生物源農藥的使用在有效 殺滅薊馬的同時,可減少或避免對環境的影 響。同時,輪換施用農藥可延緩薊馬產生抗 藥性。比如在臍橙果園可選用滅掃利、敵殺 死、魚藤精、速滅殺丁等輪換使用進行防治 。同時,有報道表明針對柑橘上的柑橘薊馬、八節黃薊馬使用2.5%溴氰菊酯乳油、 10%氯氰菊酯乳油、40%樂果乳油、1.8%阿維 菌素乳油、25%吡蟲啉可溼性粉劑等均有很好的效果。48%樂斯本乳油對棕櫚薊馬防控效果也很好。針對西花薊馬的化學防治藥劑篩選較多,鑑於傳統擬除蟲菊酯類、有機磷類等多種類型農藥對西花薊馬已經產生抗性,推薦使用多殺菌素引。而針對花薊馬,因其群體聚集在花內危害,噴施化學 藥易造成落花,因此應選擇以生物農藥和低毒高效的農藥為主,可選用具有胃毒、觸殺及滲透作用的農藥。例如1.8%阿維菌素水乳劑3000倍液或,啶蟲脒,噻蟲嗪,噻蟲胺,蟲蟎蜻等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