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美國:從未見過如此慘烈的景象

3 月 26 日,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上空空蕩蕩 郭克攝 / 本刊 ◇“在抗疫方面,我們從第一天起就落在了後面。”

瞭望丨美國:從未見過如此慘烈的景象

◇政治體制對現實的綁架和社會思維的慣性使美國在抗疫上陷入被動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正不斷加劇。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4月2日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日16時(北京時間3日4時),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升至236339例,是目前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其死亡病例為5648例。 紐約州的確診病例已經超過8萬並仍在迅速增加,成為全美疫情“震中”。位於紐約市皇后區的埃爾姆赫斯特醫院因收治人員多、死亡人數多,引起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高度關注。他描述說,自己以前從未見過如此慘烈的景象,“(醫院使用)冷藏卡車,是因為屍體太多了,他們無法處理(那麼多)屍體”。

瞭望丨美國:從未見過如此慘烈的景象

從記者駐地到這家醫院,步行只需10分鐘,遠遠就能看到門口蜿蜒的長龍,絕大多數排隊的人都戴了口罩,但人們之間的距離很近,完全達不到政府提示的一米五到兩米的標準。這樣的場面,確實令人揪心。 紐約已仿若“戰區” 4月1日,在紐約市布魯克林中心醫院外,工作人員用叉車將裹著新冠肺炎亡者屍體的白色袋子送上殯儀館的廂式貨車、車上的殯儀館工作人員用手提起裹屍袋依次置放的照片在報紙和網站上曝光,標題令人毛骨悚然:屍體拖拽駭人聽聞,殯儀館警告“屍滿為患”! 這是典型的紐約小報風格,但是有圖為證,不由得大家不信。這和前幾天關於埃爾姆赫斯特醫院的運屍報道相呼應,給全城罩上了一層恐怖氣氛。 當地媒體還採訪了一位按照911熱線電話的要求在皇后區——紐約市共有五個區,其中皇后區的疫情最為嚴重——上門接診的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她說紐約已經仿若一個“戰區”,而接診的工作就是“戰地分流”。“把患者送進醫院就等於是讓他們送死”,因為醫院裡人滿為患,無法及時、充分就診,同時,患者對醫院遲滯的服務和醫療物資的短缺也不滿意,經常“對著醫護人員吐痰、說髒話、咳嗽”。

瞭望丨美國:從未見過如此慘烈的景象

紐約的絕大多數醫院床位短缺。全國其他醫院因為關鍵醫療物資短缺而造成患者不能及時接受全面診療的情況也屢有發生。 醫療物資極度短缺已經成為抗疫瓶頸,尤其是被視為“保命神器”的呼吸機極度匱乏。紐約的州長和市長都曾因為這個問題而招致公眾質疑,他們無以應對,只能“甩鍋”給聯邦政府。特朗普4月2日再次動用《國防生產法》授權,指令聯邦政府協助6家美國製造商生產呼吸機。此前的3月27日,特朗普曾動用《國防生產法》授權,要求通用汽車公司生產呼吸機。 蒙大拿州州長則公開表示,因為檢測試劑盒不夠用,所以該州無法充分排查那些曾與確診病例有過接觸的人群。

瞭望丨美國:從未見過如此慘烈的景象

華裔佔全美人口的比例不到2%,但卻是最先團結起來、積極募捐、助力抗疫的少數族裔。115名華裔餐飲業者自發募捐7.2萬美元,想方設法購置醫療物資,在3月底向紐約市十幾家醫院和新澤西州的一家醫院捐獻了2萬隻外科口罩、300只N95口罩、3550件防護服和500雙手套。 埃爾姆赫斯特醫院就是捐助目標之一。一位名為米歇爾·周的志願者不懼感染的危險,代表大家將數箱醫療物資送到了埃爾姆赫斯特醫院的門口,醫護人員接過物資,雙手舉起寫有“愛心傳遞”字樣的字條,對捐獻者表示感謝。  

 “我們從第一天起就落在了後面” 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認為該州4月底將迎來疫情高峰,預計全州將因此死亡1.6萬人,整個疫情要持續到7月。

瞭望丨美國:從未見過如此慘烈的景象

他說,我們低估了病毒,它比我們預想的更強大、更危險,在抗疫方面,我們從第一天起就落在了後面,跟在後面追是贏不了這場戰役的,必須提前謀劃,而且要準備打持久戰。 同時,他還呼籲紐約的醫院結束各自為戰的局面,團結一心,發揮更大的效應,因為目前已經沒有別的選擇。“我不在乎鏈條中的哪個環節斷了,(但是大家要明白)只要一個環節斷了,整個鏈條也就斷了。” 美國多州陸續延長了“居家令”。聯邦政府再度提醒大家,“保持社交距離”可能是目前預防感染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正在考慮建議所有民眾於疫情期間出現在公共場合都要戴口罩。該中心此前一直建議,只有患病的人在外出時才應該戴口罩,健康民眾不用戴口罩。

這一原則多年來已經深入民心,以至於疫情期間健康民眾戴口罩外出反而會遭到白眼。 但是,該中心最近發現,無症狀新冠肺炎感染者的疾病傳播率極高,所以已經開始重新評估關於什麼人才需要戴口罩外出的既定原則。 加利福尼亞州的衛生官員4月1日則公開建議大家外出時戴口罩,以便“增加一層個人防護”。特朗普也表態說,“這當然是我們能夠進行討論的事情”,副總統彭斯甚至直接建議全民戴口罩。

“上下失和”與“左右對立” 科莫說美國低估了疫情,外界則普遍認為,美國屬於被動抗疫,主動性不夠,彷彿被疫情牽著鼻子走,遇事總慢半拍。在政治層面原因有二:

一是上下失和,聯邦政府、州政府、市政府各自為政、互相推諉。例如,疫情期間,科莫與紐約市市長比爾·徳布拉西奧經常隔空質詢特朗普,問他“到底在忙些啥”;而科莫和德布拉西奧之間的宿怨也被擺上了檯面,他倆每天忙著召開各自的新聞發佈會,雖然都是圍繞抗疫,但是調子互不相同,明顯是平日裡就疏於協調和溝通,以至於當地媒體整版地發表評論,呼籲他倆“為了紐約,別再吵了”。

二是左右對立,也就是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對立。對於特朗普政府應對疫情的舉措,民主黨人的批評力度始終不減,從最初集中火力指責特朗普政府“反應遲緩”“輕描淡寫”,直到針對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展開馬拉松式的激烈抨擊。 有人將抗疫中的種種失誤歸因於一些美國人的傲慢和對外界的漠視。在美工作數年,記者對此深有同感,很多美國人通常認為美國即是世界,美國之外的國家都是落後的,沒有必要予以關注,研究和學習更是無從談起。 還有人指出,是一些政客的“慣性反華”思維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推入了這場大災難。

瞭望丨美國:從未見過如此慘烈的景象

可以看到,正是政治體制對現實的綁架和社會思維的慣性使美國在抗疫上陷入被動,政府的公信力和執政能力也受到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