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步履不停》看現代社會父母與子女相處三種形態

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那就是我失去父親還有母親之後,我最真實的感受。

——《步履不停》

成年後的子女,面對日漸老去的父母親,心裡總有一點矛盾。雖抱著對父母養育的感恩之情,希望有一天能“報得三春暉”,可言行卻是逐漸疏遠父母。直到看到父母的衰老、死亡,才深刻領悟“子欲養而親不待”遺憾與無奈。

《步履不停》就是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緬懷剛過世的母親創造的作品。比起沉湎於失去母親的悲痛,是枝裕和更懷念在日常與母親相處的點滴。於是,他將自己的經歷改編成《步履不停》電影,並寫成小說。是枝導演說,這是一部為自己而做的作品,卻受到了意外的收穫。此片不僅在日本國內橫掃當年的電影獎項,還獲得了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評審團大獎和最佳影片。

故事講述了中年無業男子橫山良多帶著新婚妻子由香裡和她的兒子,在哥哥的祭日回到父母家,與父母共同度過一日一夜的經歷。故事圍繞吃飯、散步、洗澡、拜祭、閒聊,這些日常瑣碎細節,譜寫了一部溫情卻悲涼的家庭協奏曲。

從《步履不停》看現代社會父母與子女相處三種形態

步履不停


捧起《步履不停》,隨著是枝裕和筆下良多的敘述,最初會感到有點瑣碎乏味,看到最後卻驀然流淚。

下面,我將從這個故事看現代社會父母與子女相處三種形態。

“望子成龍”的專制家庭教育讓父母與子女越走越遠

故事開始,良多抱著不情不願的心態回老家。作為家中次子的良多,自幼活在哥哥的優秀下,父親是小鎮裡有名醫生,哥哥繼承父親的衣缽,成為出色的醫生。15年前一場意外,大兒子救出溺水小孩後身亡,大大打擊良多的父母。所以,大兒子早逝,父親將“望子成龍”渴望變本加厲放在良多身上,良多不堪重負,只能離家在外闖蕩,與父親關係交惡。

夾在父子之間的母親只會毫不留情罵丈夫,寵溺小兒子。她一心只想兒子幸福,誰料良多四十歲才找了個有拖油瓶的寡婦結婚。

“望子成龍”的教育似乎成了東南亞國家社會共識家庭觀念。父母基於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出發,按照他們的想法安排子女的將來。父母的初衷是希望子女能少走彎路,更快成功。因此,在家長的權威下,他們要求子女按照他們預定的人生軌道前行,卻忽視了子女自己的意願。

父母一再壓制,子女一再堅持,雙方像困獸之鬥一樣,爭得精竭力疲。而結果令父母與子女間形成無法逾越的鴻溝,來自心與心的鴻溝。子女逃離,父母嘆息,親子之間越走越遠。

從《步履不停》看現代社會父母與子女相處三種形態

良多與父親散步


矛盾的緣起是過度保護,只有尊重、溝通才能解決問題。父母要尊重子女的意願,理解子女的想法;子女也應尊重父母的建議,坦誠相待,與父母交心溝通。我們始終要相信,父母是世界上最愛子女的人。

子女只管風雨前行,卻忘記回頭看父母了

在良多與繼子入浴前,父親在浴室欲言又止;在父子三人散步時,父親欲說還休。嚴肅驕傲的父親關心兒子,卻只能蜻蜓點水,像普通人一般,只能寒暄道“工作好嗎?”、“生活好嗎?”。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父母疼愛子女的心,不會因為子女長大而減少,卻會因子女的離去而越發濃郁。大兒子離世多年,只有母親維持大兒子房間的原狀,每年堅持要求那個獲救的孩子來家祭拜。她用自己的方式紀念大兒子,不願抹去大兒子活過的痕跡。

龍應臺在《目送》中寫著,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從《步履不停》看現代社會父母與子女相處三種形態

良多與母親上山拜祭


父母看著孩子背影漸行漸遠,只能含淚揮別。子女又有誰會回頭看看,此時的父母是否淚眼婆娑?我們不知道,也無法知道。就像良多一家坐著公共汽車回程時,父親頭都不回就走,母親立在車後目送了許久,直到看不到車為止。子女無法想象父母目送孩子那種心酸,人生之路始終推著我們前行,我們來不及回頭看父母一眼,或者根本就忘了要回頭看看父母的身影。

“養兒方知父母恩”,卻憾成“子欲養而親不待”

故事的最後,良多有了自己的女兒。當他在醫院看到女兒的出生,第一次抱著女兒時,他明白了父親對他的苦心。當他牽著女兒的手,走在當日他與母親一起走過的路,說著母親曾告訴他的故事時,良多感觸地想起了母親。這種真摯而細膩的情感,只有失去了至親才感到徹骨之痛。

當了父母后,才慢慢體會到父母的無奈。子女小時候一切都依賴著父母,從軟綿綿的一小團逐漸長大成比父母更強大的成人。這個過程對於子女是成長,對於父母是送別。送走日漸獨立的子女,這種無助感,為人父母后會慢慢感受著,那是當年我們的遠去帶給父母的。

從《步履不停》看現代社會父母與子女相處三種形態

多年後,良多攜妻帶兒上山拜祭


良多對於與父母這一天經歷發生的事情一直記憶猶新。從前父母對自己的專橫要求,經歷了這一天後,他感覺到父母的無助。父母不再是以前那個為自己遮風擋雨的避風港。他們在衰老,甚至慢慢走向死亡,作為子女眼看著父母這些變化,卻什麼都不能做。

在失去後,子女才逐漸領悟到,有些過錯無法挽回,有些愛說的太遲,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人生最無奈,是我們的人生不會因父母的蒼老、甚至死亡而停步。無論有多不捨,我們被都推著走。父母容顏衰老、動作遲緩、記憶退化、白髮叢生,子女卻只能不知所措看著父母改變,無可奈何地接受。

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實在太少了,別總想如何報答父母,讓父母享福,報答父母最好的方式是照顧好自己。而我們餘生能給父母最好的禮物就是陪伴。

從《步履不停》看現代社會父母與子女相處三種形態

橫山一家難得的相聚時光


結語

有別於一味歌頌父母對子女賣命式付出的作品,《步履不停》就像家常小菜一樣,很平凡,卻充滿家的味道。這不就是我們與父母的日常故事嗎?有爭執、有妥協、有嘮叨、有埋怨,更有歡樂。正是這瑣碎而細膩的細節飽含家人間最珍貴的親情。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不要總是慢一步。

父母都在,就是最好的幸福,我們要好好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