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清明志哀不尋常?專家:讓追思更顯肅穆

人民網北京4月4日電(薄晨棣)2020年的清明節,與往年不太一樣,交織著冷暖與悲歡,承載著肅穆與莊嚴。國務院3日發佈公告稱,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記者梳理發現,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清明節下半旗誌哀。

这次清明志哀不寻常?专家:让追思更显肃穆

4月4日,北京天安門廣場降下半旗,表達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鞠煥宗 攝)

迅速響應的下半旗誌哀

2020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這場戰“疫”中,廣大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全力以赴,英勇奮戰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線,有些人甚至因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數千位同胞也因感染新冠肺炎病逝。

3日發佈的公告稱,4日,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記者梳理發現,各地迅速響應,並在形式上與具體情況結合,有所細化。

北京日報報道稱,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4月4日10時,北京地鐵所有線路列車將臨時停車3分鐘,期間列車每分鐘鳴笛15秒。在哀悼開始之前,列車司機和車站工作人員將通過廣播向乘客進行通知。

澳門特區政府也發佈通告,按照國務院辦公廳發出的通知,在4月4日全國性哀悼活動期間,所有懸掛國旗或區旗的澳門特區政府機關、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駐外辦事處、學校、公共設施及地點等將下半旗誌哀,並停止公共娛樂活動,以及所有慶祝或喜慶性質的活動。

飽含追思的下半旗誌哀

《國旗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發生特別重大傷亡的不幸事件或者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時,可以下半旗誌哀。《國旗法》還規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傑出貢獻的人逝世,可以下半旗誌哀,由國務院決定。

下半旗致哀,是對逝者表達哀悼與追思的一種儀式,這個儀式是鄭重的、嚴肅的、深沉的。正如部分媒體報道,風中飄蕩的半旗旗角,栓繫著人們的目光,也栓繫著人民的情感。

那麼具體什麼事件會下半旗?記者梳理發現,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為在國外犧牲的烈士下半旗,一次是1999年5月12日,為哀悼駐南聯盟大使館遭北約襲擊中遇難的許杏虎等三位烈士;另外一次是2010年為哀悼在地震中遇難的8名中國海地維和警察。

因發生特別重大傷亡的不幸事件或者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在全國和駐外機構下半旗誌哀共有3次,分別是:2008年汶川地震一週後,為遇難者誌哀;2010年玉樹地震後,為遇難者誌哀;2010年甘肅舟曲縣特大泥石流災害發生後,為遇難者誌哀。

不同尋常的下半旗誌哀

魂斷最是春來日,一齊彈淚過清明。清明節,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為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誌哀,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於清明節舉行下半旗誌哀儀式。

在清明節這個特殊的節點下半旗誌哀,顯然不是隨意為之。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謝志強在接受強國論壇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清明節舉行下半旗儀式誌哀,既具有歷史意義,也具有現實意義。“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們的同胞做出了很大犧牲,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國家也付出了很大代價。清明節是追思故人的節日,在此節點下半旗誌哀,讓儀式更顯莊嚴肅穆,也表達了全國人民對抗擊疫情中的犧牲烈士和去世同胞的追思。”

謝志強表示,下半旗儀式也體現出國家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始終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一切都是從生命安全出發。同時呼應老百姓的心聲,始終和人民站在一起。”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在接受強國論壇記者採訪時也認為,在清明節舉行下半旗儀式誌哀,是對生命的尊敬和緬懷。“新冠肺炎疫情波及範圍廣,在疫情中我們有同胞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去世,還有些同胞是為了保衛他人的生命而犧牲,下半旗是整個國家對他們的一種哀悼。這也表現出國家對人民的重視,體現出國家對因疫情逝去的生命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