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前一中國人在亞洲建立國家,現已富得六親不認,只認中國

六百年前,一箇中國人在亞洲建立起一個國家,他本是明朝朱元璋親自賜名的派遣使臣,卻成為了一個國家的創始人之一,現在這個國家已經富得六親不認,只認中國。這個人就是黃森屏,這個國家就是文萊國。

六百年前一中國人在亞洲建立國家,現已富得六親不認,只認中國

黃森屏,本名叫黃元壽,1342年出生於福建,由於黃元壽在南海森屏灘抵抗倭寇有功,朱元璋特地為他賜名“森屏”,並以賜名派遣出使婆羅洲,弘揚天朝的文化。

不幸的是,黃森屏一行人的船隻遭遇船難,很多人傷的傷,殘的殘。想再返回天朝是不可能了,因為不僅物資缺少,人員也行動不便,黃森屏一行人也怕就這麼回去了,恐怕朱元璋會怪罪下來,畢竟還沒有完成皇上派遣黃森屏的出使任務。

六百年前一中國人在亞洲建立國家,現已富得六親不認,只認中國

索性,黃森屏一行人選擇留在當地,與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勢力逐漸強大了起來,聲名遠揚。當時,渤泥國被東面的蘇祿蘇丹國、南面的印尼兩面夾擊,為了保住渤泥國,國王馬合謨沙向黃森屏求助,希望藉助黃森屏的華人力量保住渤泥。

為了以表誠意,馬合謨沙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黃森屏,並讓親弟弟艾哈邁德娶了黃森屏的妹妹為妻,還賜予黃森屏為渤泥國的“並肩王”。有了聯姻的這一層關係,黃森屏自然會為渤泥國賣力。

六百年前一中國人在亞洲建立國家,現已富得六親不認,只認中國

黃森屏率領著華人軍隊的力量,抵禦外敵,終於保住了危在旦夕的渤泥國,消除了滅國之災。在此之後的30年時間裡,黃森屏的華人力量加上渤泥國的力量,兩大力量開啟了迅速的發展,華人在此建立了中國鎮和中國城等多座城市。

後來,渤泥國的國王馬合謨沙去世了,由兒子哈桑繼位,但由於監國的是黃森屏和馬合謨沙的哥哥,所以文萊國的歷史上不將哈森認同為蘇丹馬合謨沙的第二世。哈森繼位四年後去世了,之後兩年的時間裡,由於政治鬥爭,國王之位一直空缺。

六百年前一中國人在亞洲建立國家,現已富得六親不認,只認中國

最後,由黃森屏支持的艾哈邁德最終獲勝,當上了新一任的國王。而艾哈邁德就是黃森屏的妹夫,自家人相互支持再合理不過,所以黃森屏在渤泥國的地位越坐越穩。

中國有句古話是:“落葉歸根”,作為曾為明朝效力的黃森屏,年邁已高,但心裡一直惦記著家鄉,他一直想回國看看。終於到了1412年,黃森屏把妹妹留在渤泥國鎮守,帶著百名部下和親屬出發回國,到中國朝見進貢。

六百年前一中國人在亞洲建立國家,現已富得六親不認,只認中國

此時,朱元璋早已去世,當時的皇帝已是朱棣。在《明史》中記載,將黃森屏並不是稱為當時朱元璋特封的出使大臣,而是稱為渤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不過朱棣很高興他們的到來,並且下令沿途的每個府縣都要款待黃森屏一行人,歡迎他們回鄉。

可惜黃森屏年邁已高,身子骨早已經不得舟車勞頓。1412年10月,黃森屏一行人到達南京後,黃森屏早已疲憊不堪,到了12月,黃森屏終於太過疲勞而去世,享年71歲。

六百年前一中國人在亞洲建立國家,現已富得六親不認,只認中國

他在臨死之前向朱棣提出了三個請求,一是希望渤泥規劃為中華版圖,二是希望把東南亞最高的山賜給渤泥國,當作鎮山,三是希望皇上允許自己安葬在中國,以了卻黃森屏“落葉歸根”的心願。

後來,黃森屏的妻子去世,就葬在了當時黃森屏向朱棣請求將東南亞最高的山賜給渤泥國的山上,後人也將此山稱為“中國寡婦山”。 而黃森屏一系一直輔佐著渤泥國,直到歐洲殖民者東來後,渤泥國成了英國殖民地,而渤泥國也改名為文萊國,黃森屏一系也逐漸的退出了政權的舞臺。

六百年前一中國人在亞洲建立國家,現已富得六親不認,只認中國

1984年,文萊正式獨立。在短暫的幾十年裡,文萊的發展躍身而起,現已富得六親不認,只認中國。雖然文萊與中國之間隔著海,但一直友好相處,而在文萊的民間,王室一直把黃森屏當作始祖,二十世紀初期,文萊的國旗上特意加上兩條斜槓,其中一條就是紀念黃森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