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股万科股票捐赠,价值53亿:名与利的抉择,王石选择前者

万科董事会主险王石曾对张一鸣说:我50岁才爱上房地产行业,你现在就能从事你感兴趣的事情,太少见而幸运了。

大家或许不会想到,这个地产行业标杆人物,万科的精神领袖王石,原来并不喜欢从事地产行业

在下海创业的企业家中,王石属于第一批了。王石的创业与粮食有关,他是从卖玉米开始的。那个敢冒险就能名利双收的年代,王石做过很多生意。但都是半吊子,没有行业影响力。

王石从1944年开始开始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深耕地产行业,然后就做成了最大的地产公司,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万科也是深圳早期上市的公司之一。

万石不喜欢地产行业,却阴差阳错进入地产行业。曾一度很迷茫。但后来他想通了。

他说:喜不喜欢是一回事,但是你做什么,选择做什么另外一回事。

这其实也告诉我们,把喜欢的事情职业化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对待创业,你不能凭借个人喜好做事,而是要用专业,职业,理性的管理思维去做。

从捐款10元到捐2亿股票,你怎么看?


2亿股万科股票捐赠,价值53亿:名与利的抉择,王石选择前者


​大家对王石捐款的印象还停留在他在汶川地震捐款时候,要求员工捐款不超过10元。这件事情曝光,让王石成为众矢之的。也让他的个人形象跌落谷底。

其实万科公司想要表达的是公司和员工捐款不要攀比,量力而行,也是对员工利益的保障,避免被裹挟。

另一个方面,有时候捐献物资会比钱更有用处。对于处于困境的群体来说,钱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是物资却是最迫切需要的。只是王石那时候性子太直,说话太直,结果就被大家喷了。

从资本市场来看,王石和万科再次成为焦点,那就是万科与宝能的股权之争了。由于长期压低股价,只把自己定位为万科职业经理人,忽视自身创始人身份和万科精神标杆的价值。没有出来处理好万科的被收购危机。而卖菜出身的姚振华巧妙利用资本杠杆,利用保险业务的现金流和杠杆,撬动了这个极具价值的优质上市公司。万科差点被肢解套现。

股权之争的结果,宝能赚的锅满瓢盆。万科也化解了危机。万科也开始转型城市服务商角色。交棒郁亮。

这次王石带领万科员工,捐赠2亿股票给清华研究机构。用来支持公共卫生事业和医疗科研,这是一个好事情。

其实用价值35亿股票来捐赠,比直接捐钱更好。钱会贬值,以股票形式捐赠等于持有一个持续增值的上市公司,股票形式捐赠也能更好的管理和作用资金,更加的透明公开。

玻璃大王曹德旺成立的国内第一大慈善基金会,就是以福耀玻璃股票的形式捐赠,建立的基金会,用上市公司行使管理,透明公开。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而且股票形式存在也是捐赠资金的一种市值管理。

改革开放40年,有很多下海经商的企业家,王石就是其中一个,也是第一批下海的企业家之一。最近几年,大家更多关注的是王石登珠穆朗玛峰,王石与田朴珺的爱情故事。而忽略了他是万科管理体制的创造者,万科的精神领袖。也给房地产质量管理建立了万科的行业标准。

企业捐钱也好,捐股票也好,背后都涉及到公司经营管理和品牌形象的问题。

王石那句员工捐款不超10元是一个企业管理的细则。从管理来说没啥事,但是放到社会和老百姓当中就是一个为富不仁的表达。也让爱惜名声的王石一度很消沉。开始思考企业管理与为人处世的平衡。

10元捐款事件可以说是王石管理思维转变的关键,一个分水岭。让王石对于管理的规则和人性有了更深的体悟。

名与利之间,王石似乎更看重前者。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